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9332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537秒)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人们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基本观点。对这一观点通常的理解和解释是:一个事物(或一个人、一个社会)在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该事物内部的原因。内因是第一位的、根本的、主要的原因,它规定事物的性质,支配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外因是第二位的、辅助的、次要的原因,它可以影响事物的发展,但总体说来,不起决定作用......
从当年库恩以科学研究和科学革命的视角提出“范式”和“范式革命”问题至今①,“范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它不仅广泛用于哲学研究,而且也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一种视角、思路和方法。当前,大家都在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与更新,但对于什么是哲学范式以及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哲学范式,却缺乏必要的前提性反思。这就使一个高度哲学性的问题失去了最基本的哲学......
随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创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成为众所关注的...
作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它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妨碍人们从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是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特点。从理论特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于它的普适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于它的时代性,科学社会主义在于它的本土性。从这三个特性入手,深入分析三个特性,就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联接成一个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
自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与哲学》问世以来,有关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传统自我理解的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
作为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之一,虚无主义不断地侵袭现代社会生活。按照通常的看...
对现实人的存在境遇和未来命运的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和核心,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研究的热点。20世纪许多著名...
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结构问题,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议,大致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苏联的社会基本矛盾解释论。这种观点主要依据马克思写于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认为马克思在《序言》中对唯物史观作了最集中、最经典的表述:不仅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而且还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和“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作为唯物史观的两种表述,皆具有文...
唯物史观理论创新的逻辑在于从一般的抽象论证和思辨中解脱出来,深入到现时代的内部和历史表象的后面把握其特殊的时代逻辑,捕捉其潜藏于历史主体的历史活动之中并起主导作用的“特殊原则”。我国改革的时代逻辑是在批判和反思旧有“原则”的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它以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逻辑力量推动着时代合乎逻辑地向前发展。打破固有体系框架的封闭和束缚,走向涌动的历史......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