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汪勃

发布时间:2011-09-1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汪勃

    汪勃,男,1970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后赴日本关西大学继续学习考古学并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归国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副研究员。
    关于考古学研究之浅见:考古工作最为重要的任务是为了传承并弘扬那些被湮没了的古代历史文化,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还是古代城址。那些已被埋藏于地下或在地表尚有残存的建筑基址,甚至先人留下的灰坑,都是人类文化的符号,都传递着人类文明的信息,没有了这些或是没有发现这些,我们的文明程度和文明内涵都会大打折扣。“发现”一座城池、清理一段城墙、揭露一处房址、找到一条道路,都是在探寻人类的历史。古代城市的城墙和城门、里坊和道路、建筑基址等遗存及其所内含的古代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些古代历史文化或许缺少较多的现实作用,但是在人们的心灵上有着重要地位,人们需要多样性的文化来维护精神家园的健康。

 

 


    研究领域以汉唐考古为中心,兼及古代日本考古学,近年来拟深入与水或水道有关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方面的个人研究,以汉唐考古学研究为中心,以扬州城遗址为基础展开,力图拓展研究领域、寻找新的角度、具化研究内容,以求揭示遗迹和文物中所内涵的古代思想文化,以小见大、浅入深出,主要研究了汉唐池苑、水门和水关、铜镜、砖瓦等,关于池苑、水门和水关、汉镜放置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可算是综合研究之始。
    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反面的个人研究,主要以汉唐时期和古代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古代文化的文化交流及途径、海上贸易路线、壁画和池苑等的比较研究为中心展开。基本研究思路是,汉唐文化通过朝鲜半岛或海路间接或直接传播到古代日本,西亚的文化因素经由中国间接传入日本。这些文化因素的传播轨迹及其对古代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考古资料中多有反映。古代日本的文化思想确实受到了隋唐文化的深远影响,然而须注意的是,古代日本相关的遗址、墓葬、遗物等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因素并非限定在隋唐文化之中,因为古代日本文化所受容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与古代日本之前的、特别是受到汉晋文化强烈影响的较早期的日本文化一脉传承的。两汉文化不仅造就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也奠定了古代日本文化发展的根基。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间隔性和空间上的延续性,形成中心区域文化因素在受容地区的出现可能滞后的现象,文化周圈论在中日古代文化传播中有较多的反映。

主要论文
《中国兽面纹砖瓦的形成与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6辑,1999年。
《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兽面纹砖瓦》,《碑林集刊》第6号,2000年8月。
《中国獣面塼瓦の成立と波及》,《関西大学考古学研究室成立五拾周年記念 考古学論叢》,同朋社,2003年。
《东亚地区古代宫城池苑之比较》,《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5年。
《试论汉唐时期中国宫城池苑之特点》,《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汉代神兽镜纹饰配置方位意义浅析》,《西汉南越国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0年。
《人格化十二支出现年代考》,《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4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高松塚古墳壁画天文図の年代》,《関西大学博物館紀要》第8号,2002年3月。
《试论日本龟虎古坟壁画的谱系》,《考古学集刊》第18集,科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古代城跡の水門と「水関」について》,《胜部明生先生喜寿记念论文集》(同刊行会编),藤泽书店,2011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者风采

汪勃

发布时间:2011-09-19

    汪勃,男,1970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后赴日本关西大学继续学习考古学并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归国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副研究员。
    关于考古学研究之浅见:考古工作最为重要的任务是为了传承并弘扬那些被湮没了的古代历史文化,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还是古代城址。那些已被埋藏于地下或在地表尚有残存的建筑基址,甚至先人留下的灰坑,都是人类文化的符号,都传递着人类文明的信息,没有了这些或是没有发现这些,我们的文明程度和文明内涵都会大打折扣。“发现”一座城池、清理一段城墙、揭露一处房址、找到一条道路,都是在探寻人类的历史。古代城市的城墙和城门、里坊和道路、建筑基址等遗存及其所内含的古代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些古代历史文化或许缺少较多的现实作用,但是在人们的心灵上有着重要地位,人们需要多样性的文化来维护精神家园的健康。

 

 


    研究领域以汉唐考古为中心,兼及古代日本考古学,近年来拟深入与水或水道有关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方面的个人研究,以汉唐考古学研究为中心,以扬州城遗址为基础展开,力图拓展研究领域、寻找新的角度、具化研究内容,以求揭示遗迹和文物中所内涵的古代思想文化,以小见大、浅入深出,主要研究了汉唐池苑、水门和水关、铜镜、砖瓦等,关于池苑、水门和水关、汉镜放置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可算是综合研究之始。
    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反面的个人研究,主要以汉唐时期和古代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古代文化的文化交流及途径、海上贸易路线、壁画和池苑等的比较研究为中心展开。基本研究思路是,汉唐文化通过朝鲜半岛或海路间接或直接传播到古代日本,西亚的文化因素经由中国间接传入日本。这些文化因素的传播轨迹及其对古代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考古资料中多有反映。古代日本的文化思想确实受到了隋唐文化的深远影响,然而须注意的是,古代日本相关的遗址、墓葬、遗物等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因素并非限定在隋唐文化之中,因为古代日本文化所受容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与古代日本之前的、特别是受到汉晋文化强烈影响的较早期的日本文化一脉传承的。两汉文化不仅造就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也奠定了古代日本文化发展的根基。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间隔性和空间上的延续性,形成中心区域文化因素在受容地区的出现可能滞后的现象,文化周圈论在中日古代文化传播中有较多的反映。

主要论文
《中国兽面纹砖瓦的形成与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6辑,1999年。
《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兽面纹砖瓦》,《碑林集刊》第6号,2000年8月。
《中国獣面塼瓦の成立と波及》,《関西大学考古学研究室成立五拾周年記念 考古学論叢》,同朋社,2003年。
《东亚地区古代宫城池苑之比较》,《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5年。
《试论汉唐时期中国宫城池苑之特点》,《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汉代神兽镜纹饰配置方位意义浅析》,《西汉南越国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0年。
《人格化十二支出现年代考》,《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4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高松塚古墳壁画天文図の年代》,《関西大学博物館紀要》第8号,2002年3月。
《试论日本龟虎古坟壁画的谱系》,《考古学集刊》第18集,科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古代城跡の水門と「水関」について》,《胜部明生先生喜寿记念论文集》(同刊行会编),藤泽书店,2011年。

作者:汪勃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