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闻鸡起舞 放歌不已——2017中国考古网与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发布时间:2017-01-2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本站记者
  
  编者按:爆竹声声辞旧岁,送走2016丙申猴年,迎来2017丁酉鸡年。鸡是人类最为熟悉的家禽之一,提到它,映入我们脑海的成语是“闻鸡起舞”?抑或是“金鸡独立”?无论是哪一个,都说明了千百年来,它和人类非常密切的关系。值此鸡年到来之际,中国考古网的小编整理了一些与鸡有关的文物,以飨读者!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遗址中就有陶鸡出土。
 
  陶鸡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

  编号分别为H4:17  T37②:4,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出土。两件陶鸡形制大体一致,皆为三足站立,昂首鼓眼前视,尖喙,高冠,身体圆滚,翅膀较小,翘尾,整体形象古拙可爱。
 
  据动物考古学家研究,目前相对可靠的家鸡证据来自于距今3300年左右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不仅如此,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鸡”字。
 
商代甲骨中的“鸡”字(图采自:袁靖、吕鹏、李志鹏、邓惠、江田真毅:《中国古代家鸡起源的再研究》,《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
 
  铜鸡  商代

 
  编号K2③:107,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方座边长2.5、鸡长11.7、通高14.2厘米 。铜鸡铸立于“门”字形方座上。器座下端残缺,铜鸡或许原是某件器物的端部造型。铜鸡系用范铸法铸造,尾羽丰满,引颈仰首,气宇轩昂。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精细,可谓神形兼备。
 
  至两汉时期,陶鸡的形象逐渐多起来,进入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后,鸡的造型除陶质外,瓷器也成为重要载体,其中尤以鸡首壶最为著名。
 
  彩绘木鸡漆架 汉代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架高18厘米,宽17厘米。底部以两块木板组成十字支架,中间木棍支撑,上搭一块木板,三只木鸡息栖于木架之上,一雄二雌。鸡身躯用薄木片削成,只削刻出头和尾,用黑、红双色描绘身体、眼睛和羽毛,彩绘与形体有机结合,生动形象。

  彩绘木鸡 汉代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木鸡高7.5厘米,长13.2厘米。两只鸡俯卧,均用薄木片削成,用黑、红双色描绘眼睛和羽毛。
 
  彩绘雄鸡 西汉

  陕西咸阳市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现藏陕西省阳陵博物馆。高15厘米。朱红色高冠,昂首翘尾,赭黑色眼睛,以红、黑、黄三彩色彩绘羽毛,生动逼真。
 
  陶鸡  东汉 洛阳博物馆藏

  1953年河南洛阳烧沟第1077号墓出土,长35.5厘米,高27.5厘米。泥质灰陶,为一只雄鸡,昂首站立,鸡冠高耸,尾长上翘,鸡身饰朱彩,鸡尾饰以黑彩,手法古拙,不注重细节。
 
  青釉四系鸡首壶 北魏

  高43.2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3.5厘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北塬北魏永熙三年韦乾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圆唇,盘口,细长颈,圆肩,肩前有昂首张口鸡首形流,后有泥条捏塑的圆形柄,青绿釉。
 
  青瓷鸡首壶  南朝

  浙江省嵊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高42.4厘米,口径12.8厘米,底径15.4厘米。大盘口下作一细长颈,弧腹缓缓下收,平底。肩部左右各有一对棱角分明的桥形耳,腹前饰一鸡首,双眼圆睁。造型主体线条简洁流畅,细部精雕细琢,两者和谐统一。
 
  彩绘泥鸡头俑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16号墓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高80厘米,鸡俑为表示该墓男主人属鸡,生于酉年。
 
  陶十二生肖俑之鸡

 
  陕西西安市出土,约高40厘米。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俑鸡首,人身,着交领长袍,衣袖宽大,拱手而立。
 
  定窑白釉嬉鸡陶塑 金  河北定州博物馆藏

 
  高13厘米,釉白泛灰,陶塑呈壶形,为鸡状,鸡嘴为流,鸡尾向上弯曲成壶把。鸡身肥硕,昂首挺胸。鸡背上骑着一个男童,双手抱着鸡头,面带微笑,顽皮可爱,孩童脑后呈空洞,为注水处,造型十分奇特,构思巧妙,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明清时期,鸡的形象更加丰富起来,瓷器、书画、漆器等上都出现鸡的身影。
 
