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南村考察记

发布时间:2023-03-20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俞梦雪

  时光匆匆,转眼间南村考察之行已经结束,三个月前我初次踏入了仰韶文化发源地——渑池,中国考古圣地,考古之始,随着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开始,中国考古学拉开了序幕。

  初来渑池县时,入眼便见,各式各样的仰韶文化元素装饰与城市融为一体,颇有当地文化特色。短暂的停留后,沿着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来到距渑池县城北50千米处的黄河南岸,东与洛阳市新安县毗邻,南与段村乡接壤,北面隔黄河与山西省垣曲县相望——南村乡,一个仅有5000人的小乡镇,拥有着无比美丽壮阔的美景,悠长而又深厚的历史,“水墨南村”正是对这块风水宝地最贴切的赞美。

水墨南村

  此次考察的目的是在南村仰韶彩陶坊体验制陶工艺,进行小口尖底瓶瓶口技法复原实验。彩陶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陶器实验考古科研基地,同时亦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渑池工作站,为探索人类文明起源以及文化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仰韶彩陶坊坐落于南村乡镇西侧的土塬上,俯瞰黄河,旧时的黄河公路大桥以及刚刚开通的垣渑高速公路大桥相互依偎,连接着豫晋两省。值得一提的彩陶坊的观景台,拥有着欣赏着黄河的最佳视角,夕阳西下,波光粼粼,孤舟缓缓而行,顿时思绪涌上心头,作为来内地求学多年的港人,有幸进入考古界高等学府深造,对于孕育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圣地向往已久,彩陶发达的仰韶庙底沟文化被考古学家王仁湘先生称为中国史前的艺术浪潮,此次到来看到一件件精美的仰韶陶器,使人不禁感叹当时的艺术审美;凝望着母亲河——黄河,见识到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壮丽美景,不同于维多利亚港的繁华与热闹,此时此刻的黄河更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微风徐来,述说着其历史,抚平内心的纷扰,使人平静,但又感叹其流动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孕育着河岸两旁的人们。

黄河美景

  渑池南村彩陶坊掌门人杨先生,醉心于发掘渑池的历史与美,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在山林间河岸旁寻找450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设立彩陶坊对仰韶文化的陶器进行复原,对于原始制陶工艺及所用材料进行复原,而彩陶坊设立此地,更是因其临近黄河,是获取制作彩陶原料陶土的绝佳地。此次来到彩陶坊考察学习恰逢淡季,整个作坊还算清闲。这里从事彩陶工艺的研究制作已有25年,从琳琅满目的各色彩陶,能感受这里丰厚的文化积淀。令人惊讶的是,在这里你能见到全国各大遗址出土的彩陶样本,甚至还有国外著名史前遗址的彩陶,当然这些都是复制品。通过这些多个类型的彩陶复烧与工艺研究,能让我们走进5000年前先民的精神世界。来到这里就仿佛进入了彩陶的世界。目前制陶作坊有三个工作室,分别是练泥室,制作室以及烧制室。作坊在追求古法工艺研究的同时,还引进了现代工具,如电动的拉胚机,电窑等,以提高生产效率来研发生产物美价廉的仰韶文创产品。彩陶坊主要是与各大博物馆以及考古所等机构合作,复原仰韶时期陶器,提供展示。经过多年的实验彩陶坊复原了多种仰韶时期工艺技术以及各种原料尝试,为仰韶陶器研究研究提供了不同研究视角,也吸引了不同机构前来观摩学习。现阶段彩陶坊正在制作大河村遗址的彩陶盆,在陶工一笔一划的绘画间,彩陶盆还原了千年前的模样,早在仰韶时代那时的人们已经运用红、黑、白不同色彩的搭配,能娴熟地使用对称等分的手法绘制图案,如今通过复原实验,一件件千年前的仰韶器物,在制陶师傅手中慢慢成型,重现光彩。

