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镇馆珍品选粹

发布时间:2018-12-13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杨爱民

  西周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其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虢国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从1956年发现至今,该墓地先后经过五次钻探、两次大规模发掘,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颗)。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墓和虢仲墓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4月,虢国墓地入选“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两座国君墓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其中多件堪称“镇馆之宝”的一级珍贵文物,如人龙纹玉璋、六璜联珠组玉佩、麻质短裤等。本文特列出虢博最经典的几件镇馆宝物,并做简要介绍。 

  青铜珍品

  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有威严凝重的庙堂礼器,也有纷繁多样的兵器和生产工具,数量众多,造型别致,制作精美。青铜的应用渗透到虢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出土于虢国墓地孟姞墓的兽叔铜盨堪称文物极品。全器为黄铜色,制作精美,表面色泽光亮,毫无锈蚀之处。

  兽叔铜盨(西周) 通高20.1厘米、口长23.4厘米、宽16.7厘米。1990年虢国墓地孟姞墓出土。该器盖口呈椭长方形,盖面向上隆起,顶部有四个扁体扉棱支钮。器身子口内敛,薄方唇,腹壁略外鼓,两侧有一对龙首耳,龙舌向下向内弯曲作半环形,底近平,圈足。盖顶中部饰夔龙纹,支钮两侧饰云纹,盖缘与器口沿各饰一周无珠重环纹,盖面与器腹各饰数周瓦垅纹,圈足上饰一周垂磷纹,器底饰斜网格纹。该盨器、盖均有铭文4行33字,兽(单)盄(叔)奂父乍(作)孟姞旅盨,用(盛)(稻)需(糯)(梁)加(嘉)宾用享,有飤则迈(万)人(年)无疆,子=孙=永宝用。

 

兽叔铜盨

  该器铭文较多,从铭文可知这件铜盨是单国贵族为女儿嫁到虢国所做的陪嫁品,故为研究西周婚姻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虢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提供了实证。而且,该器通体金光灿灿,锈蚀极少,为研究青铜器的保护提供了研究实例。

  玉器精华

  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多达近万件,种类齐全,玉质优良,工艺精湛,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其中虢仲墓出土的玉器最多,数量多达800余件(颗),分为礼玉、佩玉、殓玉、饰件、用具等七类,是继殷墟妇好墓之后出土玉器的又一惊人发现,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令许多专家学者感叹不已。

  六璜联珠组玉佩 由六件玉璜和玉管、玉佩、玛瑙珠及料珠等联缀而成,共计258件,分为项饰和胸饰两部分。

 

 

六璜组玉佩

六璜组玉佩合璧图

  这套六璜联珠组玉佩晶莹温润,色彩瑰丽,气度风雅,华丽无比,是目前所见西周联璜组玉佩中最为优良的组佩。尤其是六件玉璜依照纹样可分为人龙合雕纹璜、透雕人龙纹璜、叠尾人首纹璜和缠尾双牛首纹璜四种,皆为白玉或青白玉制成,厚重大气,纹饰精美,做工精湛,是一套难得的周代玉器精品。尤为珍贵的是,其中的两件叠尾人首纹璜形状、质地、玉色相同,纹样连接相合成一玉璧,推测是先制成璧形,后施纹样于璧上,最后对剖成两璜,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半璧为璜”之说。

  人龙合纹青玉璋(西周) 通长33.3厘米、最宽14.9厘米、厚0.7厘米,1990年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这件人龙合纹玉璋是为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最为厚重的一件,该器出土于虢仲墓的内棺盖板上,背面保留有朱砂和丝织物痕迹,在虢国玉器中,这件玉器在形制、纹饰、做工上堪称三绝。

