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仙台无恙

发布时间:2011-03-1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李占扬

    二0一0年夏天,我应邀到仙台日本东北大学访问时,认识了文学院的阿子岛香教授。阿子教授对我们的一些发现和业绩早有耳闻,并希望我给东北大文学院考古科师生们,做关于许昌灵井细石器近期研究的学术报告,两次发电子邮件过来,使我受宠若惊,等于让我体验一次藤野先生的讲台,这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的,无疑,他得到了我的欣然应充。
    阿子岛香教授笑容可掬的样子和极富乐感的中文,给我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他的研究室,与当年教鲁迅先生学习解剖学的教室为临,鲁迅的教室早已辟为博物馆供人参观,里面有不少我国领导人和国际友好人士的合影和题词,题词内容和照片都体现了造访者的文采和风采以及对鲁迅先生的追思和膜拜。阿子极像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照片),如有他的那位弟子能像当年鲁迅一样,把他推介出去,他也可能和藤野先生一样有名,但这种可能性较小,二十世纪是滋生灾难同时又是缔造伟人的世纪,鲁迅属于那个世纪的产物,他的路径不可复制,因为一个世纪才出这么一位,而那个世纪也早已离我们远去!

 

 

仙台地下森遗址博物馆


    晚间,在文学院为我们(注:同去的还有河南省文物局的王瑞琴处长和许昌市文物局的高宇平副局长)设置的冷餐会上,我们都喝了不少清酒,阿子教授更是脸红到脖子根,大家记住了他的口头禅:“喝完了再说吧”——一句慢条斯理而又极标准的汉语。
    我由此知道,日本人也会劝酒。
    微量的酒力,支持我向诸位询问当年鲁迅在这里念书时,喝的那个难以下咽的芋梗汤是何种汤,为此,他们几位教授相互交流了一下,之后告诉我那是用芋头梗做的汤,和现在的“米稍西路(豆酱汤)”类似,这等于没有解答的解答,因为我觉得芋头梗子是如何也不能做汤用的,芋梗,很可能是另外一种东西。可能教授们对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望文生义也属可能。恕我如此冒昧的推测。
    时间在友好坦诚的氛围中划过,度数不高的清酒一瓶瓶见底,除了忌口的话题以外,大家漫无边际地口语着、笔谈着,偶然间话题转到宾福德,阿子教授说他自己是宾福德的学生,我便把对宾的一些看法与他交流,他基本同意我的观点。
    考古便是这样,人很少,圈子很小,今天你见了某人的老师,明天你有可能见了他的晚辈学生,后天说不定就邂逅了他的好友同窗,管管相通,藕断丝连,不是面熟便是名熟。
    因我是承担曹操墓考古发掘这个研究室的主任,不久前,在北京某宾馆开住宿发票时,一报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几个字,服务生们立刻就围过来问个不停:“你那墓是真的吗?”、“没有人做假吧?”、“墓里那两个女的怎么回事儿?”
    于是,我又成了墓里的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我还真找到了曹操的感觉。灵感莫违,回单位后,我很快填了一首与之有关的词,如下。

    沁园春 曹公出土

    已丑岁寒,九州飞讯,曹公出土。
    或追想当年,月隐星明;摒去左右,与子共觚。
    天下斯文,惟植惟操,堪与双旌共砚乎?
    念疏归,惜辞隐人浮,当功哉书!

    杜康歌罢忧来,谁信被兹人摧唤出?
    叹沉吟至今,独引风骚;月盈损亏,晨露是怖。
    操虽叟耳,但却公明,小蟊贼盗哉何足?
    披衣起,因慷慨生哀,掩颅四顾!

    一位曾经关注过我的朋友对我说,作为考古者,你干得已经够那个啥(有声有色)的了,不能总是“致虚极,守静笃”吧,且不妨学学卖菜的,反向思维更重要,兄台?!
     “比如卖辣椒。”他说。
    “第一个来问,‘这辣椒辣不辣?’说‘辣!’,那人说辣受不了,扭头走了。”
    “第二个又问,说‘不辣’,那人说不辣不要。”
    “第三个来,卖辣椒反问他‘你说辣不辣呢?’,他骂人家神经病,卖辣椒的竟不知道自己的辣椒辣还是不辣。见鬼去吧!”
    “无奈,他把一堆辣椒分成两堆,告诉买辣椒的人“有效果吗?”我觉得有点儿意思,问道。
    “嘿!全部搞定,买的卖的,都高兴死了!”
    “……啊?!”。
    朋友一分为二辣椒分堆的高论还未完全吃透,从修鞋匠那里传来了音乐声等,打断我的思路,细听是“……买了汽车又造洋房,家家好风光,喝一杯酒来,喝一杯酒,家家户户好风光……铛!铛!”。
    此时,好像是我在山东考古时的房东老柴在说:还是哈(喝)酒,老弟!
    甚至还有阿子岛香的话:喝-完-了-再-说-吧!
    要劳喜一!

