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9332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85秒)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编译局近日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举行“邓小平著作翻译成果展”。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历年翻译的邓小平重要著作以及相关生平资料等,共计58件。据介绍,1983年翻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英文版在纽约发行,立即被抢购一空。1983年翻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日文版在日本受到读者好评,日本放送协会(NHK......
托多罗夫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述及两个相互关联的时间概念,一个是被描写世界的时间,另一个是描写这个世界的语言的时间。...
  
    1927年4月,国民党政府(称为“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规管理宗教,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宗教管理政策。在南京国民政府所认可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几种宗教中,南京国民政府对它们的管理政策是不相同的。对汉传佛教和道教实行的是同一套管理政策,对伊斯兰教是一套管理政策,对基督教又是另一套管理政策,对藏传佛教则采取了不同于汉传佛教......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21世纪初两个世纪的转折处,在基督教神学界我们看到一种共同的神学景观,那就是神学对社会生活的回应、解释和引导——即所谓的“公共神学”,两个阶段分别以荷兰神学家亚伯拉罕·凯伯(Abraham Kuyper, 1837—1920)和美国神学家马克斯·斯塔克豪思(Max L. Stackhouse, 1937—)为代表。本文将分析两者在处理神学与公共生活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及其内在关......
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17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规模较大的讨论。第一次...
本文的目的是对现代意义下的佛教研究(Buddhist Studies)作出一概论性的综合介绍,藉此让读者理解佛教研究作为当代人文学科(Humanities)其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现况。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现代意义的佛教研究的学术渊源作出追述与勾勒,重点将放在欧陆,特别是德语学界及日本学界的情况。第二部分则是对战后以来,尤其过去三十年佛学研究新发展的回顾,重点将放在英......
人们常常把非西方的本土知识等认为是地方性知识,而把西方发展起来的如现代科...
  
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少数民族中宗教信徒比重较大,民族与宗教联系密切。民族与宗教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和发展战略,因此是第一等的大事,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尽力。这些年,世界各地和我国周边地区由于民族宗教问题而引发的冲突、对抗、流血有加剧的趋势,而我国却是一片和平绿洲,这是十分难得的。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在经历了初传、冲突、吸收、适应、融汇等漫长的文化整合后,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并与儒、道思想一起,成为支撑中国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一种外来文化传到另外一种文化环境中,往往需要适应原有文化的某些特性以求生存。可以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从义理构成、制度管理以及信仰形态均有较大变化,其中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成为中国佛教的......
  
佛教进入中国后便有了佛教史学,佛教史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之一,因为在印度佛教中无系统的史学可言[1]。鉴于史学至少有着反映一种宗教形态来龙去脉的功能,所以佛教史学也是全面认识中国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现具体论述之,期待方家指正。
佛教史学有如中国的传统史学,传统史学的范围视其所包含的内容有广义、狭义之分。此亦可用来界定佛教史学。狭义的佛教史学是专门......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