  斗彩鸡缸杯 成化 故宫博物院藏

 
  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鸡缸杯为明成化官窑新创之造型,因杯似缸形又外绘子母鸡而得名,是成化斗彩瓷中的名品,属于御用酒具。以其新颖的造型、精湛的画工、清丽的设色而闻名于世,后世多有仿制。
 
  粉青釉鸡熏 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22厘米,熏为雄鸡形,作俯卧回首状,底座可拆下,翅膀内的孔及鸡嘴均与腹腔相通。通体施粉青釉,无款。熏为焚香用具,式样不一,这件鸡熏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造型生动,殊为难得。
 
  “卢葵生制”百宝嵌雄鸡图长方形漆砂砚盒 道光 故宫博物院藏

 
  高5.7厘米,盒口长22.6厘米,宽15厘米。砚盒漆砂地,盖面用岫岩玉、螺钿、红珊瑚、绿松石、象牙、玳瑁等嵌出山石,石后生出菊花两株,三只雄鸡姿态各异,两只正在觅食,一只引颈欲啼,画面清晰,制作极其精细,内附漆砂砚一方,外底中心有红漆篆书“卢葵生制”四字方印。
  
参考文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湖北省荆州博物馆石家河考古队编著:《天门石家河考古报告之二——邓家湾》,文物出版社,2003年6月。
袁靖、吕鹏、李志鹏、邓惠、江田真毅:《中国古代家鸡起源的再研究》,《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年1月。
党国栋:《武威县磨嘴子古墓清理纪要》,《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1期。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3 秦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
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15 陕西》,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4 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
杨泓主编:《中国美术全集:墓葬及其他雕塑二》,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黄山书社,2010年12月。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9 辽 西夏 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13 明(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1月。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15 清(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1月。
马自树主编:《中国文物定级图典 一级品·上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
 
(注:中国考古网新浪官方微博从大年三十开始,将会每天为大家发布一条“闻鸡起舞”系列,在吉祥的鸡年里,中国古代鸡文化将伴您同行!)
(责编:李来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公共考古

闻鸡起舞 放歌不已——2017中国考古网与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发布时间:2017-01-24

  
  编者按:爆竹声声辞旧岁,送走2016丙申猴年,迎来2017丁酉鸡年。鸡是人类最为熟悉的家禽之一,提到它,映入我们脑海的成语是“闻鸡起舞”?抑或是“金鸡独立”?无论是哪一个,都说明了千百年来,它和人类非常密切的关系。值此鸡年到来之际,中国考古网的小编整理了一些与鸡有关的文物,以飨读者!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遗址中就有陶鸡出土。
 
  陶鸡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

  编号分别为H4:17  T37②:4,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出土。两件陶鸡形制大体一致,皆为三足站立,昂首鼓眼前视,尖喙,高冠,身体圆滚,翅膀较小,翘尾,整体形象古拙可爱。
 
  据动物考古学家研究,目前相对可靠的家鸡证据来自于距今3300年左右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不仅如此,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鸡”字。
 
商代甲骨中的“鸡”字(图采自:袁靖、吕鹏、李志鹏、邓惠、江田真毅:《中国古代家鸡起源的再研究》,《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
 
  铜鸡  商代

 
  编号K2③:107,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方座边长2.5、鸡长11.7、通高14.2厘米 。铜鸡铸立于“门”字形方座上。器座下端残缺,铜鸡或许原是某件器物的端部造型。铜鸡系用范铸法铸造,尾羽丰满,引颈仰首,气宇轩昂。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精细,可谓神形兼备。
 
  至两汉时期,陶鸡的形象逐渐多起来,进入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后,鸡的造型除陶质外,瓷器也成为重要载体,其中尤以鸡首壶最为著名。
 
  彩绘木鸡漆架 汉代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架高18厘米,宽17厘米。底部以两块木板组成十字支架,中间木棍支撑,上搭一块木板,三只木鸡息栖于木架之上,一雄二雌。鸡身躯用薄木片削成,只削刻出头和尾,用黑、红双色描绘身体、眼睛和羽毛,彩绘与形体有机结合,生动形象。

