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学网检索
中国民族文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4957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06秒)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有的少数民族是不为一般人所知晓的。然而,通过阅读民间文学作品,却可以使人们知道和认识某个少数民族,正如人们通过《望夫云》这个传说,不但知道了白族,而且向往着苍山洱海那奇幻秀丽的景……...
多民族文学史观,说到底是一种中国文学史写作中面对多民族文学关系的批评观念,具体是指如何表达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文学关系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之间关系的批评观念。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应以文学的历史文化批评研究为出发点,关注多民族文学经典如何确定,不回避多民族文学写作中意识形态生产带来的张力场关系,贯穿折衷主义的理念。...
    □  纳·赛音朝克图(1914年~1973年),曾用名赛春阿,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我们雄壮的歌声》、长诗《狂欢之夜》、中篇小说《春天的太阳来自北京》以及蒙古族古典文学评著《阿茹鲁高娃》、散文集《蒙古艺术团随行散记》等。  我国当代蒙古族诗歌形成于上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期,其奠基人是蒙古族诗人纳·赛音朝克图。纳·赛音朝克图从上......
  褐色的沙原从脚下一直延伸到茫茫的天际。沙丘草岗被少见的水雾虚掩着,显得很朦胧。马蹄声勉勉强强透过混浊的空气,从远处隐隐传来。白热的阳光像千万支银针刺得大地喘不过气。马蹄声约摸持续了半个时辰,才看到贺希格巴图的身影。他精神抖擞,打着口哨,手里挥动着蝇刷子。   他是应A编辑之邀,前来路边的这座客栈。A编辑远远迎上来,扶助贺希格巴图下马。贺老,近来身体......
我国蒙古文论研究的开端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到了80年代,对蒙古文论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在蒙古文论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深度的开掘、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队伍的扩大、大学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较强的实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对蒙古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 研究工作的基础是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回顾蒙古文论多年之研究,此学科的奠基工作,一开始就是从认真搜集......
杨恩洪,女,汉族,1946年生。196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文学系藏语文专业。毕业后曾在西藏那曲地区工作。1980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藏族文学及史诗《格萨尔王传》研究至今。现任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格萨尔》研究中心副主任,藏族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著有《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及《民间诗神——……...
(一) 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各个兄弟民族文化长期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其中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同希腊、罗马、印度、阿拉伯文学一起,被世人并称为“世界五大古代文学”。这不仅因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还因为它从来没有像希伯莱、波斯、希腊、罗马等文学那样,其辉煌灿烂的传统在历史上出现过中断的情况。而比上述这两......
近几年来,由于对明末清初小说研究的重视,有关《金云翘传》的探讨日益深入,诸如版本源流、人物原型、影响研究等等,都涉及到了。特别是过伟《京汉、中越文化交流的硕果——〈金仲与阿翘〉》一文(以下简称“过文”)及《京族文学史》有关部分,从跨国民族京族民间故事《金仲与阿翘》出发,探究其与《金云翘传》之关系,从而找出其蕴含的“历史事件→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之演变轨迹及其......
迪格尔印第安人箴言说:“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氏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伟大而古老的蒙古民族为活跃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承传着富于魅力的游牧文化。《游牧文化》一书对蒙古民族从古老的神话开始所创造的全部文化(其中综合着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天文历法、建筑医药、民间工艺、节日习俗、宗教……...
  传说,很久以前,一群侗族后生和姑娘在山上耕作。休息时,大家坐在树下谈笑。他们的谈笑竟然逗乐了山上的百鸟百虫,顿时百鸟百虫齐鸣齐唱,声音先后高低,此起彼伏,衬以潺潺流水,美极了,神极了。后生和姑娘侧耳倾听,陶醉在鸟鸣虫唱中。然后,有的学高音,有的学低音,越学越起劲,越学越有味。一天复一天,一年复一年,侗族大歌第一首歌——多声部的《蝉歌》诞生了。多......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