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在清西陵召开

发布时间:2009-08-23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谷丛
    2009年4月24日~26日,由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先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易县的清西陵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历史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大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系、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考古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等14个省、直辖市的近30个学术单位的6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戴建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巍、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宋镇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及形成的理论、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中历史学与考古学的整合问题、三代考古学文化与夏商周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中原以外地区的古代文明或早期国家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举行了两场大会报告,分别由朱乃诚、宋镇豪主持,王巍、王震中、沈长云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朱凤瀚、詹子庆、李伯谦先后做了重要讲话。其中,王巍重点介绍了近5年来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阐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王震中以《三十年来夏文化和夏史研究的进展与反思》为题,就何为夏文化、推定何为夏文化的手段与方法、夏文化的定义、夏文化分期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哪一阶段的夏王都、夏王朝的国家结构等问题发表了意见。沈长云报告了她与张渭莲合作承担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所进行的理论与史实的整合、历史与考古的整合的有关认识与研究体会,并着重提出了在河南濮阳地区寻找早期夏都的意见。朱凤瀚建议在探源工程中要加强对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的研究,深入探讨这三个国家如何形成的具体问题,考古与历史学科要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詹子庆提出整合研究如何搞,主要是理论上的问题,如文明与国家的定义、多元一体的进一步阐述、如何看待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要特别重视对符号与文字的收集与研究、要重视对历史的记忆的清理、加强对世界各国文明起源背景的研究。李伯谦以《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若干方法的断想》为题,就如何处理好史料与考古材料的问题、不要受经典的国家的理论论断的影响、如何对待西方的理论方法、如何看待科技手段在探源工程中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研究中要不断改变看法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会议还分两个组进行学术交流,有40位学者在分组发言中阐述了各自的有关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次会议汇集了一批长期从事中国史前与夏商周考古研究和先秦史研究的前沿学者,考古与历史两个学科开展的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成果在会上的交流讨论,尤其是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在会上的交流,使两方面的学者对有关学术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如何进行考古与历史的整合研究及其对研究方法的思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召开的有一批考古与史学研究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的第一个学术大会。这对于进一步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以及这一学科的形成,必将有重要的推进。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陈列室、清西陵的泰陵与崇陵。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新闻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在清西陵召开

发布时间:2009-08-23

    2009年4月24日~26日,由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先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易县的清西陵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历史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大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系、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考古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等14个省、直辖市的近30个学术单位的6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戴建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巍、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宋镇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及形成的理论、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中历史学与考古学的整合问题、三代考古学文化与夏商周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中原以外地区的古代文明或早期国家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举行了两场大会报告,分别由朱乃诚、宋镇豪主持,王巍、王震中、沈长云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朱凤瀚、詹子庆、李伯谦先后做了重要讲话。其中,王巍重点介绍了近5年来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阐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王震中以《三十年来夏文化和夏史研究的进展与反思》为题,就何为夏文化、推定何为夏文化的手段与方法、夏文化的定义、夏文化分期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哪一阶段的夏王都、夏王朝的国家结构等问题发表了意见。沈长云报告了她与张渭莲合作承担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所进行的理论与史实的整合、历史与考古的整合的有关认识与研究体会,并着重提出了在河南濮阳地区寻找早期夏都的意见。朱凤瀚建议在探源工程中要加强对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的研究,深入探讨这三个国家如何形成的具体问题,考古与历史学科要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詹子庆提出整合研究如何搞,主要是理论上的问题,如文明与国家的定义、多元一体的进一步阐述、如何看待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要特别重视对符号与文字的收集与研究、要重视对历史的记忆的清理、加强对世界各国文明起源背景的研究。李伯谦以《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若干方法的断想》为题,就如何处理好史料与考古材料的问题、不要受经典的国家的理论论断的影响、如何对待西方的理论方法、如何看待科技手段在探源工程中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研究中要不断改变看法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会议还分两个组进行学术交流,有40位学者在分组发言中阐述了各自的有关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次会议汇集了一批长期从事中国史前与夏商周考古研究和先秦史研究的前沿学者,考古与历史两个学科开展的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成果在会上的交流讨论,尤其是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在会上的交流,使两方面的学者对有关学术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如何进行考古与历史的整合研究及其对研究方法的思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召开的有一批考古与史学研究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的第一个学术大会。这对于进一步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以及这一学科的形成,必将有重要的推进。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陈列室、清西陵的泰陵与崇陵。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谷丛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