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努
笔名何驽,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硕士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专业:商周考古。导师:邹衡,李伯谦。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博士研究生学习,提前一年毕业,获博士学位。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商周考古。导师:李伯谦。
1994年获“考古领队资格”。2003年评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2006年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担任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
1988年7月至1999年8月在湖北荆州市荆州博物馆考古部工作,曾任考古部主任。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获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在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人类学系任客座教授。 2001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担任考古所山西第二工作队队长——陶寺城址发掘领队。
1988年至1990年参加湖北江陵荆南寺、湖北江陵纪南城楚国宫殿基址、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发掘。1990年至今,主持湖北石首走马岭屈家岭时期古城址、湖北江陵拍马山红土地楚国社稷坛宫殿基址、湖北江陵八岭山彭家巷M13楚贵族墓、湖北松滋汪家嘴商代遗址、山西襄汾陶寺城址、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发掘。
1997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7年获“荆州市职业道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1年获“2000年度中流文教基金奖助金”。
主要研究方向: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至夏商考古、中国文明起源考古研究、认知考古、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已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独著与合著学术论文100余篇。
主要学术论文
考古学理论
《也谈“民族志考古学”的定义与方法》,《中国文物报》1989年9月18日,第三版。
《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法与文化因素传播模式论》,《考古与文物》1990年6期。
《关于瓮棺葬俗的原始逻辑思维发微》,《史前研究》1990-1991年合刊。
《考古学文化定义的哲学与逻辑思考》,《东南文化》1991年1期。
《考古遗物共存空间关系概念的初步研究》,《东南文化》1992年6期。
《迈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华夏考古》1999年1期,页95-107。
《廊道理论对三峡史前聚落认识的启发》,《中国文物报》2000年5月3日,第三版。
《湖北荆南寺遗址陶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与文化因素综合分析》,《考古》1999年10期,页83-95。与陈铁梅、George Rapp、荆志淳合作,何驽是第一作者。
发掘简报
《湖北江陵梅槐桥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9期。
《湖北江陵江北农场出土商周青铜器》,《文物》1994年9期。
《湖北松滋西斋汪家嘴遗址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02年4期,页3~43。与邓启江、肖玉军合著,何驽为第一作者。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基址2003年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7期。页9~24。
《山西襄汾县陶寺中期城址大型建筑IIFJT1基址2004~2005年发掘简报》,《考古》2007年4期,页3~25。
考古学文化谱系
《略论商时期“板楯蛮”考古学文化》,《四川文物》1992年2期。
《荆南寺夏商时期遗存分析》,《考古学研究》(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陶寺文化谱系研究综论》,《古代文明》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页54~86。
《试论肖家屋脊文化及其相关问题》,《三代考古》(二),科学出版社,2006年。页98~145。
《巴文化の起源を探る》,(日本)《中日文化研究》12集(1998年),页147-159。
聚落考古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中心居址的地理环境分析》,《荆楚文史》1996年1期。
《’98荆江特大洪灾的考古学启示》,《中国文物报》1998年8月26日,第三版。
《陶寺:中国早期城市化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文物报》2004年9月3日,第7版。
认知考古
《鸟衔鱼图案的转生巫术含义探讨》,《江汉考古》1997年3期,页75-82。
《略谈原始宗教中的转生媒介》,《中国文物报》1989年12月17日,第三版。
《江陵拍马山红土地台基的时代与功能》,《考古与文物》1997年6期,页38-47。
《精神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7月1日第3版。
《国内外关于古代人类认知领域考古理论建设概况》,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32期,2007年3月,页12~17。
《陶寺遗址扁壶朱书“文字”新探》,《中国文物报》2003年11月28日,第7版。
《商王朝恐怖主义策略起源与兴衰背景——同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恐怖主义策略比较分析》,《江汉考古》2005年1期,页55~59。与Gary W. Pahl合作。何驽是第一作者。
文明起源
《可持续发展定乾坤——石家河酋邦衰落与中原崛起的根本原因之对比分析》,《中原文物》1999年4期,页35-40。
《江汉地区》,《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第七章》,宋豫秦等著,何驽独著第七章,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页134~170。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阶段与特点简论》,《江汉考古》2004年1期,页52~58。
《中国文明起源考古探索的新思考》,《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尹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80~240。
《夏王朝“五服”内政外交运作制度模式发微》,《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页493~497。
书评
《清新的启迪之风——张光直〈中国考古学论文集〉评介》,《中国文物报》2000年5月10日,第三版。
《〈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读后思考》,《考古》2002年12月,页80~88。
文物研究
《陶寺城址宫殿区发现的陶板功能试析——陶寺文化的陶瓦》,《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页265~276。
编辑
《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与解希恭合编,何驽为副主编,解希恭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