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学网检索
中国民族文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4957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3秒)
  内容摘要:哈节是京族的重要节日传统,通过对哈节来源的叙事辨识,考察其神祇及相关神话侧重的转移,可增强对京族文化特征从“山”到“海”渐变的认知。与此同时,京族整体口头叙事也显示出与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转变。 

  关键词:京族 哈节 口传叙事 “山”与“海” 

  作者:李斯颖(1981——),女,壮族,广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要:民间传说的文学性与艺术性缘起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场域,随着社会变迁,传说的语境会发生相应变化;但是传说所依托的“物”的载体——景观,会留存于民众的生活空间。景观与民间传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民间传说赋予景观文化与意义,而景观又是传说必不可少的依托。如果没有民间传说,景观只存在于当下旅游场域或者导游、政府的解说词中,没有自然传播力,并外在于民众......
  摘要:新疆曲子剧,俗称“新疆小曲子”,它在曲调、道白、角色、戏曲与艺术类别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曲子剧是哈密民众人生仪礼、岁时节日等民俗生活中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对巴里坤和哈密市曲子剧传承及其当前状况的调查,发现在国家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中,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培训、奖金激励等措施,新疆曲子剧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即融合性与内容革新;同......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在巴林右旗的田野调查和地方民俗志资料,分析和重构格斯尔的本土形象与信仰,力图以点带面地揭示内蒙古格斯尔文化一些地方性特征。本文认为,在巴林,格斯尔本土形象是一位“空降”的史诗英雄和地方保护神。格斯尔的神职范围从蒙古语族宏大时空集中到可触摸的本土场景,从而发展出多层次信仰习俗。这些习俗分为制度类习俗和自发类习俗,构成一套完整的体......
  内容提要: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政治抒情长诗《狂欢之歌》素以时空联想著称于世。但我们发现,在其宏大抒情表层下暗藏着一个那达慕仪式隐喻现场。它是一种内敛的意境世界,使奔放的诗行保持着稳定的内部构架。在诗人的联想下,那达慕仪式观礼台变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观景台,缩小了蒙古族社区与浩瀚国土疆域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了共时性“四海一家”式的亲近感......
  内容提要:本文在简要回顾《格斯尔》学术史基础上,认为《格斯尔》研究虽然历经300年,但有个现象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知,那就是蒙古语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总体《格斯尔》传统。事实上,各地区各部落《格斯尔》传统都是真实局部的多样化存在,各有各的微型构造,在一些特定社区经历着不尽相同的流变,保持着本土底色和不拘一格的生命活力,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摘  要] 本文以巴林格斯尔传说为例,从叙事结构深层,探讨了一个史诗的传说化和传说的史诗化现象。巴林格斯尔传说所描述的山水风物都是独立的,可传说的情节却彼此连贯。经分析,正是蒙古族早期失而复得式史诗和迎敌作战式史诗母题序列被转输到传说情节序列之中,组成连贯的情节链,使传说有了史诗的结构。这是史诗的传说化现象,也是传说的史诗化现象。在史诗与传说的互文......
  内容摘要:犹如西方的亚当与夏娃,中国的伏羲与女娲,不同的民族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祖先创世神,傣泰民族则以“布桑该雅桑该”创世为核心。不同的傣-泰族群有“布桑嘎西雅桑嘎赛”、“布热雅热”、“布判咩判”、“布色雅色”等不同的称谓,总的来说都是祖先“布雅”(爷爷奶奶)演变而来的,源自傣族的祖先信仰。 
    
  关键词:傣泰民族、布桑该雅桑该、布桑嘎西雅桑......
  摘要:壮族神话中的女始祖姆洛甲具有多重身份,时而是独立的创世大神,时而与布洛陀并称。通过探索神话中姆洛甲的文化涵义、其与布洛陀的关系,并参考水族、布努瑶族和布依族的相关材料,可以形成对姆洛甲与布洛陀关系的新认识。姆洛甲与布洛陀或为鸟图腾信仰下,同一神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 
    
  关键词:姆洛甲 神话 布洛陀 神祇关系 
    
  [作者简介]李......
  提要:传统文化传承人进入城镇的旅游文化展演舞台,由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课题。“祭司进城”后带来的传统文化展演化、商品化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真实与完整性造成了损害;另一方面,“祭司进城”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途径,这一新生文化现象文化的实质是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发展,也是新时期的传统再造,其间蕴含着巨大的传统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
  关键词:......
首页  上一页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