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宝窟更需本国人才——访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发布时间:2017-04-20文章出处: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宋喜群
“从1989年合作到现在已经28个年头了。”谈起国家文物局和美国盖蒂研究所的合作,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感叹道。
1989年,国家文物局和盖蒂签订协议,合作开展包括敦煌莫高窟在内的石窟类文物保护研究。
1998年,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项目作为试点项目启动,中美澳三国专家对85窟壁画进行现状评估和前期研究,包括洞窟的赋存环境,壁画病害类型、分布特征,壁画制造材料的分析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模拟,分析各类病害产生机理,研发合适的保护材料和保护工艺。
实验室筛选、大量现场试验、邀请相关专家对前期研究工作和保护方案进行评估,最后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完善保护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现场保护修复。严谨的程序为敦煌研究院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壁画保护方案,使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式保护进入了一个科学、综合的阶段。
针对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莫高窟洞窟承载量研究”被提上了双方合作的议事日程。所有开放洞窟,不仅要满足有容纳一定数量游客的空间、有丰富的观赏内容,还要确保壁画彩塑的稳定。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入运行,莫高窟的游客承载量由中心建成前的3000人/日提高到6000人/日。
“敦煌与盖蒂合作能够持续20多年,根本原因是莫高窟的价值,它吸引着国际机构和学者,愿为这样一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贡献技术和智慧。”王旭东至今记得盖蒂首席项目专家、中国项目负责人内维尔·阿根纽博士在一次开会时说的话:我们迟早有一天要离开莫高窟,最终所有的工作得由你们去完成,希望将来有一天你们的队伍成长起来,独立承担如此艰巨而又繁重的保护任务。
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作为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现在拥有一支从本科到博士后、从60后到90后的人才队伍,专业涵盖化学、物理、生物、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数字技术等多个领域。这支队伍不仅从事敦煌石窟的保护,还帮助其他省区市开展古代壁画保护项目和土遗址保护项目。
“我们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主动培养人才,因为这些遗产的保护迟早要由本国去实施。”王旭东说。
(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17年04月20日05版)
(责编:李来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