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将走向更加繁盛的未来——访著名考古学家、内蒙古博物院原院长塔拉

发布时间:2017-07-10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吴屹桉
塔拉院长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记者 张振/摄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伴随自治区的成立而发展。七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田野考古、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已有十项遗址进入了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近日,记者就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的发展、内蒙古博物院的建设、万里茶道申遗项目进程等问题专访了著名考古学家、内蒙古博物院原院长塔拉。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内蒙古有哪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元上都遗址已经在2012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还有哪些正在申遗的遗址?
 
  塔拉: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是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而发展的。七十年来,无论是在田野考古、博物馆建设、还是文物保护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在政府的关怀下成立了文物工作队,195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博物馆。目前,已有十项遗址进入了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分别是:
 
  距今5600-5100年的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其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遗迹现象之震撼、出土遗物之丰富,在整个东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史前考古中极其罕见,甚至在世界史前聚落考古中也是第一次,堪称史前建筑史上的空前发现,在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道井子遗址考古发掘,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被誉为“欧亚草原商品博览会”的伊和淖尔北魏墓葬,墓葬规模之大,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之高,在内蒙古同期的考古发掘中实属罕见,荣获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辽上京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考古发掘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吐尔基山辽墓是内蒙古继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以后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也是我国契丹、辽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葬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2年耶律羽之墓的考古发掘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墓志铭中“其先宗分佶首,派出石槐”有关契丹与鲜卑关系的记载殊为珍贵,将契丹族源之争一举定论。
 
  宝山辽墓堪称辽代壁画的艺术宝库。该墓的考古发掘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内蒙古多伦小王力沟辽墓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辽代贵妃墓葬,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集宁路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欧亚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枢纽与桥梁,草原丝绸之路东端的一个重要起点。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如大窑遗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黑城遗址等。
 
  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元上都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目前我们正在准备申遗的项目有万里茶道、红山文化、辽上京、阴山岩画。
 
  除了国内考古以外,内蒙古自治区考古队还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考古工程,以及与蒙古国合作的涉外考古工作。七十年来,内蒙古的考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老一辈考古学家的带领下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繁盛的未来。
记者吴屹桉与塔拉院长合影 记者 张振/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内蒙古博物院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周年大庆将推出哪些重要展览?
 
  塔拉: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年大庆是一个新的起点。为迎接七十周年大庆,内蒙古博物院所有展厅基本都在进行装修,届时将推出多系列的展览。数字化展厅也是一大特色,将重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年间重大的考古发现。此次策划的展览在陈列上打破了以往的通史展示,更多的以展现草原文化为主,并根据自治区的特色分几部分展示,比如蒙元、契丹时期等。自治区的近现代史也是重要的呈现内容,七十年前在乌兰浩特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七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此次展览的重要内容。总之,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周年大庆,内蒙古博物院各个展厅将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中国社会科学网:内蒙古博物院为迎接七十周年大庆特别打造了智慧展厅,请您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在互联网+的时代,博物院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塔拉:2017年,内蒙古博物院和乌兰浩特博物院设立了两个智慧展厅,主要为呈现内蒙古自治区当年成立的原貌,并借大庆这一契机展现给大家。内蒙古博物院数字化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扫描技术更是全国第一,智慧展厅主要运用科技手段讲文物背后的故事,使得文物更生动、全面、立体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博物馆开始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但我认为,传统的文物展示方式不仅不能抛弃,反而应该继承和发扬。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比如大英博物院、大都会博物院、日本的东京博物院等都坚守着传统的展示方式,这些博物馆内没有景观,没有蜡人,没有用更多的互动方式来渲染场景,但却仍然给人带入历史、身临其境的震撼感。我认为,博物馆如果削弱传统的展示,而更多的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那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博物馆的初衷,成为了科技馆,体验区。当然,现代博物馆若去数字化,会使观众的接受程度有所降低,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在博物馆看实物,因为只有实物才能真正讲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故事、历史和发展。诚然,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可抗拒,但是传统的展示方式还是应该保留,在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方面,我反对用场景来取代文物,观众来博物馆是看实物,而科技仅仅只是辅助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考古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完善历史,通过考古我们认识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您觉得考古在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博物馆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塔拉:文化自信包括传统文化自信和现代文化自信,其中,传统文化的自信尤为重要。如果连我是谁,从哪里来不知道,那自信又从何谈起呢?我认为,考古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占了很大的比重。正是考古的发掘、保护和研究,才使沉睡千年的文物复活于公众眼前。放眼全国,考古、文博事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这都体现出当代社会中公众对中国璀璨的物质文化遗产与悠久文化的重视。国家文物局发布实施《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近来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博物馆行业积极与沿线国家合作,引入相关展览,以文物说话,这些都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考古、文博行业的发展热度正浓,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趁热打铁,增强公众的重视与热情,用璀璨的文化遗产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历史文物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让人们在休闲娱乐、文化熏陶的同时升华思想、陶冶情操,更好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作用,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尊,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网: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您是内蒙古地区的负责人,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这个项目的申报进程。内蒙古作为万里茶道国内外联结的出口,地理位置显著,您认为除了地缘因素外,内蒙在万里茶道这条国际商道上还发挥了哪些作用?
 
