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腊玛古猿

发布时间:2009-08-03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百度百科

   

 

    腊玛古猿(Ramapithecus,“Rama”是印度梵文史诗《腊玛耶那》中的祭神首领,阿约迪亚(Ayodhya)的亲王)生活在距今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刘易斯是腊玛古猿的第一个发现者,发现地点是在印度的西瓦立克山区,时间是1934年。同类的化石在中国的绿丰、开远遗址、以及土耳其安那托利亚地区、匈牙利路达吧尼亚山区也有发现。化石主要是一些上、下牙齿。
  腊玛古猿的化石和当时的地层资料告诉我们,腊玛古猿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带,森林的边缘、林间的空地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这是一种正向着适于开阔地带生活变化的古猿。野果、嫩草等植物是它们的重要食物。同时,它们也吃一些小的动物,把石头做为工具,用它来砸开兽骨,吮吸骨髓。由于腊玛古猿的肢骨还没有发现过,所以人们只能根据一些有关古猿的知识来判断,推测它们身高约高1米,体重在15至20公斤之间,能够初步用两足直立行走。
  腊玛古猿在人类祖先演化的历史中很重要的地位,是人类分化出来的第一阶段,恩格斯称它们为“为正在形成的人”。
  腊玛古猿的分类和系统地位一向是有争论的。最初在1934年,刘易斯根据印度发现的那个上颌骨,认为它的齿弓和牙齿具有像人的性状,因此提出腊玛古猿可能是人科化石。但这一看法在当时争论一阵后被遗忘了。到了60年代初期,E.L.西蒙斯重新研究这块标本,并支持刘易斯的观点,认为它比任何其他的早期人猿超科化石更像人,因此腊玛古猿被看作为人科最早的代表。这种见解后来被人类学家普遍接受。认为腊玛古猿是1000多万年以前就与森林古猿分开而向人类发展的最早的人类祖先。
  但是到了70年代后半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许多新化石的发现,对腊玛古猿的人科地位提出了怀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和猿最早分歧的时间距今大约500~600万年前。这与腊玛古猿化石的地质年代发生了很大的矛盾。
  近年来,国外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在研究新发现的古猿材料后纷纷发表自己对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系统地位的看法。法国的 L.de 博尼斯(1983)提出,考虑到同一种内雌雄两性可以有很大的变异,把任何叫做西瓦古猿的标本解释为通常所说的腊玛古猿属的雄性是可能的。它们之间在牙齿尺寸上的变异可能是一种性别的差异。英国的P.安德鲁斯(1982)提出,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与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与人、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它不可能被看做是一个直接的人类祖先。美国的D.皮尔比姆(1982)和S.利普森等认为腊玛古猿显然不是一个人科成员。但他们又谨慎地提出,如果当今所知的“腊玛形类”(“ramamorphs”,包括腊玛古猿、西瓦古猿等)中没有一个是猩猩的直接祖先,那么一个类似的晚中新世种,也许一个亚洲的种可能是猩猩的直接祖先。
  与上述观点相反,美国的西蒙斯(1981)则强调腊玛古猿禄丰种和旁遮普种的下颌骨在齿弓和一些牙齿形态上很相似于早期南方古猿;在禄丰西瓦古猿头骨上宽的眶间隔和方形的眼眶等特征也与南方古猿相似,而很不同于猩猩。美国人R.E.凯(1982)则更明确地提出,根据解剖学的证据,腊玛古猿类是人科成员。
  在中国,自60年代以来,人们接受了腊玛古猿是人科最早成员的看法。近年来,有些学者对禄丰发现的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进行研究后提出:这两类古猿也可能是一个种的雌雄个体,并且根据眶间隔很宽等特点,认为它们可能是向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方向进化的一个代表类型。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百科

腊玛古猿

发布时间:2009-08-03

   

 

    腊玛古猿(Ramapithecus,“Rama”是印度梵文史诗《腊玛耶那》中的祭神首领,阿约迪亚(Ayodhya)的亲王)生活在距今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刘易斯是腊玛古猿的第一个发现者,发现地点是在印度的西瓦立克山区,时间是1934年。同类的化石在中国的绿丰、开远遗址、以及土耳其安那托利亚地区、匈牙利路达吧尼亚山区也有发现。化石主要是一些上、下牙齿。
  腊玛古猿的化石和当时的地层资料告诉我们,腊玛古猿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带,森林的边缘、林间的空地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这是一种正向着适于开阔地带生活变化的古猿。野果、嫩草等植物是它们的重要食物。同时,它们也吃一些小的动物,把石头做为工具,用它来砸开兽骨,吮吸骨髓。由于腊玛古猿的肢骨还没有发现过,所以人们只能根据一些有关古猿的知识来判断,推测它们身高约高1米,体重在15至20公斤之间,能够初步用两足直立行走。
  腊玛古猿在人类祖先演化的历史中很重要的地位,是人类分化出来的第一阶段,恩格斯称它们为“为正在形成的人”。
  腊玛古猿的分类和系统地位一向是有争论的。最初在1934年,刘易斯根据印度发现的那个上颌骨,认为它的齿弓和牙齿具有像人的性状,因此提出腊玛古猿可能是人科化石。但这一看法在当时争论一阵后被遗忘了。到了60年代初期,E.L.西蒙斯重新研究这块标本,并支持刘易斯的观点,认为它比任何其他的早期人猿超科化石更像人,因此腊玛古猿被看作为人科最早的代表。这种见解后来被人类学家普遍接受。认为腊玛古猿是1000多万年以前就与森林古猿分开而向人类发展的最早的人类祖先。
  但是到了70年代后半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许多新化石的发现,对腊玛古猿的人科地位提出了怀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和猿最早分歧的时间距今大约500~600万年前。这与腊玛古猿化石的地质年代发生了很大的矛盾。
  近年来,国外许多著名的人类学家,在研究新发现的古猿材料后纷纷发表自己对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系统地位的看法。法国的 L.de 博尼斯(1983)提出,考虑到同一种内雌雄两性可以有很大的变异,把任何叫做西瓦古猿的标本解释为通常所说的腊玛古猿属的雄性是可能的。它们之间在牙齿尺寸上的变异可能是一种性别的差异。英国的P.安德鲁斯(1982)提出,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与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与人、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它不可能被看做是一个直接的人类祖先。美国的D.皮尔比姆(1982)和S.利普森等认为腊玛古猿显然不是一个人科成员。但他们又谨慎地提出,如果当今所知的“腊玛形类”(“ramamorphs”,包括腊玛古猿、西瓦古猿等)中没有一个是猩猩的直接祖先,那么一个类似的晚中新世种,也许一个亚洲的种可能是猩猩的直接祖先。
  与上述观点相反,美国的西蒙斯(1981)则强调腊玛古猿禄丰种和旁遮普种的下颌骨在齿弓和一些牙齿形态上很相似于早期南方古猿;在禄丰西瓦古猿头骨上宽的眶间隔和方形的眼眶等特征也与南方古猿相似,而很不同于猩猩。美国人R.E.凯(1982)则更明确地提出,根据解剖学的证据,腊玛古猿类是人科成员。
  在中国,自60年代以来,人们接受了腊玛古猿是人科最早成员的看法。近年来,有些学者对禄丰发现的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进行研究后提出:这两类古猿也可能是一个种的雌雄个体,并且根据眶间隔很宽等特点,认为它们可能是向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方向进化的一个代表类型。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百度百科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