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遇见考古,始于殷墟

发布时间:2021-12-0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王志远

  考古是个神秘而又“土气”的词,较少的接触为其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考古工作基本上是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像所有小朋友一样,小时候也曾被问道: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呀?或许是刚看过考古相关的纪录片,自己竟不可思议地顺口答道:考古!年幼时根本不知道考古是干什么的,只觉得这个工作只能在电视上见到,异常遥远而又神秘,这也是学习考古之前唯一一次提及。

  2015年夏季,一次事与愿违的专业调剂让我走进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起初的沮丧之情可想而知。入学不久,前往洹北商城工地参观,这也是第一次接触真实的考古,看到在那里实习的学长学姐干的热火朝天,乐此不疲,心中便埋下了一粒种子。2016年5月,便选择了考古专业,种子由此开始萌芽,每每想起儿时天真的回答就仿佛命运早已做出了安排。

  拿起的是希望,放下的是不甘

学习辨识陶片

  初识殷墟也是刚上大学时,不过仅是几个结伴好友游览观光罢了,再次接触已是考古专业的学生了,触摸殷墟是从陶片开始的。2017年春,在学校参与赵俊杰老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室内资料的整理,真正开始了对殷墟陶器的学习。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地上一筐筐的陶片真是束手无策,好在有何老师和赵老师的悉心指导,器物辨识、陶器分类、拼对粘接......一道道整理程序次第进行。工作时,老师们很有耐心,将辨识错误的陶盆和陶簋分别挑选出来并认真细致的讲解它们的不同特征及发展演变。经过了成百上千筐陶片的磨炼,在老师的指引下逐渐步入了考古的大门。

  2019年开始对殷墟王裕口南地遗址出土的卜骨、卜甲进行整理。面对一片片卜骨和卜甲,难以下手。安阳站何海慧老师同样耐心细致地教授关于卜骨、卜甲方面的知识,例如卜甲的整理,首先要知道卜甲部位,记住不同部位的大体形状,甲首、甲尾、甲桥......卜骨、卜甲的拼对缀合同陶片整理一样,先把单个遗迹的所有卜骨、卜甲都找到,很多卜甲碎片尤如指甲一般大小,拼成完整的又谈何容易,惟有一遍遍尝试。每每缀合一块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每一块的卜骨和卜甲都放到台灯下,瞪大双眼,从不同角度,一遍遍检视是否有刻划痕迹或者文字,希望能够找寻破解文明的密码,但是失望永远多于激动。

  室内整理工作最考验耐心,但是同样也需要激情。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一样,却能在考古工作中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考古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是必须要有一颗热忱的心,并且具有持之以恒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拼对整理之时,每一次拿起都充满希望,每一次放下却心有不甘!

  挖掘的是黄土,清理的是文明

  关于殷墟,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本科实习。2017年秋,我们的第一次实习也如期而至。9月初,我先行前往安阳站向何毓灵老师报到,跟随站里老师前往洹北商城工地进行钻探,准备发掘前的选址工作。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并且充满期待,但一开始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刚刚入秋,田地里的玉米尚未收获,与钻探师傅们一起钻进看不到人影的青纱帐内,闷热潮湿、蚊虫肆虐,结结实实地考验着我!但伴随着探铲的起落,记录着关于地底下隐藏的文明信息,听师傅们讲解如何依据土质土色辨识遗迹,也就逐渐把困难抛在脑后。亲手操作洛阳铲进行钻探时,也更加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含义。

2017年洹北商城实习(不是摆拍,是真干) 

洹北实习雪景

  选定发掘区、分配探方,发掘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实习伊始,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刮面、刮面、刮面……食指起包,磨破并结茧,这感觉怎一个累字了得!刮面的目的是观察土色,感受土质的差别,这是最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所有的遗迹现象的辨识都需要通过刮面来初步确认。 

