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明代妇女 (髟狄) 髻——云想衣裳系列

发布时间:2017-07-13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李来玉
  䯼髻的出现一方面是受了北宋以来妇女戴冠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金元时期“包髻”的流行有关。在元代时,䯼髻就是发髻本身,但在戴冠和包髻的影响下,䯼髻上裹以织物,逐渐䯼髻就由指发髻本身,变成指罩在发髻之外的包裹物了。可以说,䯼髻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新式假发髻,一般用金银丝或马鬃、头发、篾丝等材料编成,外覆皂色纱,佩戴时罩于头顶发髻之上。

  明代的䯼髻是已婚妇女的正装,家居、外出或会见亲友时都可以佩戴。在已发掘的明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都是用金、银丝作成的䯼髻。江西南城县明益庄王万氏墓出土一件小金冠。金冠用细如头发的金丝制成,其上镶40余块宝石,其下两侧孔内各插金簪一枚,制作精致瑰丽。一般情况下,金䯼髻是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妇女才可以佩戴。

嵌珠玉金冠 明代益庄王妃万氏墓出土

  明代妇女一般不单独戴䯼髻,围绕它要搭配各种簪钗,这些簪钗因佩戴位置和方式的不同,而各有名称。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各部位的名称命名不一致,但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花钿,也有称发箍的,戴在䯼髻前方底部,整体呈弧形环带状,背面有垂直向后的簪脚,或左右两端连缀系带。造型多为花卉、云朵、龙凤、仙人等,有些还镶嵌珠玉宝石或以点翠作为装饰。江西南城益宣王孙妃墓和江苏江阴青阳明墓都出土有这类花钿。

镶宝嵌玉八仙金钿 明代益宣王孙妃墓出土

  围髻,形制为梁下垂珠子璎珞,环戴于䯼髻下部,璎珞一直垂至额头。

围髻 明定陵出土

  挑心,戴在䯼髻的正面中部,长簪,背面有斜挑向上的簪脚,由下向上插入。簪首多做佛像、梵文、宝塔和仙人等造型。

金镶宝蜂蝶赶菊挑心 湖北荆恭王墓出土

  分心,戴在䯼髻前后。位于挑心之下,样式主要有佛像、观音、梵字、龙凤、花卉及神仙人物等。

  满冠,造型若群峰并峙之山峦,当中一峰最高,两侧对称,正视之犹如笔架,一般戴在䯼髻背面底部。

银丝䯼髻(背面)和金满冠 上海卢湾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

  掩鬓,顾名思义,插戴位置靠近左右两鬓,因此成双成对。造型多做成带尾的祥云状,簪脚朝上。

楼阁人物掩鬂 明代益庄王妃万氏墓出土

  除以上各类簪类外,还有各类短簪子和䯼髻搭配。明代所谓“一副头面”便是指插戴在䯼髻周围而装饰题材一致的各式簪钗。

参考文献:
孙机:《明代的束发冠䯼髻与头面》,《文物》2001年第7期。
扬之水:《明代头面》,《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编著:《定陵》(上、下),文物出版社,1990年。
《玉润金辉钿头绚 明代益宣王墓出土“镶宝嵌玉八仙金钿”》,《东方收藏》2013年第6期。
倪毅:《金玉默守——湖北蕲春明荆藩王墓珍宝》,《艺术品》2016年第9期。
王湛:《画楼金簪锁云鬓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益庄王妃万氏金簪赏析》,《收藏家》2009年第1期。
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明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11月。
吴海虹《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清理报告》,《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百科

明代妇女 (髟狄) 髻——云想衣裳系列

发布时间:2017-07-13

  䯼髻的出现一方面是受了北宋以来妇女戴冠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金元时期“包髻”的流行有关。在元代时,䯼髻就是发髻本身,但在戴冠和包髻的影响下,䯼髻上裹以织物,逐渐䯼髻就由指发髻本身,变成指罩在发髻之外的包裹物了。可以说,䯼髻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新式假发髻,一般用金银丝或马鬃、头发、篾丝等材料编成,外覆皂色纱,佩戴时罩于头顶发髻之上。

  明代的䯼髻是已婚妇女的正装,家居、外出或会见亲友时都可以佩戴。在已发掘的明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都是用金、银丝作成的䯼髻。江西南城县明益庄王万氏墓出土一件小金冠。金冠用细如头发的金丝制成,其上镶40余块宝石,其下两侧孔内各插金簪一枚,制作精致瑰丽。一般情况下,金䯼髻是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妇女才可以佩戴。

嵌珠玉金冠 明代益庄王妃万氏墓出土

  明代妇女一般不单独戴䯼髻,围绕它要搭配各种簪钗,这些簪钗因佩戴位置和方式的不同,而各有名称。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各部位的名称命名不一致,但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花钿,也有称发箍的,戴在䯼髻前方底部,整体呈弧形环带状,背面有垂直向后的簪脚,或左右两端连缀系带。造型多为花卉、云朵、龙凤、仙人等,有些还镶嵌珠玉宝石或以点翠作为装饰。江西南城益宣王孙妃墓和江苏江阴青阳明墓都出土有这类花钿。

镶宝嵌玉八仙金钿 明代益宣王孙妃墓出土

  围髻,形制为梁下垂珠子璎珞,环戴于䯼髻下部,璎珞一直垂至额头。

围髻 明定陵出土

  挑心,戴在䯼髻的正面中部,长簪,背面有斜挑向上的簪脚,由下向上插入。簪首多做佛像、梵文、宝塔和仙人等造型。

金镶宝蜂蝶赶菊挑心 湖北荆恭王墓出土

  分心,戴在䯼髻前后。位于挑心之下,样式主要有佛像、观音、梵字、龙凤、花卉及神仙人物等。

  满冠,造型若群峰并峙之山峦,当中一峰最高,两侧对称,正视之犹如笔架,一般戴在䯼髻背面底部。

银丝䯼髻(背面)和金满冠 上海卢湾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

  掩鬓,顾名思义,插戴位置靠近左右两鬓,因此成双成对。造型多做成带尾的祥云状,簪脚朝上。

楼阁人物掩鬂 明代益庄王妃万氏墓出土

  除以上各类簪类外,还有各类短簪子和䯼髻搭配。明代所谓“一副头面”便是指插戴在䯼髻周围而装饰题材一致的各式簪钗。

参考文献:
孙机:《明代的束发冠䯼髻与头面》,《文物》2001年第7期。
扬之水:《明代头面》,《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编著:《定陵》(上、下),文物出版社,1990年。
《玉润金辉钿头绚 明代益宣王墓出土“镶宝嵌玉八仙金钿”》,《东方收藏》2013年第6期。
倪毅:《金玉默守——湖北蕲春明荆藩王墓珍宝》,《艺术品》2016年第9期。
王湛:《画楼金簪锁云鬓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益庄王妃万氏金簪赏析》,《收藏家》2009年第1期。
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明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11月。
吴海虹《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清理报告》,《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作者:李来玉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