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2834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33秒)
作者尝试突破近代文化史在分期问题上追随政治史的做法,从文化史...

  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前,《新青年》6卷2期曾经公开发表一则《编辑部启事》:“近来外面的人往往把《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混为一谈,因此发生种种无谓的谣言。现在我们特别声明:《新青年》编辑和做文章的人虽然有几个在大学做教员,但是这个杂志完全是私人的组织,我们的议论完全归我们自己负责,和北京大学毫不相干。” 
  这里所说的“私人的组织”,其实是志同道......
  为了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史学会于2000年9月7日至9日在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的150多位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向会议提供论文100多篇,围绕近代与世界......
    2006年1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第四届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战后60年历史认识的总结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李薇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作了基调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了开幕式。和平论坛共分三场专题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张海鹏等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员访日团一行六人,2007年11月3日至7日在东京进行学术交流访问。除了参加在东京大学举行的《清末中华民国初期的日中关系史》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外,还和在日华人学者进行交流。

1、李细珠:清末两次日本宪政考察与预备立宪的师日取向。
...
在新时期, 学界已对这样两个重大理论问题达成了共识:一是五种...




关注下层,打通文化史、思想史与社会史,也是20世纪以来国际史学界的一个新趋向。
 

早在19世纪下半叶,欧美史学界就出现了把眼光从统治阶层移向民众生活,并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尝试。如美国史学家埃哥斯顿在着手撰写一部美国史时,就提出其主旨是写“一部生活史,包括民众的生活、他们思想和习俗的来源,以及他们有......
 
●关于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历史的地位问题,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为开端,到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胜利结束,前后十六年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民国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应占何等地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沉入“谷底”,1919年五四运动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从“谷底”爬......
  1944年国民政府发动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抗战胜利前夕为了军事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史学界围绕运动缘起、政策制定、编制概况、作用意义等,进行过广泛研究。本文的重点,在于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对象,就其在这次从军运动中产生过哪些问题、进行过哪些思考、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青年从军后接受的训练和承担的任务等问题,做以尽量细致的梳理。[1]这......
皇皇12 卷本《中华民国史》前后各卷的重点研究内容以及学术观...
首页  上一页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