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陕西公众考古的新尝试

发布时间:2015-01-04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王小蒙 孙伟刚
陕西公众考古的新尝试——针对基建单位与政府机构的一次公众考古活动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考古与公众的结合已愈来愈紧密,考古机构与考古学者在学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公众宣传已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根据考古学科发展态势和社会公众的需求,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多年来也在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公众考古活动。近年来,相继举办了长安张安世汉代家族墓地、富平桑园窑址考古发掘工地等系列公众考古活动,连续两年举办了年度公众考古报告会,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公众认可。
 
  活动结束后,我们也在思考,不管是工地开放,还是知识讲座,公众考古应该是互动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不但向社会大众讲解、传播考古知识,同时,应该让社会大众理解、支持考古,公众考古应结合不同的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普及活动。多年来,我们的工作同样面临着各种社会事务,与各级政府机构也有工作往来,如何让他们对考古工作有所了解与认识,继而争取到他们的支持,理应是公众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决定举办一场面向建设单位与政府部门这一特殊对象的公众考古宣传活动,不仅仅是简单地宣传、普及考古知识,更多的是让他们对考古工作、考古机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知道工作方法、目的与意义,争取在今后对考古工作有所理解、支持与帮助。
 
筹  划
 
  既然有了比较明确的活动对象与目的,即着手进行这次公众考古活动的方案制定与活动策划。首先对活动方案进行讨论拟定,这次公众考古活动代表,不同于以往的普通群众、部分机构或者学生代表,拟邀请的均是常年打交道的公路、铁路、项目规划、审批等所有基建单位或机关的领导,还有省、市多个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他们与文物考古机构有或多或少的工作来往,但是,对考古机构的工作方法与具体情况仍然比较陌生。
 
  基于对宣传对象的认识,我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心安排,设置了四个点的活动。其一,是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概况进行讲解,并与参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希望倾听大家对考古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其二,参观我院反映考古工作思路、理念、方法与收获的文物考古陈列,让参会代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全方位了解,让他们感知考古不是挖宝,而是在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支撑下所进行的一项科学工作;其三,开放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向大家展示实验室下的文物保护科技;最后,参观正在发掘的考古工地,进行现场体验,近距离感受考古收获、重要发现等资讯。
 
  有了以上的思路,我们着手选择既有知识性又有观赏性的发掘现场,综合考量,正在发掘中的长安唐韩休墓考古发掘现场是本次考古体验的最佳地点。
 
  唐韩休墓距离西安市区约20公里,交通便利。最为重要的是,墓葬内发现异常精美的唐代壁画遗存,特别是北壁山水图为首次发现,其绘画技法可改写中国绘画史,东壁的乐舞图更是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场景,是我国唐代考古的重要发现。而韩休本人,为唐代京兆长安人,开元初年为虢州刺史,后转尚书右丞。韩休为官清廉正直,文采颇优,工于文词。代表作有《奉和御制平胡》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祭汾阴乐章》等,还著有乐曲《南羽吕》。其子韩滉,为唐德宗宰相,唐代著名大画家,其绘画作品《五牛图》名闻天下。这样一个集历史知识、可观赏性为一体的考古发掘现场可作为向这些公众代表进行考古体验、公众考古宣传的理想场所。
 
活  动
 
  活动开始前,我们在发掘现场醒目位置悬挂了几幅文化遗产保护的横幅,制作了考古工作流程、方法手段、文物保护法宣传等方面的展板。
 
  2014年10月18日,以“感受考古,触摸文明”为主题的“唐韩休墓公众考古体验活动”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正式举行。来自陕西省交通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外事办、西安市雁塔区公安局等政府机构,以及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陕西省高速集团、西安铁路局、陕西省天然气股份公司、省引汉济渭工程处等建设单位的代表共40余人悉数应邀到场。
 
  活动开始,王炜林院长用PPT讲解的形式向各位代表介绍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概况、发展历程与近年来在田野考古工作中的收获,着重讲解了通过陕西考古工作者常年的发掘工作,陕西诸多博物馆如唐耀州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汉阳陵陈列馆等均是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的;长安唐韩休墓考古发掘领队刘呆运介绍了韩休墓考古发掘情况。一张张反映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展历程与重要考古发现的图片,着实让参与活动的代表激动不已。随后,王小蒙副院长带领代表参观了考古研究院考古陈列室和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详细介绍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田野考古中取得的重要发现,围绕每一件展品、每一项考古项目与大家进行交流,让大家切身感受陕西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工作方法、理念与收获。此外,由研究院陈显琪书记向各位代表赠送富有考古特色的纪念品。室内活动结束后,公众代表参观了正在发掘中的长安郭新庄唐韩休墓考古发掘现场。
 
