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考古研究院所发掘成果的有效展示与利用——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06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侯秀敏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田野考古和抢救发掘工作随之增多,文物出土量迅速增加。这些出土文物不仅丰富了文物工作者的考古资料,也增加了大量的文物库房藏品。作为文物管理单位,不应该把库藏文物锁在库房沉默不语,而应该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让它们展示文物本身的魅力,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

“考古成果展”展出的北魏大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

  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文物,不让它们在库房里面长期落尘,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文物去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地方文化?如何调动文物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出土文物的利用形式,充分发挥库存文物的文化内涵和让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考古发掘成果的适时展示与利用

  承蒙历史的厚爱,洛阳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5000多年的文化给洛阳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古代遗址和精美文物,成为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见证。洛阳考古资料十分丰富,考古学者也是层出不穷,这些都确定了洛阳在中国考古学中占据着格外突出的地位。可是那么多的珍贵遗存与资料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与展示其古老又多彩的魅力呢?

洛阳运河一号沉船搬迁过程

  2013年5月10日,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洛阳市近年重要考古发现成果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展。一批自2000年以后发掘出土的430件(套)不同时期的精品文物集体亮,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为了能更充分地展示文物的考古学术价值,在展示设计效果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文物柜台展示的同时,还对一些出自2000年以后的大型发掘项目的工地、考古现场的发掘过程、专家考察等场景进行了图片悬挂、视频播放与音像解说等立体、综合性的展示。如西工区瞿家屯东周宫殿遗址、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西周祭祀遗址、王城大道附近的润阳广场工地春秋大墓、体育场路西春秋时期墓地、衡山路北魏大墓、五女冢村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新区龙盛小学五代壁画墓……,更加生动、具体地把考古场景与工作场面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让观众的视野从感官到心灵走进田野考古的深层次,增加了大众对文物的认知度与趣味性。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考古知识讲座

  为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从2013年至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先后在北京的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杭州谷仓博物馆、新疆哈密、常州市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舟山博物馆、厦门博物馆等地举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特展”20余次。参展文物累计1863 组(套)、4100余件。每次展出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支持与赞誉,也都有各大媒体、电视台的宣传与报道。

现场公众考古活动

  文物外展活动不仅盘活了库藏文物库存资源,提升了洛阳文化遗产品牌的形象,而且也为丰富全民文物知识,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与平台,并受到了当地媒体的极大关注及百姓的热烈欢迎。

  由地方博物馆提供优良且安全的文物展示场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优质的文物展品与专业技术支持。这种让出土的库存文物作为洛阳的城市文化名片融入到各地文化建设中去的模式,能有效推广地方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各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弘扬河洛文化的魅力。

  当前有很多考古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大量出土文物无收藏价值,徒占库房,浪费许多人力、财力、物力;有些单位甚至在库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使文物受到受潮、生锈、发霉、腐烂的威胁;有些地方出土文物或奇多或奇缺。因此,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尝试着让部分发掘的出土文物进入各地的文化艺术品殿堂,把“死”文物变成“活”文物,把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物逐步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与深圳保安区、青岛黄岛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建立了互惠合作关系,互相支持、调剂余缺。把数量众多、品种单一且在当地展示利用价值不高的文物挑出很有限的一部分调剂给他们,既丰富了地方的藏品,也促进了彼此的交流。

  抓住各种时机对文物考古进行宣传与展示

  历史文物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发掘历史、传承文化会使一个城市的品味更具魅力光彩与影响力。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联系与合作,资料共享、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让文物走进大学,走进社会、走入公众,洛阳举办的公众考古活动面向广大社会群众,让公众不再局限于书本或者电视节目,可以近距离接触到这些新出土文物,了解历史、传播文化。我们与大河报、洛阳日报、电视台等单位合作,通过向公众展示考古学工作过程和成果,建立由公众参与的考古工地体验活动;充分发挥考古工作的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增强考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展示了文物所承载的价值。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凤凰卫视科教频道合作,制作考古发掘现场专题类节目:“2014考古进行时古关觅踪”;与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配合拍摄走遍中国之“老子故里”、人文纪录片“大运河”等;与洛阳电视台合作利用文物保护现场拍摄影视片“洛阳运河一号沉船搬迁”。洛阳晚报微直播也图文并茂地实时报道了“洛阳一号”古沉船搬迁全过程。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面对社会、高等院校等,举办公众考古讲堂、召开考古专家与考古爱好者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力地宣传了文物知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2015年4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北京文物展《牡丹花开动京城-洛阳古代碑志拓片及文物特展》期间,为进一步扩展文物展品展出期间的社会效应,还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积极筹备并举办了“牡丹花开动京城——洛阳出土碑志展览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引起人们对古代碑志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关注,为更好地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2015年8月至9月,《东方吹来河洛风—洛阳市文物局文物特展》在新疆哈密举办。为更好地宣传河洛文化,在文物展出的一个月间,研究院还派出了三位文物考古专家赴哈密红星一场进行3场文物及考古知识讲座,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与宣传。

  此外,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多次举办考古现场专家、媒体座谈会;制作考古发掘现场专题类节目;利用文物保护现场拍摄影视片,以及面对公众与高等院校等举办“公众考古讲堂”等一系列活动等。不仅丰富了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力地宣传了文物知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赞誉。

  此外,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一些项目(如古建筑、金属器和纸质文物保护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规划设计与维修资质,以及金属器、陶瓷器、纸质文物等可移动文物的修复资质,并建成了与此相关的多种类的实验室,拓宽了文物展示与利用管理的业务领域。(作者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公共考古