  塔拉:万里茶道八省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推动很大,现已列入自治区政府的重大工程。前不久,该申报工程的申遗文本获得通过,万里茶道所有的节点城市和遗址点都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并有望于今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为加快推进万里茶道内蒙段的申遗工作,我们已同俄罗斯和蒙古国的代表进行了谈判,双方对这条重要商道的申遗工作都非常支持,尤其是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更是促进了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互动。万里茶道从明朝一直持续至民国初年,相比一带一路历时更长,经济总和超过亿元。目前,我们正着手三本关于万里茶道的图书的编写,初稿已经基本完成,并正在着手万里茶道四集纪录片内蒙段的招标工作。此外,二连浩特的伊林驿站已经开始考古发掘,这是万里茶道线路上发现的第一个遗址,我们初步打算要建立国内第一个驿站博物馆——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万里茶道内蒙段的田野调查现已全部完工。
 
  内蒙古境内是万里茶路的重要途径地,也是茶叶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和集散地,这条道路既是政府传达政令、军令,使臣、官员和商旅往来的交通干线,但也是中原与草原地区经贸、文化交流民间往来的主要通道。内蒙古地区在万里茶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内蒙古境内大的茶道路线加起来就超出万里,小的更是不计其数。
 
  内蒙古地区的茶道遗址点内容丰富,特点鲜明,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再现了当年茶道的辉煌。以归化城为中心从东到西由多伦、张家口、丰镇、隆盛庄、集宁、包头等诸多新型城市共同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群落,是当时重要的茶贸集散地和驼马转运地,在茶路兴盛的前后300年间,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城。以大盛魁商号为代表的万里茶道上的旅蒙商集团,经营范围之广、贸易额之大、获利之多、历时之久,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贸易史上是罕见的,对内蒙古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可以说是“万里茶道”的核心区域,万里茶道在内蒙古地区的重要作用是推动草原新兴城市的兴起。万里茶道内蒙古沿线之前都是村子、部落、蒙古包,正是茶道的兴起才有城市的形成,并促进了文化、文明、经济、民族、宗教多种元素的融合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从求学到工作,与考古相伴数十载,在多年的田野考古生涯中,哪些遗址的发掘过程是最让您印象深刻和难忘的,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曾经说过,您会一直继续您的田野考古生涯,如今,您已卸下内蒙古博物院院长的职务,作为一个纯粹的考古学者,您对退休后的生活有什么安排?
 
  塔拉:第一次考古发掘终身难忘。当然还有好几项大的考古发掘也让我印象深刻,额济纳旗遗址的发掘,黑城遗址的发掘等等。以前田野考古条件简陋,要骑骆驼进去,既没有GPS,也没有导航,我们都是拿着罗盘进去发掘的。还有吐尔基山辽墓的发掘,因为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完整墓葬群,让我非常兴奋。当然,更少不了元上都遗址的发掘,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元上都遗址终于在2012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除了田野考古,多年教授学生的经历也让我十分难忘,我教过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他们各有特色,但都对考古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觉得非常的难能可贵。
 
  我现在虽然已经从一线的行政岗位上退休了,但是我依旧会继续我的田野考古工作,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发掘出更多的考古遗址,为国家的考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李来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者风采

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将走向更加繁盛的未来——访著名考古学家、内蒙古博物院原院长塔拉

发布时间:2017-07-10

塔拉院长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记者 张振/摄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伴随自治区的成立而发展。七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田野考古、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已有十项遗址进入了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近日,记者就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的发展、内蒙古博物院的建设、万里茶道申遗项目进程等问题专访了著名考古学家、内蒙古博物院原院长塔拉。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内蒙古有哪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元上都遗址已经在2012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还有哪些正在申遗的遗址?
 
