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修复漆木器需针灸麻醉 复原青铜器要动手术刀

发布时间:2011-02-28文章出处:半岛网-城市信报作者:吴鲲 焦健

    12月8日,信报刊发了青岛博物馆古旧字画修复的报道,这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兴趣。其实,在文物修复保护方面,不仅是古旧字画精益求精 ,漆木器、青铜器的修复保护也一直在不断努力。遗憾的是,在文物修复方面,专业修复人才目前相当紧缺 。

    ◎漆木器修复

    西汉大木偶“现原形”

    从出土到完成修复用了15年

    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介绍,我国漆木器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不少器物不仅精美绝伦,还包含高超的制作工艺,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像1978年出土的莱西西汉木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是首次在我国考古发掘史中发现全身关节都可自由活动的随葬木偶,全长193厘米,比真人还高 ,价值非常大。”

    漆木器最害怕变形

    据了解,莱西西汉木偶先存放于莱西博物馆,1996年,因为市考古研究所在木偶脱水修复保护方面的突出工作 ,获得了山东省文物科技进步一等奖。

    林玉海介绍,漆皮耐腐蚀但有强吸湿性,所以考古出土漆木器大都吸水饱和,而内部已经侵蚀、腐朽。“古代漆器漆层使用的是天然树脂漆类,它可抗大部分无机酸、有机酸和盐类等介质的腐蚀,基本都有耐腐蚀性能,所以大木偶出土时看上去完整,其实只是漆皮抗腐蚀造成的假象,针刺试验表明,内部木质纤维已经腐朽甚至可能成为粉末了,只留有外部漆壳。”

    “对于这类漆木器,如果出土后自行干燥,相对湿度下降,会收缩、变形和开裂,甚至毁坏。”林玉海说,“大木偶出土后,我们将它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水里保存。由于当时还没有脱水技法,就由专人按日按量换水保持,随时观察变化,如发现漆皮起褶或脱落,则要考虑用其他方法重新处理。”

    15年完成脱水修复

    谁也没想到,这一放就是15年,直到1993年,莱西西汉大木偶才完成了脱水修复保护。“对于大木偶这样的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我们用的是乙醇和乙醚,也就是俗称的酒精和麻醉剂,这两种易挥发的化学试剂逐步置换,完成了脱水。”林玉海说。

    林玉海介绍,漆木器出土后浸泡在水中,经针刺试验又较为坚硬的才可用此法脱水。“首先将大木偶放在清水中冲洗数遍,去除其表面泥沙等杂质,然后用调好的乙醇与蒸馏水的水溶液浸泡。这种水溶液的浓度要由低到高 ,一点点增加,依次浸泡,目的是把漆器中的水分先完全置换出来,以乙醇代替。”

    当大木偶中不再含有水分时,再继续放入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中浸泡,混合液的浓度仍是从低至高,一步步将乙醇置换为乙醚,直到将漆木器中的乙醇全部换出为止,放于封闭玻璃干燥器内让乙醚自然挥发、干燥。

    “最后,对木偶里面的木缝处,用特别调好的乳胶将其填实防止变形,为防止漆器干裂,还要在表面附上保护层,才可入库存放或用于展览。在保存或展览时,还要严格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林玉海说。

    ◎青铜器修复

    东周銮铃“破镜重圆”

    目前青岛仅一人能修复青铜器

    比漆木器年代更悠久的是青铜器,同样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但说到青铜器修复,林玉海很遗憾地说:“青铜器修复的专业人才,我们这里没有,你去市博物馆问问。”随后,记者来到了市博物馆,找到了目前青岛唯一一位可以修复青铜器的张海燕老师。谈到青铜器的修复,张海燕介绍,自从她来到市博物馆后还没有修复过馆藏的青铜器,但通过在学校期间对东周时期一件銮铃的修复展示了青铜器修复的过程。

    修复过程如同手术

    张海燕表示,青铜器的修复第一步和古旧书画修复差不多,都要拍照,只是写方案换成了画病变绘图。

    “科学检测与分析,如同一个医生给病人看病,通过科学方法得出患什么病,至于怎么治病则需通过检测、分析的结果,按科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将工作做到科学适宜的程度。”张海燕介绍,这是文物保护修复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这个銮铃,她使用了X射线衍射分析法。“在对器物的保护过程中,我对銮铃做了X光探伤无损分析。通过片子,可看出,器物以前没有修复过的痕迹,而且里面的胎质很好,锈蚀层也只有薄薄一层。”