各类彩陶

制陶作坊

绘制彩陶盆

  此次体验了制陶工艺之余,有幸参与了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点考察,南村乡拥有多处古生物化石点,如今这些遗迹沉寂于水底,时间倒回30多年前,当时为了黄河治理需要筑坝拦水,兴建了小浪底水库,所以一旦水库拦截蓄水之后,便导致上游的大片区域被水淹没,渑池县的很多类人猿遗址也就这样从陆地遗址变成了水下遗址,故此对于再探寻点类人猿的化石,增加了难度。但是每年的枯水期,使这些水下遗址重现人间,更是古生物化石发掘的时期。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奇观,就是每年6月下旬到7月初,黄河进入汛期,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防洪和调水调沙,拉闸放水,开启泄洪模式,出现了特有的泄洪期,并且伴随激流而来的还有大量的鲤鱼、鲶鱼、鳊鱼等,它们因缺氧而翻出水面,造成了南村独特的捞鱼现象,附近的村民蜂拥而至,为这宁静的村落增添了热闹的气息,有幸见证了这个奇观,体验到满载而归的喜悦。

 

捞鱼者

 

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点考察

  正是因为枯水期,黄河水退,遗址也慢慢显现出来,因此非常幸运能够参与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点考察,真正体会了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的不易,翻山越岭,穿梭山林,在泥岩里一遍又一遍的翻找化石,如同考古学一般在土里寻找着先祖的痕迹。而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位于河南省 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是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曙猿化石遗址,是距今4500万年前的类人猿遗址,它的发现动摇了“类人猿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1000万年。渑池——垣曲盆地更是中国古近纪地层和始新世哺乳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地,而发现人正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于1916年发现。而随后1921 更是发现仰韶村遗址,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渑池历史悠久,不仅是仰韶文化发源地,更是人类远祖起源之地。

 

仰韶彩陶坊

  此次考察历时近三个月,探索黄河文明,深入了解仰韶文化起源,感受制陶术的魅力,领略了波澜壮阔的黄河雄姿,丰厚的文化遗迹,独特的民俗风貌,使我深深体会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作为考古学子,行走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深感任重而道远。非常感谢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李新伟老师的推荐来到渑池南村仰韶彩陶坊考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环境,谢谢彩陶坊各位对本人学习研究的支持以及生活上的照顾。(作者:俞梦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花絮

南村考察记

发布时间:2023-03-20

  时光匆匆,转眼间南村考察之行已经结束,三个月前我初次踏入了仰韶文化发源地——渑池,中国考古圣地,考古之始,随着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开始,中国考古学拉开了序幕。

  初来渑池县时,入眼便见,各式各样的仰韶文化元素装饰与城市融为一体,颇有当地文化特色。短暂的停留后,沿着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来到距渑池县城北50千米处的黄河南岸,东与洛阳市新安县毗邻,南与段村乡接壤,北面隔黄河与山西省垣曲县相望——南村乡,一个仅有5000人的小乡镇,拥有着无比美丽壮阔的美景,悠长而又深厚的历史,“水墨南村”正是对这块风水宝地最贴切的赞美。

水墨南村

  此次考察的目的是在南村仰韶彩陶坊体验制陶工艺,进行小口尖底瓶瓶口技法复原实验。彩陶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陶器实验考古科研基地,同时亦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渑池工作站,为探索人类文明起源以及文化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仰韶彩陶坊坐落于南村乡镇西侧的土塬上,俯瞰黄河,旧时的黄河公路大桥以及刚刚开通的垣渑高速公路大桥相互依偎,连接着豫晋两省。值得一提的彩陶坊的观景台,拥有着欣赏着黄河的最佳视角,夕阳西下,波光粼粼,孤舟缓缓而行,顿时思绪涌上心头,作为来内地求学多年的港人,有幸进入考古界高等学府深造,对于孕育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圣地向往已久,彩陶发达的仰韶庙底沟文化被考古学家王仁湘先生称为中国史前的艺术浪潮,此次到来看到一件件精美的仰韶陶器,使人不禁感叹当时的艺术审美;凝望着母亲河——黄河,见识到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壮丽美景,不同于维多利亚港的繁华与热闹,此时此刻的黄河更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微风徐来,述说着其历史,抚平内心的纷扰,使人平静,但又感叹其流动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孕育着河岸两旁的人们。