  塔拉: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是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而发展的。七十年来,无论是在田野考古、博物馆建设、还是文物保护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在政府的关怀下成立了文物工作队,195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博物馆。目前,已有十项遗址进入了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分别是:
 
  距今5600-5100年的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其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遗迹现象之震撼、出土遗物之丰富,在整个东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史前考古中极其罕见,甚至在世界史前聚落考古中也是第一次,堪称史前建筑史上的空前发现,在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道井子遗址考古发掘,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被誉为“欧亚草原商品博览会”的伊和淖尔北魏墓葬,墓葬规模之大,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之高,在内蒙古同期的考古发掘中实属罕见,荣获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辽上京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考古发掘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吐尔基山辽墓是内蒙古继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以后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也是我国契丹、辽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葬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2年耶律羽之墓的考古发掘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墓志铭中“其先宗分佶首,派出石槐”有关契丹与鲜卑关系的记载殊为珍贵,将契丹族源之争一举定论。
 
  宝山辽墓堪称辽代壁画的艺术宝库。该墓的考古发掘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内蒙古多伦小王力沟辽墓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辽代贵妃墓葬,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集宁路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欧亚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枢纽与桥梁,草原丝绸之路东端的一个重要起点。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如大窑遗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黑城遗址等。
 
  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元上都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目前我们正在准备申遗的项目有万里茶道、红山文化、辽上京、阴山岩画。
 
  除了国内考古以外,内蒙古自治区考古队还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考古工程,以及与蒙古国合作的涉外考古工作。七十年来,内蒙古的考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老一辈考古学家的带领下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繁盛的未来。
记者吴屹桉与塔拉院长合影 记者 张振/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内蒙古博物院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周年大庆将推出哪些重要展览?
 
  塔拉: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年大庆是一个新的起点。为迎接七十周年大庆,内蒙古博物院所有展厅基本都在进行装修,届时将推出多系列的展览。数字化展厅也是一大特色,将重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年间重大的考古发现。此次策划的展览在陈列上打破了以往的通史展示,更多的以展现草原文化为主,并根据自治区的特色分几部分展示,比如蒙元、契丹时期等。自治区的近现代史也是重要的呈现内容,七十年前在乌兰浩特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七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此次展览的重要内容。总之,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周年大庆,内蒙古博物院各个展厅将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中国社会科学网:内蒙古博物院为迎接七十周年大庆特别打造了智慧展厅,请您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在互联网+的时代,博物院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塔拉:2017年,内蒙古博物院和乌兰浩特博物院设立了两个智慧展厅,主要为呈现内蒙古自治区当年成立的原貌,并借大庆这一契机展现给大家。内蒙古博物院数字化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扫描技术更是全国第一,智慧展厅主要运用科技手段讲文物背后的故事,使得文物更生动、全面、立体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博物馆开始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但我认为,传统的文物展示方式不仅不能抛弃,反而应该继承和发扬。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比如大英博物院、大都会博物院、日本的东京博物院等都坚守着传统的展示方式,这些博物馆内没有景观,没有蜡人,没有用更多的互动方式来渲染场景,但却仍然给人带入历史、身临其境的震撼感。我认为,博物馆如果削弱传统的展示,而更多的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那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博物馆的初衷,成为了科技馆,体验区。当然,现代博物馆若去数字化,会使观众的接受程度有所降低,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在博物馆看实物,因为只有实物才能真正讲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故事、历史和发展。诚然,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可抗拒,但是传统的展示方式还是应该保留,在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方面,我反对用场景来取代文物,观众来博物馆是看实物,而科技仅仅只是辅助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考古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完善历史,通过考古我们认识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您觉得考古在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博物馆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塔拉:文化自信包括传统文化自信和现代文化自信,其中,传统文化的自信尤为重要。如果连我是谁,从哪里来不知道,那自信又从何谈起呢?我认为,考古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占了很大的比重。正是考古的发掘、保护和研究,才使沉睡千年的文物复活于公众眼前。放眼全国,考古、文博事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这都体现出当代社会中公众对中国璀璨的物质文化遗产与悠久文化的重视。国家文物局发布实施《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近来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博物馆行业积极与沿线国家合作,引入相关展览,以文物说话,这些都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考古、文博行业的发展热度正浓,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趁热打铁,增强公众的重视与热情,用璀璨的文化遗产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历史文物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让人们在休闲娱乐、文化熏陶的同时升华思想、陶冶情操,更好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作用,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尊,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网: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您是内蒙古地区的负责人,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这个项目的申报进程。内蒙古作为万里茶道国内外联结的出口,地理位置显著,您认为除了地缘因素外,内蒙在万里茶道这条国际商道上还发挥了哪些作用?
 
