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下五千年 微动少年心”—中国考古网举办公众考古活动

发布时间:2014-03-2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本站记者
  为了宣传中国考古网“新浪微博”和新开通的“中国考古网微信”,更好地普及文物考古知识,增进青少年对中国历史文明的了解,发挥中国考古网互动平台的作用,2014年3月23日上午,由中国考古网组织的公众考古活动—“上下五千年 微动少年心”启动。
 
  参加活动的人员有北京四中的二十多位学生、部分家长及中国考古网的工作人员共计三十余人。活动选择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公众考古活动主要参观内容为“古代中国”系列展览,汇集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大量文物精品,全面展示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考古网的工作人员首先给参与者赠送了“中国考古网”的宣传册,着重介绍了参与“中国考古网”微博和微信的方式,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和公众的互动。

向同学们推介中国考古网的微博、微信,鼓励他们参与互动
 
  中国考古网特约考古所的学者充当讲解员,为参与者介绍上下五千年的“古代中国”展览。讲解员以考古工作者的角度简单讲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并引得其他观众纷纷伫立凝听。一进展厅大门,同学们就被橱窗里陈列的一些盆盆罐罐、劳动工具和生活器具所吸引,好奇地展开讨论。

特邀学者讲解
 
  “在周口店发现北京人的山洞里,发现了灰烬,这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如何使用火并知道如何保存火种,这是人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火可以取暖和驱赶野兽……”在北京人生活场景模拟现场,讲解员悉心讲述着远古人类的生活,不时回答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
 
  面对山顶洞人头骨复原像,有同学提出疑问:“他的眉骨怎么向外凸出呢?”;而看到新石器时代的磨棒,更有同学直接称呼其为“擀面杖”,话语生动有趣,让人不禁一乐。
 
  在介绍新石器时代彩陶时,面对陶罐上流畅有趣的纹饰,不时有同学发出惊叹声。对陶罐的用途,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装泡菜用”、“泡酒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学生们对展览充满兴趣
 
  “妇好墓是目前殷墟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王室墓葬,因为它未被盗掘,所以出土了很多文物……”,在参观妇好墓出土文物时,一位同学直接评价说“妇好就是一女霸王”,简明幽默的话语,引得围观的同学开怀一笑。
 
  对各种青铜器的用途,同学们更是妙语连珠。在“虢季子白盘”面前,有同学推测“它是不是洗澡用的呀?”,还有同学对其命名提出了疑问,“这么大,这么深,为什么叫盘呢?”,面对一个个稚嫩的问题,讲解员都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回答,“目前关于很多随葬的青铜器的用途,考古学家还不太清楚,这需要在对青铜器内壁的化学物质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虢季子白盘在太平天国时期曾经误被用作马槽”,“古代称呼的盘和现在餐具中的盘不是一个概念”,一个个小典故极大地满足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们参观展览

学生们热烈讨论
 
  下午在参观活动结束后,中国考古网还组织了考古历史知识的有奖竞答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

网站工作人员与学生们合影
 
  在整个参观活动中,中国考古网微博对活动现场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和场外的微博粉丝进行交流,实现了和公众的零距离对话。通过此次活动的尝试,我们想探索网站线下公众考古活动的有效方式。让我们欣慰的是:通过多角度阐述和趣味性典故的引用,参与者对文物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宝物”的范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其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状况。 



网站工作人员现场与粉丝微博互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公共考古

“上下五千年 微动少年心”—中国考古网举办公众考古活动

发布时间:2014-03-24

  为了宣传中国考古网“新浪微博”和新开通的“中国考古网微信”,更好地普及文物考古知识,增进青少年对中国历史文明的了解,发挥中国考古网互动平台的作用,2014年3月23日上午,由中国考古网组织的公众考古活动—“上下五千年 微动少年心”启动。
 
  参加活动的人员有北京四中的二十多位学生、部分家长及中国考古网的工作人员共计三十余人。活动选择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公众考古活动主要参观内容为“古代中国”系列展览,汇集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大量文物精品,全面展示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考古网的工作人员首先给参与者赠送了“中国考古网”的宣传册,着重介绍了参与“中国考古网”微博和微信的方式,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和公众的互动。

向同学们推介中国考古网的微博、微信,鼓励他们参与互动
 
  中国考古网特约考古所的学者充当讲解员,为参与者介绍上下五千年的“古代中国”展览。讲解员以考古工作者的角度简单讲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并引得其他观众纷纷伫立凝听。一进展厅大门,同学们就被橱窗里陈列的一些盆盆罐罐、劳动工具和生活器具所吸引,好奇地展开讨论。

特邀学者讲解
 
  “在周口店发现北京人的山洞里,发现了灰烬,这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如何使用火并知道如何保存火种,这是人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火可以取暖和驱赶野兽……”在北京人生活场景模拟现场,讲解员悉心讲述着远古人类的生活,不时回答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
 
  面对山顶洞人头骨复原像,有同学提出疑问:“他的眉骨怎么向外凸出呢?”;而看到新石器时代的磨棒,更有同学直接称呼其为“擀面杖”,话语生动有趣,让人不禁一乐。
 
  在介绍新石器时代彩陶时,面对陶罐上流畅有趣的纹饰,不时有同学发出惊叹声。对陶罐的用途,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装泡菜用”、“泡酒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学生们对展览充满兴趣
 
  “妇好墓是目前殷墟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王室墓葬,因为它未被盗掘,所以出土了很多文物……”,在参观妇好墓出土文物时,一位同学直接评价说“妇好就是一女霸王”,简明幽默的话语,引得围观的同学开怀一笑。
 
  对各种青铜器的用途,同学们更是妙语连珠。在“虢季子白盘”面前,有同学推测“它是不是洗澡用的呀?”,还有同学对其命名提出了疑问,“这么大,这么深,为什么叫盘呢?”,面对一个个稚嫩的问题,讲解员都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回答,“目前关于很多随葬的青铜器的用途,考古学家还不太清楚,这需要在对青铜器内壁的化学物质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虢季子白盘在太平天国时期曾经误被用作马槽”,“古代称呼的盘和现在餐具中的盘不是一个概念”,一个个小典故极大地满足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们参观展览

学生们热烈讨论
 
  下午在参观活动结束后,中国考古网还组织了考古历史知识的有奖竞答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

网站工作人员与学生们合影
 
  在整个参观活动中,中国考古网微博对活动现场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和场外的微博粉丝进行交流,实现了和公众的零距离对话。通过此次活动的尝试,我们想探索网站线下公众考古活动的有效方式。让我们欣慰的是:通过多角度阐述和趣味性典故的引用,参与者对文物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宝物”的范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其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状况。 



网站工作人员现场与粉丝微博互动
 
 

作者:本站记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