  洹北商城的遗迹现象十分复杂,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实习经验几乎为零的学生来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害怕找不到遗迹边界。往往在清理过程中对遗迹的判断存在失误,要么就是清理不到底,要么就是清理过度,在过与不及之间不断试探。找边的过程中,常常拿着手铲,不敢下手,生怕自己一次勇敢的尝试就把千年前的遗迹造成了多年的遗憾。

洹北商城实习合影 

  亲手从3300多年的遗迹中提取遗物,是那么的激动,完整的陶器,或者是残破的骨针,都不会放过,看着自己亲手发掘出来的东西真的是骄傲又自豪。每每听到何老师关于洹北商城的讲座,心中都会窃喜,因为自己也曾经在这里奋斗过。

  流逝的是青春,积累的是友情

  虽然每天在探方里忙的晕头转向,但是工地上的笑声从来不曾间断,每个探方中都是自由分配的组合,也正是这样的组合让大家更加易于交流和工作,或许各个组合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愉快,可能双方常常成为一个问题的辩论对手,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但是工作还是照样进行,友情不受影响,这样的氛围为3300余前年的文明现场又增添了几分生气。在每一个组合中,都是各有特色,趣事不断,让一成不变的土色工地,平添了许多亮彩,伴随我们走完了实习生活。

殷墟门口毕业照

  在殷墟,经历了学校所没有的酸甜苦辣,感受着风吹日晒,也切身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辛,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大约这段时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前几日,纪念河南考古百年摄影比赛中的一个视频——《考古之子》——再次将我拖进本科实习的记忆画卷里。那是大多数同学的第一次考古实习,是属于我们的一次考古实习,那是属于我们与殷墟的故事。殷墟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也记录了我们正值芳华时最好的模样,记录了我们初为考古人的满腔热血和眼里的岁月流长。

  殷墟是我考古学习开始的地方。在2019年毕业时,同好友穿着学士服在殷墟门前拍下了张张留念。

  殷墟,遇见你,真好!

作者:王志远 河南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

审核:何毓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花絮

遇见考古,始于殷墟

发布时间:2021-12-06

  考古是个神秘而又“土气”的词,较少的接触为其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考古工作基本上是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像所有小朋友一样,小时候也曾被问道: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呀?或许是刚看过考古相关的纪录片,自己竟不可思议地顺口答道:考古!年幼时根本不知道考古是干什么的,只觉得这个工作只能在电视上见到,异常遥远而又神秘,这也是学习考古之前唯一一次提及。

  2015年夏季,一次事与愿违的专业调剂让我走进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起初的沮丧之情可想而知。入学不久,前往洹北商城工地参观,这也是第一次接触真实的考古,看到在那里实习的学长学姐干的热火朝天,乐此不疲,心中便埋下了一粒种子。2016年5月,便选择了考古专业,种子由此开始萌芽,每每想起儿时天真的回答就仿佛命运早已做出了安排。

  拿起的是希望,放下的是不甘

学习辨识陶片

  初识殷墟也是刚上大学时,不过仅是几个结伴好友游览观光罢了,再次接触已是考古专业的学生了,触摸殷墟是从陶片开始的。2017年春,在学校参与赵俊杰老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室内资料的整理,真正开始了对殷墟陶器的学习。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地上一筐筐的陶片真是束手无策,好在有何老师和赵老师的悉心指导,器物辨识、陶器分类、拼对粘接......一道道整理程序次第进行。工作时,老师们很有耐心,将辨识错误的陶盆和陶簋分别挑选出来并认真细致的讲解它们的不同特征及发展演变。经过了成百上千筐陶片的磨炼,在老师的指引下逐渐步入了考古的大门。

