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走近敖汉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

发布时间:2017-09-29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齐泽垚
  2012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对敖汉旗境内的三处红山文化遗址进行调查、测绘,在地表采集到了红山文化陶人残片。在刘国祥研究员、田彦国馆长的带领下,考古人员对陶人残片出土位置周边100平米范围内的地表耕土进行了仔细的筛选,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了更多陶人肩部、腹部和背部的陶片。通过考古发掘进一步明确了该陶人出自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的半地穴式房屋。


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出土地点外景——兴隆沟红山文化聚落遗址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出土地点——兴隆沟遗址的一座半地穴式房屋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2012年7月6日,考古人员对采集和发掘所获得的65个陶片进行了仔细的粘对,这件距今53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被完整复原。陶人通高55厘米,带冠,形态逼真,上身写实,下身写意,这是迄今为止能够复原最早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初步认定,该陶人具有王者和巫者的双重身份,很可能和祈雨有关。所以,该陶人的发现和敖汉地区旱作农业起源存在密切的关系。


复原后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现存于敖汉旗博物馆。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卢兆荫研究员考察兴隆沟文化遗址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这尊陶人复原后,敖汉旗旗委、旗政府十分重视,举行了中外专家学者座谈会。敖汉旗委、旗政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陶人的出土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来最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来的收官之作。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夏正楷(右二)在兴隆沟遗址考察时拍摄照片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右一)为考察参观兴隆沟遗址的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讲解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敖汉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的出土对红山文化乃至辽河流域文明的演进,包括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一手资料,它的造型体现了史前艺术的结晶,为论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带您一起走进兴隆沟文化遗址,走近中华祖神——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出土地点,一起去聆听远古的绝唱,去感受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绝的独有魅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新闻

走近敖汉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

发布时间:2017-09-29

  2012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对敖汉旗境内的三处红山文化遗址进行调查、测绘,在地表采集到了红山文化陶人残片。在刘国祥研究员、田彦国馆长的带领下,考古人员对陶人残片出土位置周边100平米范围内的地表耕土进行了仔细的筛选,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了更多陶人肩部、腹部和背部的陶片。通过考古发掘进一步明确了该陶人出自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的半地穴式房屋。


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出土地点外景——兴隆沟红山文化聚落遗址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出土地点——兴隆沟遗址的一座半地穴式房屋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2012年7月6日,考古人员对采集和发掘所获得的65个陶片进行了仔细的粘对,这件距今53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被完整复原。陶人通高55厘米,带冠,形态逼真,上身写实,下身写意,这是迄今为止能够复原最早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初步认定,该陶人具有王者和巫者的双重身份,很可能和祈雨有关。所以,该陶人的发现和敖汉地区旱作农业起源存在密切的关系。


复原后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现存于敖汉旗博物馆。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卢兆荫研究员考察兴隆沟文化遗址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这尊陶人复原后,敖汉旗旗委、旗政府十分重视,举行了中外专家学者座谈会。敖汉旗委、旗政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陶人的出土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来最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来的收官之作。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夏正楷(右二)在兴隆沟遗址考察时拍摄照片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右一)为考察参观兴隆沟遗址的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讲解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

  敖汉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的出土对红山文化乃至辽河流域文明的演进,包括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一手资料,它的造型体现了史前艺术的结晶,为论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带您一起走进兴隆沟文化遗址,走近中华祖神——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出土地点,一起去聆听远古的绝唱,去感受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绝的独有魅力。

  

作者:齐泽垚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