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573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908秒)
    唐君毅被认为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心通九境”。
    12月上旬,以“唐君毅思想与当代世界”为题的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为了了解唐君毅这位相对陌生的海外新儒家,本报记者采访了唐君毅的弟子霍韬晦,同时,霍韬晦也就本年度国内的一些国学现象,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新京报:与牟宗三等新儒家在内地的影响和知名度相比,了解唐君......
    浅井加叶子去世了。是脑梗塞突然去世的。她丈夫浅井正先生2003年1月20日的来信这样说。随信寄来了2002年9月1日发行的《东海日中关系学会新闻》(“浅井加叶子事务局长追悼号”),上面刊登有两篇追悼文章。如此,不由得不相信加叶子确实已经去世的事实了。1996年5月,我去京都参加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举行的“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对21世纪的展望”研讨会。......
    严绍璗教授《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在旧岁已尽,新年将来之际,“清华东亚文化讲座”最后一次活动邀请了严先生,请其就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作的写作和在日本的访书经历做了一些介绍。
    他的新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共三卷,四百多万字,共收录流传在日本列岛的汉籍善本一万余种。由于古籍“善本”这一概念随时间而流动,该书所说善本......
    顷阅(读书)本年三月号许章润先生《内行的外行话》一文,鞭辟入里,读后深受启发。但该文中有两点似可商榷。
    许文第一段有云:“其学为‘汉学’,其人为‘汉学家’,杰出者如已故费正清先生、李约瑟先生……单听他们那一口流利的汉语,……不得不钦佩他们下的苦工夫。”
    按,这一辈的汉学家下了苦工夫,因无疑......
      在连续无休止的宫廷政变中自得其乐地玩了许久的"大唐"政权,与普通民众其实相当隔膜。只有当李氏政权被异族的叛乱者闹得快要维持不住时,才想起去打出一张民族主义的牌子,以便谋求人数最多的汉族民众的支持。但由此却从社会的中层(至于下层,依然无关)唤起了一批读书人,他们也许真诚地相信权力冲突的性质是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认为召唤华夏先圣的儒家之道可以挽救......
           内容提要 已故哈佛大学中国思想史家本·史华兹教授于1964年发表《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一书,一直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1998年黄克武先生就其中主要论点(包括有关寻求国家富强与理解个人自由之关系,中西文化交遇,严复的定位等论点)提出质疑。本文认为黄氏质疑实为歧见与误读的纠结,并就本文认为误读之处力求作出较详细分疏。本文旨在说明,学术......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史研究一直侧重于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思想的研究为主,而对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们研究汉学的历史进行学术史的总结,解放前先后有冯承钧、陈受颐、方豪等先生作过相关课题的研究。但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研究则是最近十几年内的事情。大象出版社最近新出的张西平先生的《传教士汉学 研究》是国内第一本关于传教士汉学研究的专著。 
  汉学......
    始于明末清初的耶酥会士在华传教活动,及由此引发的“中国礼仪之争”,开启了东学西渐之门。这种最初纯粹观念性的争论,从宗教界扩大到思想文化界,成为18世纪以来西方热衷于中国文化研究的源起。其后的二百余年里,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西方的汉学研究也在历史语境的转换中演化,包括莱布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黑格尔等在内的西方智哲均就中国文化进......
    日前,捷克大使馆举行了《中国来信》中文版的首发式。 
    《中国来信》是捷克耶稣会士卡雷尔·严嘉乐1716-1735年在中国传教期间所写的通讯集。20世纪30年代由符拉什吉尔收集、整理出版。近年,捷克汉学家高马士博士又将它进一步扩充、修订、添加注释,并将原文为拉丁文的通信译为捷克文,于1995年出版。本通讯集内容包括严嘉乐寄回祖国的信、严嘉乐与法国、瑞典等国科学......
現狀
分為研究、教學、出版與交流四項。研究以接受蔣經國基金會所補助,與日本早稻田大學之卓越中心當代亞洲研究合作,名為〈日本「中國學」知識社群之研究〉之跨國、跨校先驅計畫為核心。教學分兩部份,研究所部份主要為根據上項計畫指導論文,目前計有九篇跨校碩士論文進行中;大學部部份主要為推動與北京大學學術交換與交流。出版分成三部份,一是由大陸事務委員會贊助之《中......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