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573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433秒)

    本文所谓的“汉学”乃是指以中国的学问、国情为研究对象的域外中国学研究。这样的一个研究,可以是围绕一个学派,或一个或几个代表人物而展开。但是,不管是学派研究还是人物研究,皆必须脱离近代民族国家以国籍、国境为畛域所带来的分割分治的“身份”之陷阱,要求还原到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物之间的“文化交涉”的历史事实,同时也......
二战以后,美国近代中国史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拓展与创新的趋势,学者各领风骚、论著层出不穷、思想推陈出新,可谓蔚为大观,其对中国学者的近代史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群研究队伍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名字,如费正清、芮玛丽、费维恺、魏斐德、孔飞力、史华慈、柯文、史景迁、彭慕兰等。尤为注意的是,他们的“中国”观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实际上......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一直在从事和中国有关的研究。1995年至2006年间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研究系;2006年赴曼彻斯特大学创立中国研究中心并担任东亚研究系教授。此外我还在日本京都大学前后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主要都是研究中国同东南亚关系以及海外华人。我最近应邀返回新加坡,在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担任终身教授,第一项任务就是创办一个新的历史学系,以全......
    对国外汉学的研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在其恢复和重建中最重要的努力之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学术现象?如何把其放入中国学术的流变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分析?如何提高我们对这一学科研究的自觉性?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 
    汉学和近代中国学术的转变 
    如果把日本宋学作为日本汉学的独立形态,日本传统汉学当形成于14—15世纪,它已有近......
    “中国研究”有着漫长的历史.并在许多国家都获得了它自己的学术地位。因此.要求汉学家们证明它的合法性简直就是十恶不赦。而对呈指数增加的大量的关于中国的著作.人们很难再批判地看待这些出版物的作者的行动。我对大名鼎鼎的莱顿汉学研究所进行了考察.而我所看到的情况十分令人震惊:皇帝竟没有穿衣服。
    在我看来.汉学家.即那些学习过(现代-标准的以及古文的......
 二十世纪的后五十年,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国的文化接触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比过去更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比过去任何时代更需要了解世界。中外文化交流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日益开展。我们的国际友人日益增多。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足以说明这种事实——需要(包括个人的、群体的、民族的、国家的)是一切学术最有力的推动者,汉学研究的兴旺势头正方兴未艾。只要看看东方......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发生了某些变化。有人认为这与海外史学理论及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有关,甚至还有人认为海外史学理论及方法对推动中国史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不完全同意这些看法。 
    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纯,既有积极作用,也必然带有负面影响。有些当时好,但过一段时间也许会发现其不足与弱点;有些一时似乎难以理解和......
     近年来关于海外汉学(中国学)的译著越来越多,域外汉学(中国学)对当代中国学术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把握汉学著作已经成为我们注意的问题。    
    海外汉学(中国学)虽然其内容是关于中国的,但它是发生在域外,由外国人所做的学问,从西方汉学(中国学)来看,它是西方学术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东方学”的一部分。既然它是西学的一部分,它必然......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与中国近代化进程联系最为密切的人物之一。研究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不研究张之洞。从某种意义上看,深入研究张之洞的思想及其主持的近代化事业,对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无裨益。正因为如此,日前由武汉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在武汉召开的“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受到史学界内外的......
    海外汉学界或中国学界中,有一批思想活跃的学者,他们或对后现代后殖民问题提出新的话语批评,或对中国国内的后现代研究提出质疑,或对国学热、民族主义、女性主义在中国的问题发出另类声音。在这种意向各异的"后学"反省中,我以为以下学者的言说是有思想个性并值得倾听的,他们是杜维明、李欧梵、李泽厚、叶维廉、奚密、梁燕城、张隆溪、赵毅衡、徐贲、甘阳、崔之元、张旭东、刘......
首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