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异域的洞察(一)

发布时间:2011-04-20文章出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作者:郭伟民

异域的洞察(一)                                          

——赴英国、秘鲁、意大利文化遗产考察散记


     
 
    2011年3月,笔者随湖南省文化遗产考察团赴英国、秘鲁、意大利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益良多。现将随行时所写工作日志摘录,供大家参考。
                                   ——郭伟民
 
    3月2日   伦敦
    早餐后,从万豪酒店出发,步行过威斯敏斯特桥,英国的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跃入眼帘。它始建于公元750年,占地8英亩,气势雄伟,外貌典雅,是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筑物。原为英国的王宫,11至16世纪,英国历代国王都居住在这里,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筑中第一个哥特复兴杰作,是当时整个浪漫主义建筑兴盛时期的标志。著名的大笨钟就安置在这个建筑上,准确地向世界发布格林尼治时间。从这里看过去,天际线内的建筑无一不是具有数百年以上的历史。包括国会大厦、唐宁街、白金汉宫等在内的建筑和景观,显示着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这片古老的街区与其说是伦敦的记忆,毋宁说是不列颠王朝统领全球两百年历史的象征。

 

 


图一  国会大厦   

 

  我们参访的第一站是V&A博物馆,这个以维多利亚女王和其丈夫艾伯特名字命名的博物馆,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名的装饰艺术及设计博物馆,创立于1852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刻意经营,成为世界装饰艺术收藏的权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陆续成立的博物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其藏品总数约3百余万件,贯穿3000多年历史,展示各时代物质文化的精华。该馆于1852年收进第一批中国工艺品,此后的150多年,不断积极收藏中国艺术品。该馆亚洲部部长安娜·杰克森向我们一行详细介绍了中国馆和陶瓷馆的情况。从展陈的形式来看,有堆砌之感,显得凌乱而庞杂,我们甚至看到将印有李铁梅像的文革瓷与清乾隆的青花瓷放在一起。恨不能将库房的东西全部码放到展架上来,这与国内博物馆注重形式而虚化内容的理念大相径庭。参观时,馆内不少小学生在临摹,一问,是老师组织的一次课堂教学。将课堂搬到博物馆,是传播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另外,这个博物馆的所有藏品均已数字化处理,观众可以直接通过电子触摸屏了解这个馆内的藏品。

 

 

图二  V&A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

 

    下午参观大英博物馆,它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其收藏的范围极其广泛,藏品的质量在世界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史前至明清,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3万件,这些本来属于中国的珍贵文物,或遭掠夺,或经走私等手段而入藏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就是最直接的证据,它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无论是参观V&A还是大英博物馆,都有一种揪心的疼,这些流落番邦的国之瑰宝,反映了中国一段屈辱的往史。不过,隐痛之余也感欣慰,倘若这些文物存于国内,或许早就毁于不断发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破坏性运动中了。

 


 
    3月3日    巨石阵
    今天考察巨石阵。
    车从城中出发一路西行,经过机场附近,拐往索尔兹伯里的路上,一路可见修剪整齐的坡原篱丛,绿色的小草覆盖着的土地,被树丛分割,这是一些耕作得很好的土地,从圈地运动开始这片靠近伦敦的原野就被圈了起来,如今作为成熟的农庄和牧场,构成极为宝贵的农牧文化景观。
    大约1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了巨石阵。这里是一览无余的大平原,巨石阵所在的地方略高。在其周围直径不到2000米的视域内有若干土堆显现,我推测应该是土墩墓一类的墓葬遗存,向管理人员打听,那些封堆果然是墓葬。东边的一排,据云是“国王”的墓,我推想应该是上层人物的墓葬。巨石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有了巨石阵,才知晓英国史前部落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在不晚于距今5000年建造了早于巨石阵的聚落,距今4500年第一块石头运到了这里,从此开始了建造巨石阵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
    遗址和遗迹本身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遗迹本体是用石块构筑的巨石阵与一道环壕,环壕围绕巨石阵圆周50—80米半径,构成了巨石阵的核心遗迹,石构建筑及其外围用线拉开,观众只能沿拉线外参观,无法进入阵内去触摸石阵,这使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遗迹周围没有任何其他障碍物,全部植上了草皮。在这个巨石阵遗迹本体的周围,围绕着一些有封土的墓(土墩墓),这是以巨石阵为中心的可视范围,其面积大概有数百万平方米,应是巨石阵遗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很好地保护。这个可视范围都植上了草皮,草皮形成了平原上的草地,放牧着羊,应该是适应遗产地的一种保护与发展措施。