  塔拉:万里茶道八省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推动很大,现已列入自治区政府的重大工程。前不久,该申报工程的申遗文本获得通过,万里茶道所有的节点城市和遗址点都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并有望于今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为加快推进万里茶道内蒙段的申遗工作,我们已同俄罗斯和蒙古国的代表进行了谈判,双方对这条重要商道的申遗工作都非常支持,尤其是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更是促进了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互动。万里茶道从明朝一直持续至民国初年,相比一带一路历时更长,经济总和超过亿元。目前,我们正着手三本关于万里茶道的图书的编写,初稿已经基本完成,并正在着手万里茶道四集纪录片内蒙段的招标工作。此外,二连浩特的伊林驿站已经开始考古发掘,这是万里茶道线路上发现的第一个遗址,我们初步打算要建立国内第一个驿站博物馆——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万里茶道内蒙段的田野调查现已全部完工。
 
  内蒙古境内是万里茶路的重要途径地,也是茶叶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和集散地,这条道路既是政府传达政令、军令,使臣、官员和商旅往来的交通干线,但也是中原与草原地区经贸、文化交流民间往来的主要通道。内蒙古地区在万里茶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内蒙古境内大的茶道路线加起来就超出万里,小的更是不计其数。
 
  内蒙古地区的茶道遗址点内容丰富,特点鲜明,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再现了当年茶道的辉煌。以归化城为中心从东到西由多伦、张家口、丰镇、隆盛庄、集宁、包头等诸多新型城市共同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群落,是当时重要的茶贸集散地和驼马转运地,在茶路兴盛的前后300年间,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城。以大盛魁商号为代表的万里茶道上的旅蒙商集团,经营范围之广、贸易额之大、获利之多、历时之久,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贸易史上是罕见的,对内蒙古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可以说是“万里茶道”的核心区域,万里茶道在内蒙古地区的重要作用是推动草原新兴城市的兴起。万里茶道内蒙古沿线之前都是村子、部落、蒙古包,正是茶道的兴起才有城市的形成,并促进了文化、文明、经济、民族、宗教多种元素的融合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从求学到工作,与考古相伴数十载,在多年的田野考古生涯中,哪些遗址的发掘过程是最让您印象深刻和难忘的,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曾经说过,您会一直继续您的田野考古生涯,如今,您已卸下内蒙古博物院院长的职务,作为一个纯粹的考古学者,您对退休后的生活有什么安排?
 
  塔拉:第一次考古发掘终身难忘。当然还有好几项大的考古发掘也让我印象深刻,额济纳旗遗址的发掘,黑城遗址的发掘等等。以前田野考古条件简陋,要骑骆驼进去,既没有GPS,也没有导航,我们都是拿着罗盘进去发掘的。还有吐尔基山辽墓的发掘,因为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完整墓葬群,让我非常兴奋。当然,更少不了元上都遗址的发掘,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元上都遗址终于在2012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除了田野考古,多年教授学生的经历也让我十分难忘,我教过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他们各有特色,但都对考古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觉得非常的难能可贵。
 
  我现在虽然已经从一线的行政岗位上退休了,但是我依旧会继续我的田野考古工作,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发掘出更多的考古遗址,为国家的考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李来玉
 

作者:吴屹桉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