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9332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542秒)
在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是否存在着客观的、逻辑的联系?这是经济伦理学需要弄清楚的最根本的问题。只有在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客观的、逻辑的联系这一前提下,讨论经济伦理问题才成为可能,因为经济伦理的所有问题,都是建立在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具有相关性基础之上的。同时,对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讨论,可以为研究经......
  
工作组织的网络化实践研究旨在了解传统工作组织基于电脑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在结构和运行模式上出现的变迁状况和趋势。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各类工作组织的运行特征和变迁反映着整体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方面,因此,工作组织在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状况理应成为网络技术与社会互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课题。[1] 从1999至2004年,我们对电脑网络在工作组织中的应用情况进......
现代西方美学从主体性走向了主体间性,而主体间性的构成被确认为理解。理解不仅是现代解释学的核心,也成为主体间...
比较哲学是对不同的哲学系统进行考察和对照的学科,它可以是一个传统内部的各...
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作为两种不同的伦理文化类型,其本质差异典型地彰显着伦理的世俗性和神圣性的一体两面...
对人类社会现象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主题,也是国内外学界众说纷纭、歧见颇深的理论问题。特别是自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来,关于马克思直面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评价和价值评价思想及其关系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顿过。如,作为对第二国际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机械论、经济决定论的反动,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这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1]
实际上,构建和谐社会是人、自然、社会相互矛盾又统一的过程。将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

意识形态是这个时代哲学的主题.但是,我国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尤其是对意识形态在杜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意识形态批判的复杂性缺乏深刻的理解。本文意欲从社会生活的本质中把握意识形态的本源性,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意识形态批判在本体论上所受的限制。
一、社会生活中的意识形态本源性结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曾说:......
  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在创建社会批判理论之初,以对科学、宗教、艺术和大众文化等的具体反思和批判,展示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主旨,这些不仅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这些社会现象在其反思理论上的经典表述,而且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一、对当代科学危机的反思
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中,霍克海默对科学危机作了反思。霍克海默认......

《論語》中「勇」觀,集中表現在「子路之勇」論說上面。《孟子》、《荀子》勇之類型學均致力於勇者人格的塑造,其「大勇」、「上勇」之「大丈夫」、「士君子」之德性既有內聖挺立之一面,亦兼有外王之內涵,而此勇者之原型遊弋於「曾子之勇」與「文王之勇」之間。降至宋明理學,「勇」之論說生面別開,「顏子大勇」的論說成為各種「勇」論的主調,仁、智、勇三達德的排序亦成為......
首页  上一页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