 

 


图三  巨石阵

 
  为体现遗存真实性保护的原则,相关的附属设施尽量简单。原以为到巨石阵来参观的人数不少,按道理应该建有相当规模的接待中心,但是这里的建筑相当简洁。停车场不大,参观处的入口也仅有两道很小的栅栏,入口处有一个小商店,出售与巨石阵相关的商品,包括印有巨石阵的纪念品和相关介绍巨石阵的书籍。买票后参观,从入口到石构群之间有一个地下通道(通道之上是公路),通道两侧有简单的绘画,描绘了建造巨石阵的过程。这些设施都很不起眼,完全没有喧宾夺主之感,说明将遗存本体置于展示的至高地位是其基本理念。
  这里另一个特点是导览介绍有讲究。买票入口后,就有管理人员分发语音导览器,按99号即是中文播音,介绍巨石阵的基本情况,参观时按重要展示点的号码,导览器内就会播放与正在参观的遗迹点的相关情况。这点就像国内的相关博物馆,通过对重要遗迹的语音导览来了解参观点的内容,而无需讲解员。这使我想到在我们的遗址展示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将这个作为参考,对于重要遗迹点的介绍使用语音导览系统,让观众看到某座房子或者某个作坊的基址就能直接通过导览器了解该遗迹的内容。日本的遗迹三维虚拟重建所提供的立体眼镜应该也是同一个道理。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异域的洞察(一)

发布时间:2011-04-20

异域的洞察(一)                                          

——赴英国、秘鲁、意大利文化遗产考察散记


     
 
    2011年3月,笔者随湖南省文化遗产考察团赴英国、秘鲁、意大利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益良多。现将随行时所写工作日志摘录,供大家参考。
                                   ——郭伟民
 
    3月2日   伦敦
    早餐后,从万豪酒店出发,步行过威斯敏斯特桥,英国的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跃入眼帘。它始建于公元750年,占地8英亩,气势雄伟,外貌典雅,是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筑物。原为英国的王宫,11至16世纪,英国历代国王都居住在这里,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筑中第一个哥特复兴杰作,是当时整个浪漫主义建筑兴盛时期的标志。著名的大笨钟就安置在这个建筑上,准确地向世界发布格林尼治时间。从这里看过去,天际线内的建筑无一不是具有数百年以上的历史。包括国会大厦、唐宁街、白金汉宫等在内的建筑和景观,显示着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这片古老的街区与其说是伦敦的记忆,毋宁说是不列颠王朝统领全球两百年历史的象征。

 

 


图一  国会大厦   

 

  我们参访的第一站是V&A博物馆,这个以维多利亚女王和其丈夫艾伯特名字命名的博物馆,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名的装饰艺术及设计博物馆,创立于1852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刻意经营,成为世界装饰艺术收藏的权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陆续成立的博物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其藏品总数约3百余万件,贯穿3000多年历史,展示各时代物质文化的精华。该馆于1852年收进第一批中国工艺品,此后的150多年,不断积极收藏中国艺术品。该馆亚洲部部长安娜·杰克森向我们一行详细介绍了中国馆和陶瓷馆的情况。从展陈的形式来看,有堆砌之感,显得凌乱而庞杂,我们甚至看到将印有李铁梅像的文革瓷与清乾隆的青花瓷放在一起。恨不能将库房的东西全部码放到展架上来,这与国内博物馆注重形式而虚化内容的理念大相径庭。参观时,馆内不少小学生在临摹,一问,是老师组织的一次课堂教学。将课堂搬到博物馆,是传播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另外,这个博物馆的所有藏品均已数字化处理,观众可以直接通过电子触摸屏了解这个馆内的藏品。