考古研究院所发掘成果的有效展示与利用——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06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田野考古和抢救发掘工作随之增多,文物出土量迅速增加。这些出土文物不仅丰富了文物工作者的考古资料,也增加了大量的文物库房藏品。作为文物管理单位,不应该把库藏文物锁在库房沉默不语,而应该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让它们展示文物本身的魅力,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

“考古成果展”展出的北魏大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

  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文物,不让它们在库房里面长期落尘,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文物去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地方文化?如何调动文物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出土文物的利用形式,充分发挥库存文物的文化内涵和让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考古发掘成果的适时展示与利用

  承蒙历史的厚爱,洛阳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5000多年的文化给洛阳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古代遗址和精美文物,成为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见证。洛阳考古资料十分丰富,考古学者也是层出不穷,这些都确定了洛阳在中国考古学中占据着格外突出的地位。可是那么多的珍贵遗存与资料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与展示其古老又多彩的魅力呢?

洛阳运河一号沉船搬迁过程

  2013年5月10日,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洛阳市近年重要考古发现成果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展。一批自2000年以后发掘出土的430件(套)不同时期的精品文物集体亮,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为了能更充分地展示文物的考古学术价值,在展示设计效果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文物柜台展示的同时,还对一些出自2000年以后的大型发掘项目的工地、考古现场的发掘过程、专家考察等场景进行了图片悬挂、视频播放与音像解说等立体、综合性的展示。如西工区瞿家屯东周宫殿遗址、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西周祭祀遗址、王城大道附近的润阳广场工地春秋大墓、体育场路西春秋时期墓地、衡山路北魏大墓、五女冢村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新区龙盛小学五代壁画墓……,更加生动、具体地把考古场景与工作场面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让观众的视野从感官到心灵走进田野考古的深层次,增加了大众对文物的认知度与趣味性。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考古知识讲座

  为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从2013年至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先后在北京的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杭州谷仓博物馆、新疆哈密、常州市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舟山博物馆、厦门博物馆等地举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特展”20余次。参展文物累计1863 组(套)、4100余件。每次展出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支持与赞誉,也都有各大媒体、电视台的宣传与报道。

现场公众考古活动

  文物外展活动不仅盘活了库藏文物库存资源,提升了洛阳文化遗产品牌的形象,而且也为丰富全民文物知识,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与平台,并受到了当地媒体的极大关注及百姓的热烈欢迎。

  由地方博物馆提供优良且安全的文物展示场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优质的文物展品与专业技术支持。这种让出土的库存文物作为洛阳的城市文化名片融入到各地文化建设中去的模式,能有效推广地方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各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弘扬河洛文化的魅力。

  当前有很多考古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大量出土文物无收藏价值,徒占库房,浪费许多人力、财力、物力;有些单位甚至在库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使文物受到受潮、生锈、发霉、腐烂的威胁;有些地方出土文物或奇多或奇缺。因此,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尝试着让部分发掘的出土文物进入各地的文化艺术品殿堂,把“死”文物变成“活”文物,把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物逐步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与深圳保安区、青岛黄岛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建立了互惠合作关系,互相支持、调剂余缺。把数量众多、品种单一且在当地展示利用价值不高的文物挑出很有限的一部分调剂给他们,既丰富了地方的藏品,也促进了彼此的交流。

  抓住各种时机对文物考古进行宣传与展示

  历史文物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发掘历史、传承文化会使一个城市的品味更具魅力光彩与影响力。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联系与合作,资料共享、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让文物走进大学,走进社会、走入公众,洛阳举办的公众考古活动面向广大社会群众,让公众不再局限于书本或者电视节目,可以近距离接触到这些新出土文物,了解历史、传播文化。我们与大河报、洛阳日报、电视台等单位合作,通过向公众展示考古学工作过程和成果,建立由公众参与的考古工地体验活动;充分发挥考古工作的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增强考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展示了文物所承载的价值。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凤凰卫视科教频道合作,制作考古发掘现场专题类节目:“2014考古进行时古关觅踪”;与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配合拍摄走遍中国之“老子故里”、人文纪录片“大运河”等;与洛阳电视台合作利用文物保护现场拍摄影视片“洛阳运河一号沉船搬迁”。洛阳晚报微直播也图文并茂地实时报道了“洛阳一号”古沉船搬迁全过程。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面对社会、高等院校等,举办公众考古讲堂、召开考古专家与考古爱好者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力地宣传了文物知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2015年4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北京文物展《牡丹花开动京城-洛阳古代碑志拓片及文物特展》期间,为进一步扩展文物展品展出期间的社会效应,还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积极筹备并举办了“牡丹花开动京城——洛阳出土碑志展览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引起人们对古代碑志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关注,为更好地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2015年8月至9月,《东方吹来河洛风—洛阳市文物局文物特展》在新疆哈密举办。为更好地宣传河洛文化,在文物展出的一个月间,研究院还派出了三位文物考古专家赴哈密红星一场进行3场文物及考古知识讲座,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与宣传。

  此外,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多次举办考古现场专家、媒体座谈会;制作考古发掘现场专题类节目;利用文物保护现场拍摄影视片,以及面对公众与高等院校等举办“公众考古讲堂”等一系列活动等。不仅丰富了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力地宣传了文物知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赞誉。

  此外,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一些项目(如古建筑、金属器和纸质文物保护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规划设计与维修资质,以及金属器、陶瓷器、纸质文物等可移动文物的修复资质,并建成了与此相关的多种类的实验室,拓宽了文物展示与利用管理的业务领域。(作者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责编:荼荼

作者:侯秀敏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