人龙合纹玉璋

  青玉。深豆青色,大部受沁呈黄褐色或黄白色。玉质细腻,微透明。整体近似铲形,上端为弧形双面刃,两侧较薄且有刃部,下端近柄部有一圆孔,短柄的一角被削成斜边。正背面纹样相同,上部饰屈膝蹲姿的侧面人纹,这是一个面目庄严的男子形象,高鼻、大耳,臣字形眼,人眼圆睁,眼角带勾。向后梳起的发丝高高飘逸,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人口微张,仿佛是在低声吟唱。中部向下装饰两条龙纹,一龙在人身下,一龙在人足下,龙身卷曲刚劲有力,仿佛要腾空而起,但又牢牢被上面的人所掌控,整个纹饰细腻流畅,圆转华丽,造型构思巧妙,浑然天成,真可谓是鬼斧神工。

  这种人与龙的纹饰组合在当时极具代表性,西周时期,人们相信龙是能够兴风作雨的神,从而将龙更加人格化。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上天的力量来主宰,而这些稀有的珍贵玉器,更是上天的恩赐,在它的身上蕴藏着通灵神性,于是人们将人龙纹饰雕刻在玉器之上,象征着国君可以驾驭疾驰风雨的龙,上天祈求风调雨顺,江山永固。

  这件器物做为虢仲重要的随葬品,下葬时被放置于内棺盖板上最显要的位置,是代表墓主人身份、国别的信物。自周朝封邦建国以来,周人为巩固统治,“选建明德,以藩屏周”。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天子对诸侯命官授职,赐封爵位。册命礼中,玉器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天子赐玉“锡尔介圭”和受命者的“反入堇圭”的礼仪中。根据史书记载虢仲担任周厉王的卿士,是辅佐天子执政的重臣,曾受厉王之命,领兵讨伐南方淮夷,深受厉王器重。

  这件人龙合纹玉璋是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最为厚重的一件,无疑是天子对虢仲册命封赏的体现。

  龙纹白玉璧(西周) 直径19.1厘米、孔径7.3厘米、厚0.55厘米,1990年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这枚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西周时期的龙纹白玉璧,由上好的和阗白玉精制做成,白色,局部受沁成黄白色或黄褐色。质地晶莹透润,玉璧两面饰有大方流畅而富于动感的变体抽象龙纹,造型规整大气,纹饰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制作精细,工艺考究,是诸侯墓中的至高玉器。

龙纹白玉璧

  周礼规定“天子用白玉”,故此物当为王室玉工的作品,当为周天子赏赐给虢国国君的,为目前所见先秦玉璧中的绝品。

  根据墓中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相关的历史记载,墓主虢仲是虢国的国君,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周厉王的卿士。专家分析,在制度森严的西周,虢仲应曾为周王室立下汗马功劳,才能得到如此珍贵的赏赐。

  据史书记载,周厉王时期,南方的淮夷屡屡侵扰周王室。在厉王十三年的时候,周王亲自出征,命令虢仲等将领率部出击,最后打败了淮夷,捍卫了周王室的威信。为了表彰虢仲立下的赫赫战功,周王把这块白玉璧赏赐给了虢仲。

  中原最早麻质成衣

  麻织短裤(西周) 残长76厘米、上宽81厘米、下宽130厘米,重约1500克,1990年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该裤是我国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麻织品成衣,也是中原 地区出土最早的纺织品文物,为研究西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认知当时的服饰及纺织技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麻质短裤

  出土于椁室的东侧中部。出土时上部的裤腰部分已残损。裆部相连,裤腿平齐。由两层内、外不同颜色的麻布做成,外层为土黄色的粗麻布,内层为棕褐色的较细麻布。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非常悠久,纺织机械种类更是复杂而繁多。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学会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从最初的古人手中原始的纺轮,发展到腰肌、纺车、再到斜织机,提花机。每一个进程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物质生活。西周的纺织业仍以麻纺和丝纺为主,也有少量毛纺织品。虢国墓地发现了大量纺织品痕迹,说明其纺织业十分发达,纺织技术、染色技术都很先进。目前,保存下来的成品主要有两件麻质服装,其中的短裤可以说是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时代最早的合裆裤。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公共考古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镇馆珍品选粹