收效与感想
 
  本次公众考古活动,有预想的结果,又有一些收获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由于这些代表绝大部分都是建设单位或政府机关的领导,日常工作繁忙,但都能利用周末来参加这样一场公众考古活动,非常有秩序地参加完全部的活动安排。而且,他们对考古知识的渴求也非常强烈,参观文物展示与文物保护实验室的时间比原计划整整多出了1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映考古工作理念、手段、方法和科技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的展览,着实让这些代表有很大的震动。一位建设单位的领导说,平时看到你们的考古工作,就是在野外带领一些民工挖坑,有时还布设一些方格,这边一个洞洞,那边一个坑坑,考古队长也像民工一样,浑身是土,满脚带泥,整个考古工作就像是工程队在修路。没想到,考古工作还有这样一套科学的理论,还有这么多完善、新奇的方法,并且有这么高的科技含量,看来考古也是一项科学工作。在金属质文物保护实验室,各位代表近距离看到正在修复中的秦始皇帝陵水禽坑出土的青铜水禽,当听到项目负责人讲到,通过对这些青铜水禽进行X光扫描、成分分析、锈蚀处理等工作,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制作工艺信息后,代表们赞叹不已;正在修复中的古代墓葬壁画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与博物馆参观不一样的真实体验。
 
  本次活动结束后,部分基建单位又组织本单位的领导与职工再次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参观交流,并与考古部门负责人分别进行座谈。活动期间,基建单位代表表示,以前缺乏对陕西考古工作的了解与认识,通过本次公众考古体验活动,使他们感到在今后的基本建设工程中,会理解、支持陕西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让重要的文化遗产消失在推土机下。
 
  我们常常感慨,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工作往往得不到建设单位的理解,考古单位的许多事情在政府机构不好办理,这可能更多的源于他们对具体考古工作的不了解,考古工作需要更多地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让深藏在楼阁中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走出考古发掘现场与考古机构,真正做到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这次活动作为一种公众考古宣传的新途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将为争取基建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广泛支持,为更好地做好陕西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将公众考古活动长期不懈开展下去的决心。(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中国文物报》2014年12月5日7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公共考古

陕西公众考古的新尝试

发布时间:2015-01-04

陕西公众考古的新尝试——针对基建单位与政府机构的一次公众考古活动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考古与公众的结合已愈来愈紧密,考古机构与考古学者在学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公众宣传已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根据考古学科发展态势和社会公众的需求,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多年来也在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公众考古活动。近年来,相继举办了长安张安世汉代家族墓地、富平桑园窑址考古发掘工地等系列公众考古活动,连续两年举办了年度公众考古报告会,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公众认可。
 
  活动结束后,我们也在思考,不管是工地开放,还是知识讲座,公众考古应该是互动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不但向社会大众讲解、传播考古知识,同时,应该让社会大众理解、支持考古,公众考古应结合不同的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普及活动。多年来,我们的工作同样面临着各种社会事务,与各级政府机构也有工作往来,如何让他们对考古工作有所了解与认识,继而争取到他们的支持,理应是公众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决定举办一场面向建设单位与政府部门这一特殊对象的公众考古宣传活动,不仅仅是简单地宣传、普及考古知识,更多的是让他们对考古工作、考古机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知道工作方法、目的与意义,争取在今后对考古工作有所理解、支持与帮助。
 
筹  划
 
  既然有了比较明确的活动对象与目的,即着手进行这次公众考古活动的方案制定与活动策划。首先对活动方案进行讨论拟定,这次公众考古活动代表,不同于以往的普通群众、部分机构或者学生代表,拟邀请的均是常年打交道的公路、铁路、项目规划、审批等所有基建单位或机关的领导,还有省、市多个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他们与文物考古机构有或多或少的工作来往,但是,对考古机构的工作方法与具体情况仍然比较陌生。
 
  基于对宣传对象的认识,我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心安排,设置了四个点的活动。其一,是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概况进行讲解,并与参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希望倾听大家对考古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其二,参观我院反映考古工作思路、理念、方法与收获的文物考古陈列,让参会代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全方位了解,让他们感知考古不是挖宝,而是在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支撑下所进行的一项科学工作;其三,开放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向大家展示实验室下的文物保护科技;最后,参观正在发掘的考古工地,进行现场体验,近距离感受考古收获、重要发现等资讯。
 