    写到这里,我略感疲惫,想到窗外透透空气。我做了一阵儿眼操,看看树木和天空,眼闭,眼睁,头和双眼感到些许轻松。单位院子里是有四棵法桐的,从南向北数第二棵才碗口粗,可其余几棵均已长到两人合抱的程度,前几年,栽这树的李师傅还健在,他说这些树是他从局里领回来栽上时,这棵小的当时还是最大的呢,三十多年过去了,可它还没其他树的树叉粗。屋漏偏遭连阴雨,前天大风,又将其主枝刮折,并撕去一大片树皮,我从掉皮处可看到树心已经中空,从此,它可能就是一棵没心没肺没脸没皮的树了,我感到惋惜!三棵大的法桐上,不知何时筑了六个鸟窝,南北摆开,十分整齐,但这一冬天,只见鸟窝渐起,不见鸟来居住,是何原因,我没有答案。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是暧冬,可媒体缘引气象部门的预测,说将是百年未见的寒冬,羽绒制品商们关起门来唱歌,唱着价格翻涨!听说要建地铁二号线,我们这一带正好有一个地铁口,这几幢鸟窝,可是鸟的第二套住宅?鸟也察到斯地房产将大大升值吗?我正如此这般赞叹着鸟的好眼力,一位称杨大个的同事急匆匆地告诉我,说日本发生了强地震,他已给在京都的同学刚打过电话,那里震得人直不起腰。好歹通讯未中断,估计不会震到哪儿去,我想。
    我立即上网搜索,可是不得了:日本东北地区以仙台市东为中心,发生理氏8•8级强震。画面上正好切在东北大学内,那里房子都在摇动,人们纷纷向安全地方跑。我隐约看见前不久在东北大访问时路旁的一座砖楼,那楼是一九二三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震裂的楼,后来在上面加上许多条铁箍,等于说是把整个楼捆了一遍,我们开玩笑说,下一次地震这个楼就该退休了,真是无意言中,那座楼又撕裂了几条大口子。还有一个来自日本广播公司NHK的画面,强大的海啸卷起像泥石流一样的物质,迅速吞噬市区、街道、工业区,同时,大水淹没地下森博物馆外的一片民宅,那曾是一片美丽的和式建筑,去年夏天时候,我们旧石器考古的同行,仙台城市大学的佐川正敏先生带我们到该博物馆参观,他从东北大接我们到博物馆,正好路过他的家,那时房子还尚未峻工,佐川说,下次再来,可请我们到他家里做客,还问我们谁会包饺子,可现在的电视画面上,那片宅园已面目全非、美丽不再,一座座建筑像是海里露头的礁石,有的像小船一样在水里漂浮着。而当时,佐川一边驾车,一边兴致盎然地讲道,他家的位置正处在古遗址的边缘上,可保可不保,他去找县厅通融,负责文物的官员说,来得好,你不是考古的吗,你自己挖挖就行了,停了数日,佐川又找县厅那个人,说挖好了,没有文物,那人说,你是考古专家,你说没有就没有吧!就这样他得到使用土地的批复。我不知道佐川的话是否全真,但觉得做个考古学家也挺好的,以后我周围的年轻人,谁说学考古不好,我将以此说教之。地下森遗址考古证明,在两万年前,那里一度是海的一部分,是某个温暖期海侵的结果。于是,我们参观时,就讨论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佐川却说,气候变暖他是最倒楣的一个。意思是,气温升高,南极冰溶化,海面上升,这一带仍回到浅海的状态。佐川又说,涨了水,他就搬到西面山上去住。那边有一座江户时期的古城堡,是为躲避地震和海啸而建的,再向里走,有很多著名的温泉,为古代地震的杰作,现已开发为旅游观光区。

 

 

仙台一角


    看来,“要劳喜一”现时还不能尽情、尽兴,人有旦夕祸福,眼下仙台仍在危难中,我遥祝仙台顶住,所有的朋友无恙!仁慈的上帝呵,三克油!

