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柱:“‘丝绸之路’的确定主要依赖考古发现”
早在公元前 2 世纪,“丝绸之路”就让中国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了中国。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刘庆柱指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丝绸之路”沿线古代文化交流的详细情况。
陈晓蓉
担任采访
刘庆柱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您是怎么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计划的?
1990年,我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负责人,主要研究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和唐代(公元618—907)都城长安(今西安)的陵墓。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团来访西安,我接到的任务便是介绍西安“丝绸之路”考古遗址的相关信息。我记得很清楚,在看到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外矗立着与真人一般大小的61尊蕃酋像,以及章怀太子墓中刻画外国使臣和异域器物的壁画时,考察团的各位专家惊叹不已。
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于201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工作的一部分,我向评审组专家展示了中国“丝绸之路”沿线的部分遗迹。
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既指商贸之路,又指文化交流之路。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综合研究报告《“丝绸之路”:对话之路》(The Silk Roads: Roads of Dialogue)重新诠释了这一概念。从文明交流和相互了解的角度来看,该研究报告反映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塑造欧亚人民丰富的共同遗产,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水牛造型牺尊(中国,14—15 世纪)©CC0知识共享协议,巴黎市立博物馆/巴黎赛努奇亚洲历史博物馆。
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von Richthofen)曾写过《中国》(China,1877年出版)一书,他将“丝绸之路”定义为公元前127至前114年连接中国与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的贸易路线。
如今,“丝绸之路”已成为一个总称,涵盖了中国、中亚、西亚之间的古代交通线,以及通过地中海(包括沿岸陆路)连接欧洲和北非的路线。一般来说,“丝绸之路”就是“沙漠丝绸之路”,从中国西部经中亚,再从西亚至南欧。这条路并不是自西向东形成的,它由中国人开辟,从长安(后从洛阳)向西延伸。关于这个说法有许多不同意见,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计划将“沙漠丝绸之路”的起点确定为长安(西安)之举意义重大。
“‘沙漠丝绸之路’是由中国人开辟的,自长安向西延伸”
“沙漠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中国外交家张骞受命出使西域,从此便有了这条路。除了商业和文化交流价值之外,它还有外交作用。事实上,张骞希望能与西域36国以及中亚的其他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关系,目的是消除匈奴(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
“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东西方世界的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海上东西方、南北方的人员往来,可以上溯至3000多年前。国家层面的人员往来则最早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代,皇帝曾派中央政府官员出使南海各地。唐代更有中央政府派出官员从广东至西亚(今伊拉克)。
随着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为繁盛的时代,尤其是在宋元两代(公元10—14世纪),当时中国的航海与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到了明代(1368—1644),东南亚、印度洋和波斯湾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
考古学家通过码头遗址、沉船遗物来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遗存,从而复原其路线。他们也在上述遗存附近探索“海上丝绸之路”。这使我们得以复原从埃及亚历山大港至中国合浦、广州、泉州、扬州和山东半岛的古代海上航线。
中国南海航线始于广州,横跨印度洋,延伸至波斯湾周围各国。事实上,考古发现表明,在唐代之前或先秦时代(公元前221年以前时期),中国就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地区有了海上往来。现在已经发现了一些相关遗存,例如在殷墟遗址(中国中部河南省)发现的3000年前的甲骨文龟板,就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亚洲大陆龟”。
商朝的青铜头像。©Hong bin Yue
中国北方出土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犀牛造型青铜器,以及汉文帝母亲南陵陪葬坑出土的犀牛骨等,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联系。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出土的大量中国文物最有力地证明了,在中国汉代与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这些地区曾与中国北方开展过海上交流。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综合研究报告《“丝绸之路”:对话之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经验与启发?
“丝绸之路”的确定主要依赖考古发现以及历史文献记录。因此,如今人们对这个概念的认知,与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有关。
“虽然有形的道路可能已经消失不见,但是掩埋在沙子底下的若干‘点’还在,可以帮助我们重建历史。”
“丝绸之路”是“一条线”,由千千万万个“点”组成,考古学正是通过对这些“点”的发现,“连接”了已经淹没于地下、水下的“丝绸之路”。我们之所以用考古发现来进行确认,就是为了复原历史。毕竟,历史记录,包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录并不总是准确无误的。虽然有形的道路可能已经消失不见,被海浪冲刷得了无痕迹,但是掩埋在沙子底下的若干“点”还在,可以揭开文化遗迹的神秘面纱,帮助我们重建历史。
我个人认为,“沙漠丝绸之路”是一条与汉唐两代实行“和谐外交”相关的道路。从更长远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它也是整个古代世界东西文化交流的纽带。开辟这条道路最初就是为了推动西域和内陆的相互了解和往来。而且,由此打下的历史基础,让“丝绸之路”能够在大唐盛世发展至另一“高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图文转自:“联合国教科文信使”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