黄河美景

  渑池南村彩陶坊掌门人杨先生,醉心于发掘渑池的历史与美,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在山林间河岸旁寻找450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设立彩陶坊对仰韶文化的陶器进行复原,对于原始制陶工艺及所用材料进行复原,而彩陶坊设立此地,更是因其临近黄河,是获取制作彩陶原料陶土的绝佳地。此次来到彩陶坊考察学习恰逢淡季,整个作坊还算清闲。这里从事彩陶工艺的研究制作已有25年,从琳琅满目的各色彩陶,能感受这里丰厚的文化积淀。令人惊讶的是,在这里你能见到全国各大遗址出土的彩陶样本,甚至还有国外著名史前遗址的彩陶,当然这些都是复制品。通过这些多个类型的彩陶复烧与工艺研究,能让我们走进5000年前先民的精神世界。来到这里就仿佛进入了彩陶的世界。目前制陶作坊有三个工作室,分别是练泥室,制作室以及烧制室。作坊在追求古法工艺研究的同时,还引进了现代工具,如电动的拉胚机,电窑等,以提高生产效率来研发生产物美价廉的仰韶文创产品。彩陶坊主要是与各大博物馆以及考古所等机构合作,复原仰韶时期陶器,提供展示。经过多年的实验彩陶坊复原了多种仰韶时期工艺技术以及各种原料尝试,为仰韶陶器研究研究提供了不同研究视角,也吸引了不同机构前来观摩学习。现阶段彩陶坊正在制作大河村遗址的彩陶盆,在陶工一笔一划的绘画间,彩陶盆还原了千年前的模样,早在仰韶时代那时的人们已经运用红、黑、白不同色彩的搭配,能娴熟地使用对称等分的手法绘制图案,如今通过复原实验,一件件千年前的仰韶器物,在制陶师傅手中慢慢成型,重现光彩。

各类彩陶

制陶作坊

绘制彩陶盆

  此次体验了制陶工艺之余,有幸参与了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点考察,南村乡拥有多处古生物化石点,如今这些遗迹沉寂于水底,时间倒回30多年前,当时为了黄河治理需要筑坝拦水,兴建了小浪底水库,所以一旦水库拦截蓄水之后,便导致上游的大片区域被水淹没,渑池县的很多类人猿遗址也就这样从陆地遗址变成了水下遗址,故此对于再探寻点类人猿的化石,增加了难度。但是每年的枯水期,使这些水下遗址重现人间,更是古生物化石发掘的时期。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奇观,就是每年6月下旬到7月初,黄河进入汛期,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防洪和调水调沙,拉闸放水,开启泄洪模式,出现了特有的泄洪期,并且伴随激流而来的还有大量的鲤鱼、鲶鱼、鳊鱼等,它们因缺氧而翻出水面,造成了南村独特的捞鱼现象,附近的村民蜂拥而至,为这宁静的村落增添了热闹的气息,有幸见证了这个奇观,体验到满载而归的喜悦。

 

捞鱼者

 

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点考察

  正是因为枯水期,黄河水退,遗址也慢慢显现出来,因此非常幸运能够参与上河曙猿化石遗址点考察,真正体会了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的不易,翻山越岭,穿梭山林,在泥岩里一遍又一遍的翻找化石,如同考古学一般在土里寻找着先祖的痕迹。而渑池上河曙猿化石遗址,位于河南省 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是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曙猿化石遗址,是距今4500万年前的类人猿遗址,它的发现动摇了“类人猿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1000万年。渑池——垣曲盆地更是中国古近纪地层和始新世哺乳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地,而发现人正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于1916年发现。而随后1921 更是发现仰韶村遗址,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渑池历史悠久,不仅是仰韶文化发源地,更是人类远祖起源之地。

 

仰韶彩陶坊

  此次考察历时近三个月,探索黄河文明,深入了解仰韶文化起源,感受制陶术的魅力,领略了波澜壮阔的黄河雄姿,丰厚的文化遗迹,独特的民俗风貌,使我深深体会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作为考古学子,行走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深感任重而道远。非常感谢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李新伟老师的推荐来到渑池南村仰韶彩陶坊考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环境,谢谢彩陶坊各位对本人学习研究的支持以及生活上的照顾。(作者:俞梦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俞梦雪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