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

发布时间:2019-01-22文章出处:浙江省博物馆作者:

展览时间:2019-01-22—2019-05-05(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浙江西湖美术馆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意大利卡拉雷兹博物馆 

特别提示:该展览购票入场,单价30元。 

现役军人(武警战士)、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在校学生凭证件享受20元优惠票。 

1.2米以下学生免票(至少一名成人购票陪同)。  

展厅位置: 孤山湖——西湖美术馆 

 

  起初,洪水滔滔,包被世界,大地阴霾笼罩,无动无息。忽然,一朵莲花奇迹般浮出水面,花瓣中,太阳像只金色的鸟儿冉冉升起;洪水退去,温暖的阳光呵护着大地上幼弱的生命。——《尼罗河两岸·古埃及》

  埃及又称“黑土地”,四周环绕着利比亚和阿拉伯高地、沙漠和海洋,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尼罗河从这一肥沃的狭长地带流过,河的两岸是绿色带状的冲积平原,古埃及人就是在这片河谷平原发展出了他们的文明。尼罗河谷是沙漠中的绿洲,对埃及人而言,尼罗河是生命之源。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又带来了大量的污泥,为埃及人沉淀下肥沃的土壤。在古埃及人的宗教中,尼罗河是被崇拜的对象。而埃及正是尼罗河的赠礼。

  在距今17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尼罗河下游的野生动植物养活了非洲东北部半游荡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他们在尼罗河两岸的沙漠上、在与河流相连的溪谷中,都留下了人工制造的石质工具。新石器时代和前王朝时代(约公元前7000-3100年),一种开垦耕地、驯养牲畜的生活方式让北非的土著居民哈姆人和西亚来的塞姆人逐渐结束了最初的游荡生活,定居尼罗河畔的他们,成为古埃及人的祖先。

  在古埃及社会,法老傲然立于金字塔顶端。众多的工匠与农人,或以精湛的技艺,或以辛勤的劳作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建筑与艺术作品。“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长存”,古埃及文明的创造者虽早已凋零,但大地之上的历史遗存依旧诉说着埃及昔日的地中海大国岁月,并帮助生活在今天的人们重构这一法老国度的历史。生活于尼罗河沿岸与绿洲之中的古埃及人,追随太阳的起落,跟随四季的变换,对所生活的世界思考深刻,对永生的世界不懈追求。

  意大利的博物馆机构拥有极其丰富的埃及藏品资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罗马贵族已热衷于收集埃及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罗马的遗产逐渐为意大利所吸纳。此后的19世纪,大量考古探险队追随拿破仑的远征足迹到达埃及,带来了文物数量的成倍增长。本次展览展出的180件展品均来自意大利专门从事埃及考古研究的博物馆,力图呈现尼罗河两岸的生活风貌,并进一步探索古埃及人复杂的精神与宗教世界。

  “人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阿拉伯谚语

  如果说埃及的土地是尼罗河的馈赠,那么古埃及文明则是古埃及人留给全世界的财富。

  在尼罗河的潮涨潮落之间,古埃及文明从陆路与非洲内陆、两河流域产生交流,越过地中海影响了希腊、罗马,通过希腊罗马浸润了整个西方古典世界,其后又对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影响。埃及的医学、历法、数学、建筑、艺术,以及三位一体神的概念,都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西方文明。

  这些历经数千年的文化财富,直接推动了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使我们得以揭开古埃及王国的神秘面纱,了解这个金色国度中的雄心、历险与征战,他们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永生。

  对永恒的崇拜,令古埃及人打造出了一个瑰丽的物质世界,令我们为之惊叹不已,而精神世界同样迷人。他们以尼罗河水的泛滥作为新年的开始,并将洪水泛滥的第一个夜晚尊为“第一滴水之夜”,在世界各地的古文明中,只有埃及人用如此深情而浪漫的词汇描述洪水灾难,因为洪水将会留下肥沃的生机。年复一年的验证,更让他们坚信死后复生,并流露出对生命极为深阔的体悟,乃至希望在另一个世界永远继续着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从神明的传说到动物的驯化、从文字的发明到金字塔的建造、从面包的烘烤到《亡灵书》的使用,我们愿和您一同探寻一个伟大的谜底。古埃及人是否到达了他们梦想的来世,世人不得而知,但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我们看到了他们曾经的生活。

  第1单元 尼罗河的赠礼 

圣甲虫饰物 

  埃及又称“黑土地”,四周环绕着利比亚和阿拉伯高地、沙漠和海洋,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尼罗河从这一肥沃的狭长地带流过,河的两岸是绿色带状的冲积平原,古埃及人就是在这片河谷平原发展出了他们的文明。尼罗河谷是沙漠中的绿洲,对埃及人而言,尼罗河是生命之源。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又带来了大量的污泥,为埃及人沉淀下肥沃的土壤。在古埃及人的宗教中,尼罗河是被崇拜的对象。而埃及正是尼罗河的赠礼。 

