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研究网检索
中国古代史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6141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23秒)
前言
    
    在中国古代王朝中,“礼”与“法”分别作为两大支柱支撑着国家的运作。对于“法”的研究目前已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但“礼”的研究则相对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才得以逐步系统的展开。
    中国的“礼”以《仪礼》、《周礼》、《礼记》即所谓的三礼为基础,其中仪式的进程依据《仪礼》经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次整理后形成了唐礼。唐代则又历经《......
 
摘要 北宋熙丰时期的吏治体系改革是一次国家经济能力扩充和吏治体系建设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其学理根源来自于王安石“饶之以财”、“约之以礼”和“裁之以法”的养士观念,而背后的经学基础则是《周礼》泉府“开阖敛散”之法。通过政府的顶端设计与规划,搭建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将官吏纳入国家财富生产、汲取与再分配的大局中,采取向各级胥吏发放俸禄,并用严刑峻法进行约......
陈时龙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十年(1397)命户部令天下每乡里置木铎一,选年老及瞽者每月六次徇于道路,反复吟唱六句话,即:“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次年明廷颁《教民榜文》,木铎之制再次被强调。[i]作为木铎宣唱的内容,这六句话是朱元璋为基层教化设定的基本思想,被后代称为圣谕、圣谕六条、六谕、六言。至成化年间,木铎之制......
张兆裕

[摘要]天一阁藏明史稿中有两篇《赵佑传》,一为草稿,一为誊写稿。通过整理基本可以确定:一是各版本清修明史的《赵佑传》均以藏稿为基础,在史料上没有增加,文字上加以删改,二是416卷本《明史》与藏稿的关系最近;三是藏稿《赵佑传》内容主要来自《实录》。因此,藏稿《赵佑传》对于研究《明史》的修撰及赵佑其人均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关键词]天一阁藏明史稿;赵......
述评·专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常建华(5) 
分封制起源与形成问题研究综述  李雪山 韩燕彪(16) 
清代文化政策研究述论  张利锁(25) 
笔谈: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东西异制与早期中国研究  陶磊(34) 
谈历史学对中国上古史的独立研究  李锐(38) 
机遇与挑战: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几点思考  牛鹏涛(42) 
新史料·新视野 
关于“中国古文......
摘  要: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中共的组织、领导下逐渐向西南地区有序集中,形成了长沙、重庆、昆明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集聚地。他们在这里以相应的组织机构为依托广泛活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阵地。这个过程中,他们接受中共的领导开展统战工作,与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并得到相应的学术指导和生活扶持。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集聚也产生了规模效应,不同......
内容提要: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的介绍,这一方法在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及于每一学人。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此一方法的基础上吞吐中西、融会创新,构建起各富特色的学术体系。经过实证方法的洗礼,传统思维方式获得了改造,科学思想与方法......
 
前 言
“射”作为六艺之一,是古代贵族必备的基本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目前射礼研究已有诸多积累,但视角多集中于三代。不容忽视的是,自秦汉以降,随着儒家思想的渗入及礼仪制度的更新完善,确立了五礼(吉、凶、宾、军、嘉)的制度化这一礼制史上的重要进程。梁满仓提出,五礼制度发端于东汉末、三国,经由魏晋南北朝的进化,最终成熟于隋唐,其成熟的标志为唐玄宗......
《史记》在体裁、体例上匠心运用,达到了丰富、详核的内容与高度的审美要求二者完美的统一,全书囊括了无数复杂的事件、人物,却被司马迁组织成为一个瑰玮精当的整体。章学诚将其历史编纂的特色概括为“体圆用神”。司马迁匠心运用的具体体现是:一,全书五体配合,达到浑然...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补考》
张忱石 撰 
中华书局  2018年11月  第一版
内容简介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一书,是由《郎官石柱》演绎而来的。石柱刻录郎官题名,是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的唐代职官档案。清人劳格、赵钺《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二十六卷,辑录尚书省左司郎官等三千二百余人、补遗六百三十四人的史料。本书利用出土的唐人碑志,对《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
首页  上一页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