    不能使用化学药品

    “通过初步观察,确定有碱式氯化铜有害锈以及碱式碳酸铜等,要先除锈。虽然处理有害锈有各种化学方法,但我们不采用,因为一旦用化学试剂,无论怎么洗器物都或多或少带有化学药品,它们一旦渗入器物内部,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张海燕说,“所以整个除锈过程采取机械剔除,直到干净为止。但不论用什么方式,总的有一条原则,必须保持器物的原貌,尤其是不能伤害器物的铭文、花纹和古斑。”

    对付在青铜器表面上的泥垢、粉状锈,张老师要用手术刀、不锈钢针、锤子、小钻头等工具,用挖剔、削切、刮磨、锯解、扫刷、吹扫、打磨等技法直接在器物上操作,非常细心才能将粉状锈剔除。

    修复青铜器要修旧

    “边去除边用酒精擦拭,最后用盛有蒸馏水的电导仪清洗干净,彻底完成去除有害离子的过程后才可以补全。”张海燕说,“在残缺补全时,必须尊重历史 ,以历史为依据,不能主观臆造。”

    同时张海燕介绍,补全材料与原器物最好是有所区别,最好达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别”;同时补全材料应具有可逆性,既满足目前补全需要,以后有更高水平或更好材料又可以进行更换;所选材料与原器物材料性能相近,避免外部条件的好坏使材料因有较大差异而断裂、损坏、老化等;最后即作为选用材料必须安全这一点毋庸质疑,同时又要耐久。

    ◎相关链接

    修复能使文物麻雀变凤凰

    文物修复之后文物价值能提升几何?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虽然肯定了增值的说法,不过同时表示,文物价值不能按照明确的金钱来衡量,但如果出土的文物出现继续残损,则一定会大幅贬值。

    “比方说,出土的时候,这个瓷碗是大致完整的,由于没有及时修复,出现了更严重的裂缝、残损状态,那就不是一般的降价了,而是要往下以‘砍零’的程度大幅降价。”林玉海表示,一般的文物修复停留在补残阶段,就是避免更严重的损坏,但还有上釉等再加工。如果再加工之后,文物价值就真的增值了。“但具体增值多少,只能类比市场上的出价。”

    再拿书画修复来说,市博物馆文保部崔薇薇老师介绍,很多从民间征集来的老旧书画,都是三五元钱,甚至碰到过免费捡来的。“来的时候都发黄、发黑、破损、长毛,但修复之后,这书画绝对不是三五元钱了,成百上千倍增值是肯定没有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修复漆木器需针灸麻醉 复原青铜器要动手术刀

发布时间:2011-02-28

    12月8日,信报刊发了青岛博物馆古旧字画修复的报道,这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兴趣。其实,在文物修复保护方面,不仅是古旧字画精益求精 ,漆木器、青铜器的修复保护也一直在不断努力。遗憾的是,在文物修复方面,专业修复人才目前相当紧缺 。

    ◎漆木器修复

    西汉大木偶“现原形”

    从出土到完成修复用了15年

    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介绍,我国漆木器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不少器物不仅精美绝伦,还包含高超的制作工艺,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像1978年出土的莱西西汉木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是首次在我国考古发掘史中发现全身关节都可自由活动的随葬木偶,全长193厘米,比真人还高 ,价值非常大。”

    漆木器最害怕变形

    据了解,莱西西汉木偶先存放于莱西博物馆,1996年,因为市考古研究所在木偶脱水修复保护方面的突出工作 ,获得了山东省文物科技进步一等奖。

    林玉海介绍,漆皮耐腐蚀但有强吸湿性,所以考古出土漆木器大都吸水饱和,而内部已经侵蚀、腐朽。“古代漆器漆层使用的是天然树脂漆类,它可抗大部分无机酸、有机酸和盐类等介质的腐蚀,基本都有耐腐蚀性能,所以大木偶出土时看上去完整,其实只是漆皮抗腐蚀造成的假象,针刺试验表明,内部木质纤维已经腐朽甚至可能成为粉末了,只留有外部漆壳。”

    “对于这类漆木器,如果出土后自行干燥,相对湿度下降,会收缩、变形和开裂,甚至毁坏。”林玉海说,“大木偶出土后,我们将它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水里保存。由于当时还没有脱水技法,就由专人按日按量换水保持,随时观察变化,如发现漆皮起褶或脱落,则要考虑用其他方法重新处理。”

    15年完成脱水修复

    谁也没想到,这一放就是15年,直到1993年,莱西西汉大木偶才完成了脱水修复保护。“对于大木偶这样的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我们用的是乙醇和乙醚,也就是俗称的酒精和麻醉剂,这两种易挥发的化学试剂逐步置换,完成了脱水。”林玉海说。