  第2单元  众神传说 

带圣蛇头饰的秃鹫徽章 

  从历史开端至法老时代的终结,宗教渗入了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资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用于纪念物的修筑,这些宗教建筑用以赞颂、安抚诸神,确保神明创造的万物得以持续。自王朝时代开启之时,埃及主神的名字和特征已基本确定,但不同神明之间相互融合的情况依旧十分普遍,崇拜形式也随之错综复杂。神明崇拜的背后是埃及人对于所生活世界的思考,也是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力量对决的写照。诸神奇特的形态,体现了埃及人对自然力量的瑰丽想象,而宗教信仰规定了人们应当遵从的道德规范,也展现了埃及人对生活的种种愿望与期许。
  第3单元 复活的密码

 

刻有供品清单的马斯塔巴墙壁残片

 

  第4单元 生活在尼罗河与绿洲之中 

 

彩陶串珠项链 

  在日出日落的循环往复中,法老是全国财富和土地的所有者,同时也是人类与神祇世界的沟通者;监管地方事务的政府官员和负责宗教事务的大祭司奉法老之命维护王国与信仰的秩序;能写会算的书吏们有机会进入精英阶层;军队负责控制边界和邻国的关系。作为自由人,农民、工匠与商人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他们生活在尼罗河沿岸或绿洲上的小镇或村落中,比农民再低一级的则是可以被买卖的奴隶。 埃及人的墓葬中绘有耕种、争战、狩猎、宴乐等各色生活场景。他们使用过的住宅陵墓、纸草文献、饰品器物,散发着独特的生活气息,在历经四千年的沉淀之后,向我们投来迷人的一瞥。 

  第五单元  永生传说  

  在古埃及传说中,太阳会在日落时被天空女神努特吞下,第二天早上又重获新生。人们相信在太阳西沉的地方是冥王奥西里斯统治的死后世界,那里没有苦难,只有永恒的生命。死亡被视为获得永生的一个过程,如昼夜交替一般让人再度复活。 为了在永生的世界继续享受生活,法老和贵族将大量财富和人力倾注于修建宏伟的陵墓;墓室中放满各式各样的陪葬品;他们用防腐剂和香料保存躯体,等待灵魂重回身体;棺椁内放着《亡灵书》及各式护身符,帮助亡者在阴间跨越所有阻碍。这些丰富的想象和实践,造就了古埃及极度华美的死亡文明。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公共考古

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

发布时间:2019-01-22

展览时间:2019-01-22—2019-05-05(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浙江西湖美术馆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意大利卡拉雷兹博物馆 

特别提示:该展览购票入场,单价30元。 

现役军人(武警战士)、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在校学生凭证件享受20元优惠票。 

1.2米以下学生免票(至少一名成人购票陪同)。  

展厅位置: 孤山湖——西湖美术馆 

 

  起初,洪水滔滔,包被世界,大地阴霾笼罩,无动无息。忽然,一朵莲花奇迹般浮出水面,花瓣中,太阳像只金色的鸟儿冉冉升起;洪水退去,温暖的阳光呵护着大地上幼弱的生命。——《尼罗河两岸·古埃及》

  埃及又称“黑土地”,四周环绕着利比亚和阿拉伯高地、沙漠和海洋,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尼罗河从这一肥沃的狭长地带流过,河的两岸是绿色带状的冲积平原,古埃及人就是在这片河谷平原发展出了他们的文明。尼罗河谷是沙漠中的绿洲,对埃及人而言,尼罗河是生命之源。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又带来了大量的污泥,为埃及人沉淀下肥沃的土壤。在古埃及人的宗教中,尼罗河是被崇拜的对象。而埃及正是尼罗河的赠礼。

  在距今17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尼罗河下游的野生动植物养活了非洲东北部半游荡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他们在尼罗河两岸的沙漠上、在与河流相连的溪谷中,都留下了人工制造的石质工具。新石器时代和前王朝时代(约公元前7000-3100年),一种开垦耕地、驯养牲畜的生活方式让北非的土著居民哈姆人和西亚来的塞姆人逐渐结束了最初的游荡生活,定居尼罗河畔的他们,成为古埃及人的祖先。

  在古埃及社会,法老傲然立于金字塔顶端。众多的工匠与农人,或以精湛的技艺,或以辛勤的劳作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建筑与艺术作品。“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长存”,古埃及文明的创造者虽早已凋零,但大地之上的历史遗存依旧诉说着埃及昔日的地中海大国岁月,并帮助生活在今天的人们重构这一法老国度的历史。生活于尼罗河沿岸与绿洲之中的古埃及人,追随太阳的起落,跟随四季的变换,对所生活的世界思考深刻,对永生的世界不懈追求。