  彩绘木鸡 汉代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木鸡高7.5厘米,长13.2厘米。两只鸡俯卧,均用薄木片削成,用黑、红双色描绘眼睛和羽毛。
 
  彩绘雄鸡 西汉

  陕西咸阳市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现藏陕西省阳陵博物馆。高15厘米。朱红色高冠,昂首翘尾,赭黑色眼睛,以红、黑、黄三彩色彩绘羽毛,生动逼真。
 
  陶鸡  东汉 洛阳博物馆藏

  1953年河南洛阳烧沟第1077号墓出土,长35.5厘米,高27.5厘米。泥质灰陶,为一只雄鸡,昂首站立,鸡冠高耸,尾长上翘,鸡身饰朱彩,鸡尾饰以黑彩,手法古拙,不注重细节。
 
  青釉四系鸡首壶 北魏

  高43.2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3.5厘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北塬北魏永熙三年韦乾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圆唇,盘口,细长颈,圆肩,肩前有昂首张口鸡首形流,后有泥条捏塑的圆形柄,青绿釉。
 
  青瓷鸡首壶  南朝

  浙江省嵊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高42.4厘米,口径12.8厘米,底径15.4厘米。大盘口下作一细长颈,弧腹缓缓下收,平底。肩部左右各有一对棱角分明的桥形耳,腹前饰一鸡首,双眼圆睁。造型主体线条简洁流畅,细部精雕细琢,两者和谐统一。
 
  彩绘泥鸡头俑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16号墓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高80厘米,鸡俑为表示该墓男主人属鸡,生于酉年。
 
  陶十二生肖俑之鸡

 
  陕西西安市出土,约高40厘米。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俑鸡首,人身,着交领长袍,衣袖宽大,拱手而立。
 
  定窑白釉嬉鸡陶塑 金  河北定州博物馆藏

 
  高13厘米,釉白泛灰,陶塑呈壶形,为鸡状,鸡嘴为流,鸡尾向上弯曲成壶把。鸡身肥硕,昂首挺胸。鸡背上骑着一个男童,双手抱着鸡头,面带微笑,顽皮可爱,孩童脑后呈空洞,为注水处,造型十分奇特,构思巧妙,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明清时期,鸡的形象更加丰富起来,瓷器、书画、漆器等上都出现鸡的身影。
 
  斗彩鸡缸杯 成化 故宫博物院藏

 
  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鸡缸杯为明成化官窑新创之造型,因杯似缸形又外绘子母鸡而得名,是成化斗彩瓷中的名品,属于御用酒具。以其新颖的造型、精湛的画工、清丽的设色而闻名于世,后世多有仿制。
 
  粉青釉鸡熏 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22厘米,熏为雄鸡形,作俯卧回首状,底座可拆下,翅膀内的孔及鸡嘴均与腹腔相通。通体施粉青釉,无款。熏为焚香用具,式样不一,这件鸡熏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造型生动,殊为难得。
 
  “卢葵生制”百宝嵌雄鸡图长方形漆砂砚盒 道光 故宫博物院藏

 
  高5.7厘米,盒口长22.6厘米,宽15厘米。砚盒漆砂地,盖面用岫岩玉、螺钿、红珊瑚、绿松石、象牙、玳瑁等嵌出山石,石后生出菊花两株,三只雄鸡姿态各异,两只正在觅食,一只引颈欲啼,画面清晰,制作极其精细,内附漆砂砚一方,外底中心有红漆篆书“卢葵生制”四字方印。
  
参考文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湖北省荆州博物馆石家河考古队编著:《天门石家河考古报告之二——邓家湾》,文物出版社,2003年6月。
袁靖、吕鹏、李志鹏、邓惠、江田真毅:《中国古代家鸡起源的再研究》,《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年1月。
党国栋:《武威县磨嘴子古墓清理纪要》,《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1期。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3 秦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
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15 陕西》,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4 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
杨泓主编:《中国美术全集:墓葬及其他雕塑二》,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黄山书社,2010年12月。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9 辽 西夏 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13 明(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1月。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 15 清(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1月。
马自树主编:《中国文物定级图典 一级品·上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
 
(注:中国考古网新浪官方微博从大年三十开始,将会每天为大家发布一条“闻鸡起舞”系列,在吉祥的鸡年里,中国古代鸡文化将伴您同行!)
(责编:李来玉)

作者:本站记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