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9332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44秒)
探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向技术的转化,对于阐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有理论的和现实的意义。这个问题通常是从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来考察的,如从哲学的观点来反思,从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的方面审视,或许会有助于扩展研究的思路。
一、科学与技术的差别
科学向技术的转化是以两者互有差别为前提的。如果科学与技术......
  
         ——张异宾教授访谈录
刘景钊
导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研究领域中队伍最庞大,研究实力最雄厚,发表的论著也最多的学科,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几乎没有出现像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已经产生的思想大师,更没有产生多少真正有影响的理论,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前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与批判,然而,在我们最新出版的一些马哲论著中,教科书体系的......
一、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
围绕“现代性”问题展开的学术话语已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产生了新一轮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覆盖了原先的争论(诸如“激进”与“保守”、民族主义与全球化)[1],却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格局。被冠以“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名的论争[2],仍然是在“现代性”这一大标题下进行的。争论双方分别动用了欧美“现代性理论”内部的两大资源——自由主义与新左派,......
一、从“名实之辩”看中西转换
近代西学东渐,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界涌现了一批外来名词。如果这些名词所反映的对象中国本来没有,完全是从西方传来的,一般不会引起争议。如果指称中国固有的事物,争歧往往不断,并常常困挠我们。这里,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一个逻辑困境,按照中国的术语,是一个“名实”关系问题。也就是说,这些西来的“名”,究竟能否正确地反映中国的“实”?......
虚无主义和伦理多元化都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现象。尽管这两个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们往往分而论之。我想在此把这两个现象放在一起考虑,以期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无实化”与“入世化”:虚无主义的两层含义
对虚无主义,以及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特征,尼采在抽象的哲学层次上做了至今仍耐人寻味的论述,这一论述的最富戏剧性的概括,可说是尼采借疯人之口所做的宣告......
摩尔在《伦理学原理》(1903)中所提出的未决问题论证表明,道德判断或
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转变所实现的现代化...
欧阳英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应用、形态、前景》(北京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一书是徐素华同志潜心10余年,广泛搜集资料,认真思索的力作。作为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100年来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兴盛到曲折再到繁荣发展的艰难历程的新书。
该书从传播、应用、形态变化和前景展望四个侧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在结构上具有新颖和独特性......
本套丛书共包括45册,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
 该自选集是“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丛书之一,一共收录了作者自80...
首页  上一页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