  2019年开始对殷墟王裕口南地遗址出土的卜骨、卜甲进行整理。面对一片片卜骨和卜甲,难以下手。安阳站何海慧老师同样耐心细致地教授关于卜骨、卜甲方面的知识,例如卜甲的整理,首先要知道卜甲部位,记住不同部位的大体形状,甲首、甲尾、甲桥......卜骨、卜甲的拼对缀合同陶片整理一样,先把单个遗迹的所有卜骨、卜甲都找到,很多卜甲碎片尤如指甲一般大小,拼成完整的又谈何容易,惟有一遍遍尝试。每每缀合一块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每一块的卜骨和卜甲都放到台灯下,瞪大双眼,从不同角度,一遍遍检视是否有刻划痕迹或者文字,希望能够找寻破解文明的密码,但是失望永远多于激动。

  室内整理工作最考验耐心,但是同样也需要激情。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一样,却能在考古工作中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考古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是必须要有一颗热忱的心,并且具有持之以恒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拼对整理之时,每一次拿起都充满希望,每一次放下却心有不甘!

  挖掘的是黄土,清理的是文明

  关于殷墟,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本科实习。2017年秋,我们的第一次实习也如期而至。9月初,我先行前往安阳站向何毓灵老师报到,跟随站里老师前往洹北商城工地进行钻探,准备发掘前的选址工作。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并且充满期待,但一开始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刚刚入秋,田地里的玉米尚未收获,与钻探师傅们一起钻进看不到人影的青纱帐内,闷热潮湿、蚊虫肆虐,结结实实地考验着我!但伴随着探铲的起落,记录着关于地底下隐藏的文明信息,听师傅们讲解如何依据土质土色辨识遗迹,也就逐渐把困难抛在脑后。亲手操作洛阳铲进行钻探时,也更加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含义。

2017年洹北商城实习(不是摆拍,是真干) 

洹北实习雪景

  选定发掘区、分配探方,发掘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实习伊始,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刮面、刮面、刮面……食指起包,磨破并结茧,这感觉怎一个累字了得!刮面的目的是观察土色,感受土质的差别,这是最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所有的遗迹现象的辨识都需要通过刮面来初步确认。 

  洹北商城的遗迹现象十分复杂,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实习经验几乎为零的学生来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害怕找不到遗迹边界。往往在清理过程中对遗迹的判断存在失误,要么就是清理不到底,要么就是清理过度,在过与不及之间不断试探。找边的过程中,常常拿着手铲,不敢下手,生怕自己一次勇敢的尝试就把千年前的遗迹造成了多年的遗憾。

洹北商城实习合影 

  亲手从3300多年的遗迹中提取遗物,是那么的激动,完整的陶器,或者是残破的骨针,都不会放过,看着自己亲手发掘出来的东西真的是骄傲又自豪。每每听到何老师关于洹北商城的讲座,心中都会窃喜,因为自己也曾经在这里奋斗过。

  流逝的是青春,积累的是友情

  虽然每天在探方里忙的晕头转向,但是工地上的笑声从来不曾间断,每个探方中都是自由分配的组合,也正是这样的组合让大家更加易于交流和工作,或许各个组合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愉快,可能双方常常成为一个问题的辩论对手,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但是工作还是照样进行,友情不受影响,这样的氛围为3300余前年的文明现场又增添了几分生气。在每一个组合中,都是各有特色,趣事不断,让一成不变的土色工地,平添了许多亮彩,伴随我们走完了实习生活。

殷墟门口毕业照

  在殷墟,经历了学校所没有的酸甜苦辣,感受着风吹日晒,也切身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辛,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大约这段时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前几日,纪念河南考古百年摄影比赛中的一个视频——《考古之子》——再次将我拖进本科实习的记忆画卷里。那是大多数同学的第一次考古实习,是属于我们的一次考古实习,那是属于我们与殷墟的故事。殷墟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也记录了我们正值芳华时最好的模样,记录了我们初为考古人的满腔热血和眼里的岁月流长。

  殷墟是我考古学习开始的地方。在2019年毕业时,同好友穿着学士服在殷墟门前拍下了张张留念。

  殷墟,遇见你,真好!

作者:王志远 河南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

审核:何毓灵

作者:王志远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