  有了以上的思路,我们着手选择既有知识性又有观赏性的发掘现场,综合考量,正在发掘中的长安唐韩休墓考古发掘现场是本次考古体验的最佳地点。
 
  唐韩休墓距离西安市区约20公里,交通便利。最为重要的是,墓葬内发现异常精美的唐代壁画遗存,特别是北壁山水图为首次发现,其绘画技法可改写中国绘画史,东壁的乐舞图更是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场景,是我国唐代考古的重要发现。而韩休本人,为唐代京兆长安人,开元初年为虢州刺史,后转尚书右丞。韩休为官清廉正直,文采颇优,工于文词。代表作有《奉和御制平胡》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祭汾阴乐章》等,还著有乐曲《南羽吕》。其子韩滉,为唐德宗宰相,唐代著名大画家,其绘画作品《五牛图》名闻天下。这样一个集历史知识、可观赏性为一体的考古发掘现场可作为向这些公众代表进行考古体验、公众考古宣传的理想场所。
 
活  动
 
  活动开始前,我们在发掘现场醒目位置悬挂了几幅文化遗产保护的横幅,制作了考古工作流程、方法手段、文物保护法宣传等方面的展板。
 
  2014年10月18日,以“感受考古,触摸文明”为主题的“唐韩休墓公众考古体验活动”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正式举行。来自陕西省交通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外事办、西安市雁塔区公安局等政府机构,以及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陕西省高速集团、西安铁路局、陕西省天然气股份公司、省引汉济渭工程处等建设单位的代表共40余人悉数应邀到场。
 
  活动开始,王炜林院长用PPT讲解的形式向各位代表介绍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概况、发展历程与近年来在田野考古工作中的收获,着重讲解了通过陕西考古工作者常年的发掘工作,陕西诸多博物馆如唐耀州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汉阳陵陈列馆等均是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的;长安唐韩休墓考古发掘领队刘呆运介绍了韩休墓考古发掘情况。一张张反映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展历程与重要考古发现的图片,着实让参与活动的代表激动不已。随后,王小蒙副院长带领代表参观了考古研究院考古陈列室和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详细介绍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田野考古中取得的重要发现,围绕每一件展品、每一项考古项目与大家进行交流,让大家切身感受陕西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工作方法、理念与收获。此外,由研究院陈显琪书记向各位代表赠送富有考古特色的纪念品。室内活动结束后,公众代表参观了正在发掘中的长安郭新庄唐韩休墓考古发掘现场。
 
收效与感想
 
  本次公众考古活动,有预想的结果,又有一些收获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由于这些代表绝大部分都是建设单位或政府机关的领导,日常工作繁忙,但都能利用周末来参加这样一场公众考古活动,非常有秩序地参加完全部的活动安排。而且,他们对考古知识的渴求也非常强烈,参观文物展示与文物保护实验室的时间比原计划整整多出了1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映考古工作理念、手段、方法和科技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的展览,着实让这些代表有很大的震动。一位建设单位的领导说,平时看到你们的考古工作,就是在野外带领一些民工挖坑,有时还布设一些方格,这边一个洞洞,那边一个坑坑,考古队长也像民工一样,浑身是土,满脚带泥,整个考古工作就像是工程队在修路。没想到,考古工作还有这样一套科学的理论,还有这么多完善、新奇的方法,并且有这么高的科技含量,看来考古也是一项科学工作。在金属质文物保护实验室,各位代表近距离看到正在修复中的秦始皇帝陵水禽坑出土的青铜水禽,当听到项目负责人讲到,通过对这些青铜水禽进行X光扫描、成分分析、锈蚀处理等工作,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制作工艺信息后,代表们赞叹不已;正在修复中的古代墓葬壁画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与博物馆参观不一样的真实体验。
 
  本次活动结束后,部分基建单位又组织本单位的领导与职工再次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参观交流,并与考古部门负责人分别进行座谈。活动期间,基建单位代表表示,以前缺乏对陕西考古工作的了解与认识,通过本次公众考古体验活动,使他们感到在今后的基本建设工程中,会理解、支持陕西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让重要的文化遗产消失在推土机下。
 
  我们常常感慨,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工作往往得不到建设单位的理解,考古单位的许多事情在政府机构不好办理,这可能更多的源于他们对具体考古工作的不了解,考古工作需要更多地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让深藏在楼阁中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走出考古发掘现场与考古机构,真正做到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这次活动作为一种公众考古宣传的新途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将为争取基建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广泛支持,为更好地做好陕西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将公众考古活动长期不懈开展下去的决心。(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中国文物报》2014年12月5日7版)

作者:王小蒙 孙伟刚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