中国考古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43785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06秒)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城东15千米洛阳市郊区与偃师市、孟津县毗连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河,是历代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始建于西周时期,更始三年(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其后三国魏、西晋、北魏也以此为都,历4代共330多年。北魏末年在战乱中化为废墟。今存遗址内城东垣残长3895米,西垣残长4290米,北垣长3700米,南垣已为洛河所淹......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黄宝石径2.4×2、蓝宝石径1.6×1.1、金团花径2.8厘米。椁长10.6、宽5.6、前档高6.9、后档高5.5厘米。用品质极精的水晶琢磨装拼成型。由盖、帮、前后档、底座组成、棺盖呈覆瓦形,盖前斜收,盖面头尾分别粘嵌黄宝石及蓝宝石各一,前、后档均以榫嵌入底座或两侧棺帮插辖使棺体结构紧密。棺座为长方形平台,平台下雕凿出垫板......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陕西省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前甬道东壁出土,共绘有六位仕女。揭取时将其分割成了两幅。其中左侧的三位仕女,从左至右,第一位头梳高髻,身着小襦,帔帛,下着绿色长裙,覆于高头履上。双手捧持食盒。第二位为男装仕女,头裹黑色幞头,身着淡黄色圆领袍,腰间束带,下着束口裤,足蹬尖头线鞋,手捧盆景。第三位头梳高髻,上身穿低胸小襦,外披红裹绿......
西津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南岸,镇江城区西侧云台山下。北与瓜洲渡相对,为古代南北陆路交通要津。2008~2010年,因西津渡景区建设,开展了对渡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在探明渡口遗址范围及主要遗迹分布的基础上,分南、西、北三区进行发掘,先后发现码头、石岸、官署及寺院建筑等重要遗迹,填补了我国大型渡口(船渡)考古的空白。
渡口码头包括两个部分,即伸向江中的码头......
故宫博物院藏,高10.8厘米,底径6.3厘米。狮子昂首,两眼凸起,双耳直立,张口露齿,长须,卷发,前腿直立,后腿弯曲,尾上卷,伏卧于方台上。狮子两前腿之间卧一幼师。狮子的眼睛及腿部均点以褐彩。台为长方形,上下垂直,四周施褐色釉,深处呈现黑色。
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制瓷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如这件白釉狮子,姿态雄健,浑厚古朴,将异......
高3.9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碗呈五葵花瓣式,敞口,圈足。里面满釉,足边无釉,碗心刻弦纹两道,碗外刻弦纹五道。
唐代白瓷造型虽注重配合实用功能,但器物的部位,特别是口沿部位,却往往状摹瓜果花草。这件葵瓣式口沿碗,为唐代定窑造型装饰的又一新作,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实用而又典雅。
定窑白釉葵瓣碗
参考文献
李辉秉 主......
偏堡子遗址位于辽宁省新民市张屯乡偏堡子村,西北距新民市区约25公里,西距辽河约10公里,南临蒲河。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偏堡子村调查时,发现了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即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偏堡子文化”。虽然偏堡子文化的命名地是在偏堡子村,但是其代表性遗存均是在偏堡子遗址以外的地点发掘所得。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民市文物管理所在偏堡子村采集到了属于偏堡子文化、......
刘家山遗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陈家村西北约300米的刘家山上,附近遗址众多,重要的有新余陈家战国遗址和棋盘山遗址。
2010年7~9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余市博物馆的配合下,对刘家山宋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计布5米×5米探方88个,发掘面积2200平方米,揭露陶窑2座,发掘宋代墓葬3座。
M2
3座宋代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
小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银塘镇宝庆村竿子自然村东侧。2009年11月底至2010年5月上旬,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布10米×l10米探方20个,实际发掘面积1620平方米。清理灰坑62座、灰沟13条、房址1座、墓葬39座、红烧土坑2个,出土铜器、石器、陶瓷器等各类可修复文物标本达268件。
遗址部分探方存在少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堆......
小兜里遗址位于海宁市海昌街道火炬村7组,遗址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基本完整,东区已遭受取土破坏。2009年至2011年期间,小兜里遗址经过了四期发掘,对进一步研究当时的社会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墓葬葬具结构和玉、石器出土状况的野外观察也将为良渚文化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2009年4—7月,对遗址西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940平方米。清理了埋设于人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