发布时间:2018-12-13

  西周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其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虢国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从1956年发现至今,该墓地先后经过五次钻探、两次大规模发掘,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颗)。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墓和虢仲墓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4月,虢国墓地入选“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两座国君墓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其中多件堪称“镇馆之宝”的一级珍贵文物,如人龙纹玉璋、六璜联珠组玉佩、麻质短裤等。本文特列出虢博最经典的几件镇馆宝物,并做简要介绍。 

  青铜珍品

  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有威严凝重的庙堂礼器,也有纷繁多样的兵器和生产工具,数量众多,造型别致,制作精美。青铜的应用渗透到虢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出土于虢国墓地孟姞墓的兽叔铜盨堪称文物极品。全器为黄铜色,制作精美,表面色泽光亮,毫无锈蚀之处。

  兽叔铜盨(西周) 通高20.1厘米、口长23.4厘米、宽16.7厘米。1990年虢国墓地孟姞墓出土。该器盖口呈椭长方形,盖面向上隆起,顶部有四个扁体扉棱支钮。器身子口内敛,薄方唇,腹壁略外鼓,两侧有一对龙首耳,龙舌向下向内弯曲作半环形,底近平,圈足。盖顶中部饰夔龙纹,支钮两侧饰云纹,盖缘与器口沿各饰一周无珠重环纹,盖面与器腹各饰数周瓦垅纹,圈足上饰一周垂磷纹,器底饰斜网格纹。该盨器、盖均有铭文4行33字,兽(单)盄(叔)奂父乍(作)孟姞旅盨,用(盛)(稻)需(糯)(梁)加(嘉)宾用享,有飤则迈(万)人(年)无疆,子=孙=永宝用。

 

兽叔铜盨

  该器铭文较多,从铭文可知这件铜盨是单国贵族为女儿嫁到虢国所做的陪嫁品,故为研究西周婚姻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虢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提供了实证。而且,该器通体金光灿灿,锈蚀极少,为研究青铜器的保护提供了研究实例。

  玉器精华

  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多达近万件,种类齐全,玉质优良,工艺精湛,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其中虢仲墓出土的玉器最多,数量多达800余件(颗),分为礼玉、佩玉、殓玉、饰件、用具等七类,是继殷墟妇好墓之后出土玉器的又一惊人发现,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令许多专家学者感叹不已。

  六璜联珠组玉佩 由六件玉璜和玉管、玉佩、玛瑙珠及料珠等联缀而成,共计258件,分为项饰和胸饰两部分。

 

 

六璜组玉佩

六璜组玉佩合璧图

  这套六璜联珠组玉佩晶莹温润,色彩瑰丽,气度风雅,华丽无比,是目前所见西周联璜组玉佩中最为优良的组佩。尤其是六件玉璜依照纹样可分为人龙合雕纹璜、透雕人龙纹璜、叠尾人首纹璜和缠尾双牛首纹璜四种,皆为白玉或青白玉制成,厚重大气,纹饰精美,做工精湛,是一套难得的周代玉器精品。尤为珍贵的是,其中的两件叠尾人首纹璜形状、质地、玉色相同,纹样连接相合成一玉璧,推测是先制成璧形,后施纹样于璧上,最后对剖成两璜,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半璧为璜”之说。

  人龙合纹青玉璋(西周) 通长33.3厘米、最宽14.9厘米、厚0.7厘米,1990年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这件人龙合纹玉璋是为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最为厚重的一件,该器出土于虢仲墓的内棺盖板上,背面保留有朱砂和丝织物痕迹,在虢国玉器中,这件玉器在形制、纹饰、做工上堪称三绝。