  意大利的博物馆机构拥有极其丰富的埃及藏品资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罗马贵族已热衷于收集埃及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罗马的遗产逐渐为意大利所吸纳。此后的19世纪,大量考古探险队追随拿破仑的远征足迹到达埃及,带来了文物数量的成倍增长。本次展览展出的180件展品均来自意大利专门从事埃及考古研究的博物馆,力图呈现尼罗河两岸的生活风貌,并进一步探索古埃及人复杂的精神与宗教世界。

  “人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阿拉伯谚语

  如果说埃及的土地是尼罗河的馈赠,那么古埃及文明则是古埃及人留给全世界的财富。

  在尼罗河的潮涨潮落之间,古埃及文明从陆路与非洲内陆、两河流域产生交流,越过地中海影响了希腊、罗马,通过希腊罗马浸润了整个西方古典世界,其后又对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影响。埃及的医学、历法、数学、建筑、艺术,以及三位一体神的概念,都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西方文明。

  这些历经数千年的文化财富,直接推动了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使我们得以揭开古埃及王国的神秘面纱,了解这个金色国度中的雄心、历险与征战,他们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永生。

  对永恒的崇拜,令古埃及人打造出了一个瑰丽的物质世界,令我们为之惊叹不已,而精神世界同样迷人。他们以尼罗河水的泛滥作为新年的开始,并将洪水泛滥的第一个夜晚尊为“第一滴水之夜”,在世界各地的古文明中,只有埃及人用如此深情而浪漫的词汇描述洪水灾难,因为洪水将会留下肥沃的生机。年复一年的验证,更让他们坚信死后复生,并流露出对生命极为深阔的体悟,乃至希望在另一个世界永远继续着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从神明的传说到动物的驯化、从文字的发明到金字塔的建造、从面包的烘烤到《亡灵书》的使用,我们愿和您一同探寻一个伟大的谜底。古埃及人是否到达了他们梦想的来世,世人不得而知,但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我们看到了他们曾经的生活。

  第1单元 尼罗河的赠礼 

圣甲虫饰物 

  埃及又称“黑土地”,四周环绕着利比亚和阿拉伯高地、沙漠和海洋,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尼罗河从这一肥沃的狭长地带流过,河的两岸是绿色带状的冲积平原,古埃及人就是在这片河谷平原发展出了他们的文明。尼罗河谷是沙漠中的绿洲,对埃及人而言,尼罗河是生命之源。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又带来了大量的污泥,为埃及人沉淀下肥沃的土壤。在古埃及人的宗教中,尼罗河是被崇拜的对象。而埃及正是尼罗河的赠礼。 

  第2单元  众神传说 

带圣蛇头饰的秃鹫徽章 

  从历史开端至法老时代的终结,宗教渗入了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资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用于纪念物的修筑,这些宗教建筑用以赞颂、安抚诸神,确保神明创造的万物得以持续。自王朝时代开启之时,埃及主神的名字和特征已基本确定,但不同神明之间相互融合的情况依旧十分普遍,崇拜形式也随之错综复杂。神明崇拜的背后是埃及人对于所生活世界的思考,也是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力量对决的写照。诸神奇特的形态,体现了埃及人对自然力量的瑰丽想象,而宗教信仰规定了人们应当遵从的道德规范,也展现了埃及人对生活的种种愿望与期许。
  第3单元 复活的密码

 

刻有供品清单的马斯塔巴墙壁残片

 

  第4单元 生活在尼罗河与绿洲之中 

 

彩陶串珠项链 

  在日出日落的循环往复中,法老是全国财富和土地的所有者,同时也是人类与神祇世界的沟通者;监管地方事务的政府官员和负责宗教事务的大祭司奉法老之命维护王国与信仰的秩序;能写会算的书吏们有机会进入精英阶层;军队负责控制边界和邻国的关系。作为自由人,农民、工匠与商人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他们生活在尼罗河沿岸或绿洲上的小镇或村落中,比农民再低一级的则是可以被买卖的奴隶。 埃及人的墓葬中绘有耕种、争战、狩猎、宴乐等各色生活场景。他们使用过的住宅陵墓、纸草文献、饰品器物,散发着独特的生活气息,在历经四千年的沉淀之后,向我们投来迷人的一瞥。 

  第五单元  永生传说  

  在古埃及传说中,太阳会在日落时被天空女神努特吞下,第二天早上又重获新生。人们相信在太阳西沉的地方是冥王奥西里斯统治的死后世界,那里没有苦难,只有永恒的生命。死亡被视为获得永生的一个过程,如昼夜交替一般让人再度复活。 为了在永生的世界继续享受生活,法老和贵族将大量财富和人力倾注于修建宏伟的陵墓;墓室中放满各式各样的陪葬品;他们用防腐剂和香料保存躯体,等待灵魂重回身体;棺椁内放着《亡灵书》及各式护身符,帮助亡者在阴间跨越所有阻碍。这些丰富的想象和实践,造就了古埃及极度华美的死亡文明。 

 

责编:韩翰

作者:

文章出处: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