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梦回唐朝”长沙窑考古文化之旅(四) ——志愿者日记摘抄

发布时间:2010-09-09文章出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作者:


 
志愿者日记摘抄


 
2010年8月1日  星期天  晴


8:00
    长沙铜官窑,一座开启尘封千年历史的“唐城”,他不光是我国釉下彩技艺的最早发源地,也代表了唐朝时期湖南乃至全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特别是铜红釉的发明改变了以往以造型和纹饰为主的装饰手法,他以明亮的颜色打破了以往“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迎来了中国陶瓷产业一个绚丽多姿的缤纷世界。“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呈现了铜官窑繁忙生产、恢宏气势的宏大场面。早上8点整,我们整装待发,前往记载了一段辉煌“盛唐往事”的长沙铜官窑。据了解,唐代的长沙铜官窑在我国历史地位不容置疑,他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历史长河中,铜官窑的存在也许只是一朵浪花,但时至今日他却光彩夺目,正是这个原因加快了我们走进他的步伐,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图一: 考古工地参观
 

9:00
    在工地领队张兴国的带领下,志愿者到了第一个工地现场——一座唐朝中晚期的窑,上面用一层厚厚的黄土覆盖,隐约可以看见一些瓷片零星镶嵌在黄土里面,清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10:00
    在我们前往另一个遗址的途中,志愿者李奇炬在发掘过程中惊喜的发现了一个残缺的小壶,据工地领队张兴国介绍,这是一个酱釉,由于破损严重、并残缺不堪,已经不具备经济价值了,只能作为研究,如果保存完好的话,估计其经济价值高达上万元。尽管如此,志愿者们还是因为这个小壶的出现格外的兴奋,顿时大家情绪高涨,用帽子小心翼翼将酱釉包好,准备送回文物临时库房妥善保管。
10:30——11:00
    此时一行人已抵达来到位于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中心的谭家坡1号龙窑,是唐代以来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龙窑。 “龙窑”拱起于山坡之上,逶迤壮观,堆积厚度达3.7米。碍于保存的关系,这个窑再一次被土掩盖起来,我们依稀能从绍画中,看出龙窑昔日的辉煌。
   在领队的带领下,大家从两侧参观、感受了这个“世界之最”的龙窑。
11:00——12:00
   志愿者们随着工地领队来到了文物临时库房,准备开始我们的另一项重要的活动,陶瓷片的拼对。
   15个志愿者被分成3个组,5个人一组,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使志愿者积极性再高,对于残碎文物的拼对,还是无从下手。得由老师们先将陶瓷片拼对起来,待有了雏形之后,再让志愿者来用502强力胶小心的点缀在碎片的缝隙中,别小看了陶瓷拼对的工作,这可是个细致活,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文物,都是对接之后的成品。还原文物,对接和粘合是个很重要的步骤。
   在三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三组人全部顺利的完成了拼对工作。

 

 

图二: 第二组志愿者率先完成了拼对,瞧那自豪的表情

 

 

图三: 第一组随后也完成了一个壶的拼对

 

 

图四: 第三组虽然是最后完成拼对工作的,但他们显然对这个成果很是满意


 
12:30——14:00
    午饭过后,因为酷暑天气,志愿者被安排在一个小型会议室休息,期间,不少志愿者们开始三两成群的交流着上午的心得与见闻,兴致大发述说着自己的感想和对文物的理解和认识。和他们成为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安静休息,为了下午活动养精蓄锐的人。
 

 

 

图五: 午  休


 
14:00——16:30
    中午稍事休息后,志愿者一行人便来到了今天挖掘文物的地点——探方。延续上午的分组,每组划分好了遗址区域之后,便开始了此次考古文化之旅的重点——挖掘。
    挖掘文物需要相当的耐心,那些在土里埋藏了上百年甚至上千的文物,颜色早已和泥土混为一色,为了不破坏文物将文物顺利的从土里挖掘出来,一锄头,一铲子,都得小心,有些时候,还需要用到刷子甚至更细致的工具。大伙儿都蹲在地上,开始挖掘残留在泥土里的陶片。

 

 

图六: 陈香是清华的高材生,一副墨镜,一顶帽子,一双手套,
       不像挖窑片的志愿者,倒有点电影大片中大侠的风范
 

 

 

图七:  皮毅是志愿者团队中话比较多的一位,堪称“话痨”,好动的他在
        探方中马不停歇,这不,挖到一块陶片如获珍宝,正洋洋得意


 
    志愿者的考古发掘工作进展的如火如荼,在如此骄阳烈焰之下,大伙儿没有半句怨言,挖到文物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图八: 瞧,我们挖出来的宝贝!