 

(李占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仙台无恙

发布时间:2011-03-16

    二0一0年夏天,我应邀到仙台日本东北大学访问时,认识了文学院的阿子岛香教授。阿子教授对我们的一些发现和业绩早有耳闻,并希望我给东北大文学院考古科师生们,做关于许昌灵井细石器近期研究的学术报告,两次发电子邮件过来,使我受宠若惊,等于让我体验一次藤野先生的讲台,这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的,无疑,他得到了我的欣然应充。
    阿子岛香教授笑容可掬的样子和极富乐感的中文,给我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他的研究室,与当年教鲁迅先生学习解剖学的教室为临,鲁迅的教室早已辟为博物馆供人参观,里面有不少我国领导人和国际友好人士的合影和题词,题词内容和照片都体现了造访者的文采和风采以及对鲁迅先生的追思和膜拜。阿子极像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照片),如有他的那位弟子能像当年鲁迅一样,把他推介出去,他也可能和藤野先生一样有名,但这种可能性较小,二十世纪是滋生灾难同时又是缔造伟人的世纪,鲁迅属于那个世纪的产物,他的路径不可复制,因为一个世纪才出这么一位,而那个世纪也早已离我们远去!

 

 

仙台地下森遗址博物馆


    晚间,在文学院为我们(注:同去的还有河南省文物局的王瑞琴处长和许昌市文物局的高宇平副局长)设置的冷餐会上,我们都喝了不少清酒,阿子教授更是脸红到脖子根,大家记住了他的口头禅:“喝完了再说吧”——一句慢条斯理而又极标准的汉语。
    我由此知道,日本人也会劝酒。
    微量的酒力,支持我向诸位询问当年鲁迅在这里念书时,喝的那个难以下咽的芋梗汤是何种汤,为此,他们几位教授相互交流了一下,之后告诉我那是用芋头梗做的汤,和现在的“米稍西路(豆酱汤)”类似,这等于没有解答的解答,因为我觉得芋头梗子是如何也不能做汤用的,芋梗,很可能是另外一种东西。可能教授们对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望文生义也属可能。恕我如此冒昧的推测。
    时间在友好坦诚的氛围中划过,度数不高的清酒一瓶瓶见底,除了忌口的话题以外,大家漫无边际地口语着、笔谈着,偶然间话题转到宾福德,阿子教授说他自己是宾福德的学生,我便把对宾的一些看法与他交流,他基本同意我的观点。
    考古便是这样,人很少,圈子很小,今天你见了某人的老师,明天你有可能见了他的晚辈学生,后天说不定就邂逅了他的好友同窗,管管相通,藕断丝连,不是面熟便是名熟。
    因我是承担曹操墓考古发掘这个研究室的主任,不久前,在北京某宾馆开住宿发票时,一报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几个字,服务生们立刻就围过来问个不停:“你那墓是真的吗?”、“没有人做假吧?”、“墓里那两个女的怎么回事儿?”
    于是,我又成了墓里的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我还真找到了曹操的感觉。灵感莫违,回单位后,我很快填了一首与之有关的词,如下。

    沁园春 曹公出土

    已丑岁寒,九州飞讯,曹公出土。
    或追想当年,月隐星明;摒去左右,与子共觚。
    天下斯文,惟植惟操,堪与双旌共砚乎?
    念疏归,惜辞隐人浮,当功哉书!

    杜康歌罢忧来,谁信被兹人摧唤出?
    叹沉吟至今,独引风骚;月盈损亏,晨露是怖。
    操虽叟耳,但却公明,小蟊贼盗哉何足?
    披衣起,因慷慨生哀,掩颅四顾!

    一位曾经关注过我的朋友对我说,作为考古者,你干得已经够那个啥(有声有色)的了,不能总是“致虚极,守静笃”吧,且不妨学学卖菜的,反向思维更重要,兄台?!
     “比如卖辣椒。”他说。
    “第一个来问,‘这辣椒辣不辣?’说‘辣!’,那人说辣受不了,扭头走了。”
    “第二个又问,说‘不辣’,那人说不辣不要。”
    “第三个来,卖辣椒反问他‘你说辣不辣呢?’,他骂人家神经病,卖辣椒的竟不知道自己的辣椒辣还是不辣。见鬼去吧!”
    “无奈,他把一堆辣椒分成两堆,告诉买辣椒的人“有效果吗?”我觉得有点儿意思,问道。
    “嘿!全部搞定,买的卖的,都高兴死了!”
    “……啊?!”。
    朋友一分为二辣椒分堆的高论还未完全吃透,从修鞋匠那里传来了音乐声等,打断我的思路,细听是“……买了汽车又造洋房,家家好风光,喝一杯酒来,喝一杯酒,家家户户好风光……铛!铛!”。
    此时,好像是我在山东考古时的房东老柴在说:还是哈(喝)酒,老弟!
    甚至还有阿子岛香的话:喝-完-了-再-说-吧!
    要劳喜一!

