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9332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69秒)
伦理学门派众多,谱系庞杂。但从其赖以成立的理论参照系,即哲学本体论切入考察,则可发现,迄今人类建构的可感世界、理念世界、宗教世界及实体、理念、神三类本体不仅规定着伦理学呈现一种伦理自然主义、伦理直觉主义和伦理宗教□...

 

...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青年哲学论坛”和南开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第七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近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以“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为主要议题,与会学者围绕“唯物史观的政治之维”、“唯物史观的中国经验”与“马克思 唯物史观的内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唯物史观的政治之......
在中国思想史中,孟子历来以性善论著称,但在《孟子》一书中,除了《滕文公》一篇以介绍的口气提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外,全书七篇几乎没有关于性善论的正面表达。这就留下了一个很大□...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将子思、孟子列为一派,自此,人们以子思、孟子并称“思孟学派”。从时间上看,子思及其后学介...
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明乐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墨子礼学呈现明显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和最著名的代表者。《吕氏春秋·当染》载其曾在鲁国问学于精通周礼的周代史......
中国古代的学问,以“道”为最崇高的概念,最终的目标,最基本的原动力①,似乎得到不少人的认同。英国汉学家葛瑞汉将他研究先秦思想的著作定名为《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美国汉学家史华慈也认为“道”的观念是先秦诸家的根本主题②,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③,这说明对于“道”的探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话题。
然而如何对“道”进行探索,则颇费思量,因为《老子》开篇......
《凡物流形》提出的百姓惟有重视政治权威君主、君主惟有重视自己的内心、自□...
 从梁启超1904年发表《墨子之论理学》以来,对墨辩的研究形成...


一、哲学与中国哲学

中国古无“哲学”一词,亦可谓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样一个“学科”;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有哲学的思想,这就是“天人之道”或研究“天人之道”的“天人之学”。

“哲学”之名的引进,源于日本近代思想家西周用“哲学”来翻译西方的“philosophy”。西周先是把“philosophy”翻译为“希贤学”或“希哲学”,取宋儒周敦颐所谓“圣希天,贤希圣,士......
首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