    林玉海介绍,漆木器出土后浸泡在水中,经针刺试验又较为坚硬的才可用此法脱水。“首先将大木偶放在清水中冲洗数遍,去除其表面泥沙等杂质,然后用调好的乙醇与蒸馏水的水溶液浸泡。这种水溶液的浓度要由低到高 ,一点点增加,依次浸泡,目的是把漆器中的水分先完全置换出来,以乙醇代替。”

    当大木偶中不再含有水分时,再继续放入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中浸泡,混合液的浓度仍是从低至高,一步步将乙醇置换为乙醚,直到将漆木器中的乙醇全部换出为止,放于封闭玻璃干燥器内让乙醚自然挥发、干燥。

    “最后,对木偶里面的木缝处,用特别调好的乳胶将其填实防止变形,为防止漆器干裂,还要在表面附上保护层,才可入库存放或用于展览。在保存或展览时,还要严格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林玉海说。

    ◎青铜器修复

    东周銮铃“破镜重圆”

    目前青岛仅一人能修复青铜器

    比漆木器年代更悠久的是青铜器,同样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但说到青铜器修复,林玉海很遗憾地说:“青铜器修复的专业人才,我们这里没有,你去市博物馆问问。”随后,记者来到了市博物馆,找到了目前青岛唯一一位可以修复青铜器的张海燕老师。谈到青铜器的修复,张海燕介绍,自从她来到市博物馆后还没有修复过馆藏的青铜器,但通过在学校期间对东周时期一件銮铃的修复展示了青铜器修复的过程。

    修复过程如同手术

    张海燕表示,青铜器的修复第一步和古旧书画修复差不多,都要拍照,只是写方案换成了画病变绘图。

    “科学检测与分析,如同一个医生给病人看病,通过科学方法得出患什么病,至于怎么治病则需通过检测、分析的结果,按科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将工作做到科学适宜的程度。”张海燕介绍,这是文物保护修复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这个銮铃,她使用了X射线衍射分析法。“在对器物的保护过程中,我对銮铃做了X光探伤无损分析。通过片子,可看出,器物以前没有修复过的痕迹,而且里面的胎质很好,锈蚀层也只有薄薄一层。”

    不能使用化学药品

    “通过初步观察,确定有碱式氯化铜有害锈以及碱式碳酸铜等,要先除锈。虽然处理有害锈有各种化学方法,但我们不采用,因为一旦用化学试剂,无论怎么洗器物都或多或少带有化学药品,它们一旦渗入器物内部,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张海燕说,“所以整个除锈过程采取机械剔除,直到干净为止。但不论用什么方式,总的有一条原则,必须保持器物的原貌,尤其是不能伤害器物的铭文、花纹和古斑。”

    对付在青铜器表面上的泥垢、粉状锈,张老师要用手术刀、不锈钢针、锤子、小钻头等工具,用挖剔、削切、刮磨、锯解、扫刷、吹扫、打磨等技法直接在器物上操作,非常细心才能将粉状锈剔除。

    修复青铜器要修旧

    “边去除边用酒精擦拭,最后用盛有蒸馏水的电导仪清洗干净,彻底完成去除有害离子的过程后才可以补全。”张海燕说,“在残缺补全时,必须尊重历史 ,以历史为依据,不能主观臆造。”

    同时张海燕介绍,补全材料与原器物最好是有所区别,最好达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别”;同时补全材料应具有可逆性,既满足目前补全需要,以后有更高水平或更好材料又可以进行更换;所选材料与原器物材料性能相近,避免外部条件的好坏使材料因有较大差异而断裂、损坏、老化等;最后即作为选用材料必须安全这一点毋庸质疑,同时又要耐久。

    ◎相关链接

    修复能使文物麻雀变凤凰

    文物修复之后文物价值能提升几何?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虽然肯定了增值的说法,不过同时表示,文物价值不能按照明确的金钱来衡量,但如果出土的文物出现继续残损,则一定会大幅贬值。

    “比方说,出土的时候,这个瓷碗是大致完整的,由于没有及时修复,出现了更严重的裂缝、残损状态,那就不是一般的降价了,而是要往下以‘砍零’的程度大幅降价。”林玉海表示,一般的文物修复停留在补残阶段,就是避免更严重的损坏,但还有上釉等再加工。如果再加工之后,文物价值就真的增值了。“但具体增值多少,只能类比市场上的出价。”

    再拿书画修复来说,市博物馆文保部崔薇薇老师介绍,很多从民间征集来的老旧书画,都是三五元钱,甚至碰到过免费捡来的。“来的时候都发黄、发黑、破损、长毛,但修复之后,这书画绝对不是三五元钱了,成百上千倍增值是肯定没有问题。”

 

作者:吴鲲 焦健

文章出处: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