 
    虽然到最后,没有挖出像去年一样的大瓷罐子,但是很多志愿者还是挖出了许多陶片,大家纷纷把自己的成果捧出来跟其他的志愿者们一起分享,脸上满是泥土、汗水和灿烂笑容。
    随着陶瓷片的出土,太阳也渐渐下山,本次“梦回唐朝”长沙窑考古文化之旅圆满结束了。
    文化遗产志愿行动都是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界自发开展的,主要是想与公众一起分享考古发现的成果。这将是一组连续性的活动,公众可以对此类活动报以持续性的关注,挖掘对这类活动的兴趣和信任感,我们期望借此能在公众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以长沙这个省级政治文化中心为阵地开展活动,也有利于增强长沙市民的人文素养,给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一份人文底蕴。让我们一起期待这类活动的第三季。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梦回唐朝”长沙窑考古文化之旅(四) ——志愿者日记摘抄

发布时间:2010-09-09


 
志愿者日记摘抄


 
2010年8月1日  星期天  晴


8:00
    长沙铜官窑,一座开启尘封千年历史的“唐城”,他不光是我国釉下彩技艺的最早发源地,也代表了唐朝时期湖南乃至全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特别是铜红釉的发明改变了以往以造型和纹饰为主的装饰手法,他以明亮的颜色打破了以往“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迎来了中国陶瓷产业一个绚丽多姿的缤纷世界。“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呈现了铜官窑繁忙生产、恢宏气势的宏大场面。早上8点整,我们整装待发,前往记载了一段辉煌“盛唐往事”的长沙铜官窑。据了解,唐代的长沙铜官窑在我国历史地位不容置疑,他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历史长河中,铜官窑的存在也许只是一朵浪花,但时至今日他却光彩夺目,正是这个原因加快了我们走进他的步伐,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图一: 考古工地参观
 

9:00
    在工地领队张兴国的带领下,志愿者到了第一个工地现场——一座唐朝中晚期的窑,上面用一层厚厚的黄土覆盖,隐约可以看见一些瓷片零星镶嵌在黄土里面,清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10:00
    在我们前往另一个遗址的途中,志愿者李奇炬在发掘过程中惊喜的发现了一个残缺的小壶,据工地领队张兴国介绍,这是一个酱釉,由于破损严重、并残缺不堪,已经不具备经济价值了,只能作为研究,如果保存完好的话,估计其经济价值高达上万元。尽管如此,志愿者们还是因为这个小壶的出现格外的兴奋,顿时大家情绪高涨,用帽子小心翼翼将酱釉包好,准备送回文物临时库房妥善保管。
10:30——11:00
    此时一行人已抵达来到位于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中心的谭家坡1号龙窑,是唐代以来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龙窑。 “龙窑”拱起于山坡之上,逶迤壮观,堆积厚度达3.7米。碍于保存的关系,这个窑再一次被土掩盖起来,我们依稀能从绍画中,看出龙窑昔日的辉煌。
   在领队的带领下,大家从两侧参观、感受了这个“世界之最”的龙窑。
11:00——12:00
   志愿者们随着工地领队来到了文物临时库房,准备开始我们的另一项重要的活动,陶瓷片的拼对。
   15个志愿者被分成3个组,5个人一组,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使志愿者积极性再高,对于残碎文物的拼对,还是无从下手。得由老师们先将陶瓷片拼对起来,待有了雏形之后,再让志愿者来用502强力胶小心的点缀在碎片的缝隙中,别小看了陶瓷拼对的工作,这可是个细致活,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文物,都是对接之后的成品。还原文物,对接和粘合是个很重要的步骤。
   在三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三组人全部顺利的完成了拼对工作。

 

 

图二: 第二组志愿者率先完成了拼对,瞧那自豪的表情

 

 

图三: 第一组随后也完成了一个壶的拼对

 

 

图四: 第三组虽然是最后完成拼对工作的,但他们显然对这个成果很是满意


 
12:30——14:00
    午饭过后,因为酷暑天气,志愿者被安排在一个小型会议室休息,期间,不少志愿者们开始三两成群的交流着上午的心得与见闻,兴致大发述说着自己的感想和对文物的理解和认识。和他们成为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安静休息,为了下午活动养精蓄锐的人。
 

 

 

图五: 午  休


 
14:00——16:30
    中午稍事休息后,志愿者一行人便来到了今天挖掘文物的地点——探方。延续上午的分组,每组划分好了遗址区域之后,便开始了此次考古文化之旅的重点——挖掘。
    挖掘文物需要相当的耐心,那些在土里埋藏了上百年甚至上千的文物,颜色早已和泥土混为一色,为了不破坏文物将文物顺利的从土里挖掘出来,一锄头,一铲子,都得小心,有些时候,还需要用到刷子甚至更细致的工具。大伙儿都蹲在地上,开始挖掘残留在泥土里的陶片。

 

 

图六: 陈香是清华的高材生,一副墨镜,一顶帽子,一双手套,
       不像挖窑片的志愿者,倒有点电影大片中大侠的风范
 

 

 

图七:  皮毅是志愿者团队中话比较多的一位,堪称“话痨”,好动的他在
        探方中马不停歇,这不,挖到一块陶片如获珍宝,正洋洋得意


 
    志愿者的考古发掘工作进展的如火如荼,在如此骄阳烈焰之下,大伙儿没有半句怨言,挖到文物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图八: 瞧,我们挖出来的宝贝!


 
    虽然到最后,没有挖出像去年一样的大瓷罐子,但是很多志愿者还是挖出了许多陶片,大家纷纷把自己的成果捧出来跟其他的志愿者们一起分享,脸上满是泥土、汗水和灿烂笑容。
    随着陶瓷片的出土,太阳也渐渐下山,本次“梦回唐朝”长沙窑考古文化之旅圆满结束了。
    文化遗产志愿行动都是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界自发开展的,主要是想与公众一起分享考古发现的成果。这将是一组连续性的活动,公众可以对此类活动报以持续性的关注,挖掘对这类活动的兴趣和信任感,我们期望借此能在公众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以长沙这个省级政治文化中心为阵地开展活动,也有利于增强长沙市民的人文素养,给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一份人文底蕴。让我们一起期待这类活动的第三季。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