    写到这里,我略感疲惫,想到窗外透透空气。我做了一阵儿眼操,看看树木和天空,眼闭,眼睁,头和双眼感到些许轻松。单位院子里是有四棵法桐的,从南向北数第二棵才碗口粗,可其余几棵均已长到两人合抱的程度,前几年,栽这树的李师傅还健在,他说这些树是他从局里领回来栽上时,这棵小的当时还是最大的呢,三十多年过去了,可它还没其他树的树叉粗。屋漏偏遭连阴雨,前天大风,又将其主枝刮折,并撕去一大片树皮,我从掉皮处可看到树心已经中空,从此,它可能就是一棵没心没肺没脸没皮的树了,我感到惋惜!三棵大的法桐上,不知何时筑了六个鸟窝,南北摆开,十分整齐,但这一冬天,只见鸟窝渐起,不见鸟来居住,是何原因,我没有答案。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是暧冬,可媒体缘引气象部门的预测,说将是百年未见的寒冬,羽绒制品商们关起门来唱歌,唱着价格翻涨!听说要建地铁二号线,我们这一带正好有一个地铁口,这几幢鸟窝,可是鸟的第二套住宅?鸟也察到斯地房产将大大升值吗?我正如此这般赞叹着鸟的好眼力,一位称杨大个的同事急匆匆地告诉我,说日本发生了强地震,他已给在京都的同学刚打过电话,那里震得人直不起腰。好歹通讯未中断,估计不会震到哪儿去,我想。
    我立即上网搜索,可是不得了:日本东北地区以仙台市东为中心,发生理氏8•8级强震。画面上正好切在东北大学内,那里房子都在摇动,人们纷纷向安全地方跑。我隐约看见前不久在东北大访问时路旁的一座砖楼,那楼是一九二三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震裂的楼,后来在上面加上许多条铁箍,等于说是把整个楼捆了一遍,我们开玩笑说,下一次地震这个楼就该退休了,真是无意言中,那座楼又撕裂了几条大口子。还有一个来自日本广播公司NHK的画面,强大的海啸卷起像泥石流一样的物质,迅速吞噬市区、街道、工业区,同时,大水淹没地下森博物馆外的一片民宅,那曾是一片美丽的和式建筑,去年夏天时候,我们旧石器考古的同行,仙台城市大学的佐川正敏先生带我们到该博物馆参观,他从东北大接我们到博物馆,正好路过他的家,那时房子还尚未峻工,佐川说,下次再来,可请我们到他家里做客,还问我们谁会包饺子,可现在的电视画面上,那片宅园已面目全非、美丽不再,一座座建筑像是海里露头的礁石,有的像小船一样在水里漂浮着。而当时,佐川一边驾车,一边兴致盎然地讲道,他家的位置正处在古遗址的边缘上,可保可不保,他去找县厅通融,负责文物的官员说,来得好,你不是考古的吗,你自己挖挖就行了,停了数日,佐川又找县厅那个人,说挖好了,没有文物,那人说,你是考古专家,你说没有就没有吧!就这样他得到使用土地的批复。我不知道佐川的话是否全真,但觉得做个考古学家也挺好的,以后我周围的年轻人,谁说学考古不好,我将以此说教之。地下森遗址考古证明,在两万年前,那里一度是海的一部分,是某个温暖期海侵的结果。于是,我们参观时,就讨论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佐川却说,气候变暖他是最倒楣的一个。意思是,气温升高,南极冰溶化,海面上升,这一带仍回到浅海的状态。佐川又说,涨了水,他就搬到西面山上去住。那边有一座江户时期的古城堡,是为躲避地震和海啸而建的,再向里走,有很多著名的温泉,为古代地震的杰作,现已开发为旅游观光区。

 

 

仙台一角


    看来,“要劳喜一”现时还不能尽情、尽兴,人有旦夕祸福,眼下仙台仍在危难中,我遥祝仙台顶住,所有的朋友无恙!仁慈的上帝呵,三克油!

 

(李占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者:李占扬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