 

 

图二  V&A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

 

    下午参观大英博物馆,它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其收藏的范围极其广泛,藏品的质量在世界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史前至明清,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3万件,这些本来属于中国的珍贵文物,或遭掠夺,或经走私等手段而入藏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就是最直接的证据,它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无论是参观V&A还是大英博物馆,都有一种揪心的疼,这些流落番邦的国之瑰宝,反映了中国一段屈辱的往史。不过,隐痛之余也感欣慰,倘若这些文物存于国内,或许早就毁于不断发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破坏性运动中了。

 


 
    3月3日    巨石阵
    今天考察巨石阵。
    车从城中出发一路西行,经过机场附近,拐往索尔兹伯里的路上,一路可见修剪整齐的坡原篱丛,绿色的小草覆盖着的土地,被树丛分割,这是一些耕作得很好的土地,从圈地运动开始这片靠近伦敦的原野就被圈了起来,如今作为成熟的农庄和牧场,构成极为宝贵的农牧文化景观。
    大约1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了巨石阵。这里是一览无余的大平原,巨石阵所在的地方略高。在其周围直径不到2000米的视域内有若干土堆显现,我推测应该是土墩墓一类的墓葬遗存,向管理人员打听,那些封堆果然是墓葬。东边的一排,据云是“国王”的墓,我推想应该是上层人物的墓葬。巨石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有了巨石阵,才知晓英国史前部落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在不晚于距今5000年建造了早于巨石阵的聚落,距今4500年第一块石头运到了这里,从此开始了建造巨石阵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
    遗址和遗迹本身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遗迹本体是用石块构筑的巨石阵与一道环壕,环壕围绕巨石阵圆周50—80米半径,构成了巨石阵的核心遗迹,石构建筑及其外围用线拉开,观众只能沿拉线外参观,无法进入阵内去触摸石阵,这使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遗迹周围没有任何其他障碍物,全部植上了草皮。在这个巨石阵遗迹本体的周围,围绕着一些有封土的墓(土墩墓),这是以巨石阵为中心的可视范围,其面积大概有数百万平方米,应是巨石阵遗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很好地保护。这个可视范围都植上了草皮,草皮形成了平原上的草地,放牧着羊,应该是适应遗产地的一种保护与发展措施。

 

 


图三  巨石阵

 
  为体现遗存真实性保护的原则,相关的附属设施尽量简单。原以为到巨石阵来参观的人数不少,按道理应该建有相当规模的接待中心,但是这里的建筑相当简洁。停车场不大,参观处的入口也仅有两道很小的栅栏,入口处有一个小商店,出售与巨石阵相关的商品,包括印有巨石阵的纪念品和相关介绍巨石阵的书籍。买票后参观,从入口到石构群之间有一个地下通道(通道之上是公路),通道两侧有简单的绘画,描绘了建造巨石阵的过程。这些设施都很不起眼,完全没有喧宾夺主之感,说明将遗存本体置于展示的至高地位是其基本理念。
  这里另一个特点是导览介绍有讲究。买票入口后,就有管理人员分发语音导览器,按99号即是中文播音,介绍巨石阵的基本情况,参观时按重要展示点的号码,导览器内就会播放与正在参观的遗迹点的相关情况。这点就像国内的相关博物馆,通过对重要遗迹的语音导览来了解参观点的内容,而无需讲解员。这使我想到在我们的遗址展示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将这个作为参考,对于重要遗迹点的介绍使用语音导览系统,让观众看到某座房子或者某个作坊的基址就能直接通过导览器了解该遗迹的内容。日本的遗迹三维虚拟重建所提供的立体眼镜应该也是同一个道理。
(未完待续)

作者:郭伟民

文章出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