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9332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1.822秒)
  
姓名:高海波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6年1月    籍贯:江苏省连云港市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邮编:100732
手机:15810506594  电子邮箱:pkughb@sohu.com  hb123gao@163.com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5年-1999年     山东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9年-2001年     山东齐鲁制药厂技术员
2001年-2004年     山东大学哲学系中国......
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如果不懂得中医的话,我想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是把握不住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体会不到的。现在有些人要否定中医,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一个否定。所以,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问题,同样也是研究中国哲学、研究中国文化的责任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提出来,其实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一百多年前当我们刚接触到西方文化,对于西方文......
  
当代中国的企业伦理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着中国历史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企业伦理整体上呈进步态势,不仅企业伦理从政治伦理中分离出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相适应,而且企业伦理建设的方法和企业伦理模式都表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企业伦理道德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理性地考察......
  
个人的消费是自由的,它是建立在平等、自愿、自主的基础上的。它可以根据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生活习惯做出选择。然而,消费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消费的自由又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外部制裁力。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的经济伦理研究中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1]
一、消费......
  
信用作为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在东西方思想演变过程中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彼此各异的社会文化土壤,使得信用思想演变经历着不同的发展形态与路径。
一、中国信用思想的发展演变
中国信用思想经历了从诚信道德、商业信用,再到法律法规诚信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信”概念,与我们所说的守信、忠信概念大体相同,内含着无欺、遵守诺言或“守......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先哲们很早就提出并探讨了“和”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诸如“中和”、“合和”、“协和”等一些重要概念,所谓“和”,包含有协调、和谐、适中、调和之意,在内涵上最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一词。

西周后期,在周太史史伯与郑桓公之间讨论周室危机的对话中,有一段关于“和”的著名论述: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20世纪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留下了许多的辉煌、悲壮和困惑,无论辉煌、悲壮亦或困惑都将对21世纪伦理学的建设产生特有的影响和制约。20世纪人类伦理学已经创造的辉煌,21世纪的伦理学理应继承并加以光大,同时也将成为21世纪伦理学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的预设性前提;20世纪伦理学所留下的悲壮与困惑,无疑将直接成为21世纪伦理学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激励21世纪的伦理学作修远征途上的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努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本文拟从科学定位、战略创新和重大成果三个方面对中国道德建设30年作一回顾。 
道德建设的科学定位
  回顾中国道德建设3 0年,其逻辑起点即是关于道德建设的科学定位。 
  科学定位道德建设,首先要对社会道德做出准确评估。1979年3月,邓小......
  
F.A.哈耶克曾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伦理学问题:“一切道德体系都在教诲向别人行善,……但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1]由于遵规守德不是人的天性,加之道德是以提倡、劝诫、建议为特征的价值导向,为人们提供了较大的自主选择行为的空间,即人们守德与背德,依靠的是个体的道德追求,凭借的是个人的觉悟和自觉性,而事实上光靠个人自身内在的思想觉悟......


“现代性”(Modernity)是在近50年的文献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广义的“现代性”,就是指17世纪启蒙时代以降(曾以欧洲以主导的)新文明之基本特性。换言之,“现代性是由以都市为基础的工业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所组成的,它具有高度分化的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它们自身逐渐与中心化的体制相分离。” [1] 一般而言,来自欧洲文化的“现代性”的基本理念里,起码包括“启......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