人龙合纹玉璋

  青玉。深豆青色,大部受沁呈黄褐色或黄白色。玉质细腻,微透明。整体近似铲形,上端为弧形双面刃,两侧较薄且有刃部,下端近柄部有一圆孔,短柄的一角被削成斜边。正背面纹样相同,上部饰屈膝蹲姿的侧面人纹,这是一个面目庄严的男子形象,高鼻、大耳,臣字形眼,人眼圆睁,眼角带勾。向后梳起的发丝高高飘逸,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人口微张,仿佛是在低声吟唱。中部向下装饰两条龙纹,一龙在人身下,一龙在人足下,龙身卷曲刚劲有力,仿佛要腾空而起,但又牢牢被上面的人所掌控,整个纹饰细腻流畅,圆转华丽,造型构思巧妙,浑然天成,真可谓是鬼斧神工。

  这种人与龙的纹饰组合在当时极具代表性,西周时期,人们相信龙是能够兴风作雨的神,从而将龙更加人格化。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上天的力量来主宰,而这些稀有的珍贵玉器,更是上天的恩赐,在它的身上蕴藏着通灵神性,于是人们将人龙纹饰雕刻在玉器之上,象征着国君可以驾驭疾驰风雨的龙,上天祈求风调雨顺,江山永固。

  这件器物做为虢仲重要的随葬品,下葬时被放置于内棺盖板上最显要的位置,是代表墓主人身份、国别的信物。自周朝封邦建国以来,周人为巩固统治,“选建明德,以藩屏周”。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天子对诸侯命官授职,赐封爵位。册命礼中,玉器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天子赐玉“锡尔介圭”和受命者的“反入堇圭”的礼仪中。根据史书记载虢仲担任周厉王的卿士,是辅佐天子执政的重臣,曾受厉王之命,领兵讨伐南方淮夷,深受厉王器重。

  这件人龙合纹玉璋是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最为厚重的一件,无疑是天子对虢仲册命封赏的体现。

  龙纹白玉璧(西周) 直径19.1厘米、孔径7.3厘米、厚0.55厘米,1990年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这枚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西周时期的龙纹白玉璧,由上好的和阗白玉精制做成,白色,局部受沁成黄白色或黄褐色。质地晶莹透润,玉璧两面饰有大方流畅而富于动感的变体抽象龙纹,造型规整大气,纹饰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制作精细,工艺考究,是诸侯墓中的至高玉器。

龙纹白玉璧

  周礼规定“天子用白玉”,故此物当为王室玉工的作品,当为周天子赏赐给虢国国君的,为目前所见先秦玉璧中的绝品。

  根据墓中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相关的历史记载,墓主虢仲是虢国的国君,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周厉王的卿士。专家分析,在制度森严的西周,虢仲应曾为周王室立下汗马功劳,才能得到如此珍贵的赏赐。

  据史书记载,周厉王时期,南方的淮夷屡屡侵扰周王室。在厉王十三年的时候,周王亲自出征,命令虢仲等将领率部出击,最后打败了淮夷,捍卫了周王室的威信。为了表彰虢仲立下的赫赫战功,周王把这块白玉璧赏赐给了虢仲。

  中原最早麻质成衣

  麻织短裤(西周) 残长76厘米、上宽81厘米、下宽130厘米,重约1500克,1990年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该裤是我国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麻织品成衣,也是中原 地区出土最早的纺织品文物,为研究西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认知当时的服饰及纺织技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麻质短裤

  出土于椁室的东侧中部。出土时上部的裤腰部分已残损。裆部相连,裤腿平齐。由两层内、外不同颜色的麻布做成,外层为土黄色的粗麻布,内层为棕褐色的较细麻布。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非常悠久,纺织机械种类更是复杂而繁多。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学会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从最初的古人手中原始的纺轮,发展到腰肌、纺车、再到斜织机,提花机。每一个进程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物质生活。西周的纺织业仍以麻纺和丝纺为主,也有少量毛纺织品。虢国墓地发现了大量纺织品痕迹,说明其纺织业十分发达,纺织技术、染色技术都很先进。目前,保存下来的成品主要有两件麻质服装,其中的短裤可以说是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时代最早的合裆裤。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责编:荼荼

作者:杨爱民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