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外考古绘图教什么——考古绘图的艺术和教学

发布时间:2014-10-30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秦岭

   最近关于考古绘图的网上讨论颇为热闹,精美的线图也成为考古学生们相继转发的热帖。在此凑个热闹,粗略介绍国外考古绘图训练的一些状况,主要是想谈谈本人对考古绘图的认识。
   
  什么是考古绘图,这个问题恐怕是没有统一答案的。从绘图对象分,有不同材质的各种文物;有不同时代的各类遗迹;还有学生看都未必能看明白了的地层剖面。从绘图尺度上说,大到古代建筑石窟寺;小到需要放大绘制的玉器纹饰;甚至得算上植物种子、地层微结构。从绘图手段讲,三角板、铅笔、米格纸的传统方法仍在沿用;各种计算机成图软件和三维扫描技术也层出不穷;碰上圈内有名的“老法师”,真弧、转印纸、CA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兵器”。真要把这些内容都放到一门课上讲,不说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恐怕也没有老师敢说自己教得了。
   
  那么国外是如何教学生“考古绘图”的呢。笔者有在日本、英国参与教学实践的经历,也为此认真采访了美国、波兰等地同行。有趣的事实是,“如何教”这件事并不存在国家地区间的差异,更多是每个院校不同的选择。有专门开设考古绘图课的;也有把这个教学内容放到不同课程里面的;甚至有完全不教,任凭学生在实习中各自修行的例子。究其原因,恐怕跟不同的培养目标有关系。想培养通才全才的地方,考古绘图就是一门必修课。认为本科教育只是基础兴趣的培养,专门技能需在进一步深造中习得,有这样的理念就会把相关训练拆分到各自的研究课程里面,比如选个罗马考古就包括学画罗马陶罐子。更多的情况是折中的,通常在田野考古学或者博物馆实习课中安排三到四课时的绘图内容,要求不过是画一两件文物有个感性认识,甚至在日本很多高校,会去百元店买些成本不高的小盘子来练练手。也有一种折中方法,是把所有的记录手段放在一门课里,教一些器物绘图,一些遗迹测绘,一些航片识读,甚至一些摄影和拓片。无论何种课程设计,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任何国家的学生真的能通过课堂教学来掌握“考古绘图”这项专业技能——这恐怕是各国教授的一致结论。进一步的共识,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
   
  然而说到实践,国外跟我们的情况就差别挺大。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会占用本科阶段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来统一进行田野训练和室内整理(陶器),因此我们也是在检验所有本科学考古的孩子“考古绘图”的基本技能。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有如此高比例的技工参与具体的田野记录和器物绘图工作,因此学生毕业工作后更没有练手的机会,常常被批评还不如技工画得好。国外大多数情况则是,愿意将来去考古公司工作的,会跑不同的发掘项目,在田野中习得更多绘图的规则和技巧;愿意去博物馆的,则申请去做藏品实习生,跟志愿者一起进行器物绘图的训练;而其他各类所谓“考古学科学”的研究者,则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从此与“考古绘图”无关。也因此,当我跟国外学者提出“考古绘图”训练匮乏的问题时,很多人并没有国内同行这么多的感慨。放在考古学科发展的前景下看,“考古绘图”变得不那么基础和重要了吗?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一、随着考古学科内部的专业化,已经不是所有的考古专业都会涉及“考古绘图”;二、随着从业人员的增长和内部分工,大多数研究者不再需要自己进行考古绘图;三、随着公众考古和数字化的发展,考古绘图不再是唯一的或者最主要的成果发布形式。
   
  既然如此,在学校我们应该教什么才不算白教呢?我建议,不妨先把考古绘图分个不同层次再接着说。
   
  第一层次,考古绘图是一种语言。语言最基本的作用是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考古绘图就是考古学者用来记录和表达特定对象的语言。同时,它又不是唯一的语言,准确的运用拓片、照片往往可以让“一切尽在不言中”。从这个层次上认识,在本科阶段,需要教的首先是如何读懂这种语言,其次是掌握这种语言的基础和标准,而不是奢求人人写出一篇美文。能画出一模一样漂亮的罐子,不再是考古绘图基础教学的目标;理解考古绘图作为记录手段的作用,能评判图画的对不对,这会是本科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层次,考古绘图就是考古学研究。语言不仅有交流的功能,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考古绘图就是考古学者研究过程中的有效工具。这即是我们常说的“看见什么画什么”。从这个层次讲,又没有统一的考古绘图标准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深度和角度反映在研究者的绘图中。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建议根据不同的研究专业加强相关的绘图训练,这不仅仅指让研究玉器铜器的画画器物纹饰,包括做文物保护的画画保存状况,做古代工艺的画画垫片范缝,做田野调查的画画古地貌复原。当研究生们都能掌握好考古绘图这种工具,将之视为研究过程的利器,我们就不会抱怨带学生出去参观时拿出纸笔的少,拿出相机刷刷就过的现象了。
   
  第三层次,考古绘图是一种艺术。正如人类可以用语言描绘音乐一样,考古学家可以用绘图来表现文物建筑之美,有些美往往是实物上看不清楚,照片上不够明显,遗址上不能直接看到的。文化遗产的公众属性给了当代考古学家发挥的余地,考古绘图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点上还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学生看到漂亮的线图,惊叹之余或要求开素描课、或要求拜师学艺,殊不知这门艺术是建立在特殊的语言和研究基础上,哪是练练素描就画的出来的。到这个层次,已无教学可言,均看个人修为。
 
  总之,如果能在教学中拉开上述考古绘图的层次性,拆分不同学习阶段对考古绘图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或许能更好地解决要不要开绘图课,以及绘图课应该教什么的问题。从私心上,只有开拓和鼓励考古绘图的层次性,才不至于在学科发展的前景中,使它失去最基本的位置。
 
   (全文来源:《中国文物报》2014年10月24日5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国外考古绘图教什么——考古绘图的艺术和教学

发布时间:2014-10-30

   最近关于考古绘图的网上讨论颇为热闹,精美的线图也成为考古学生们相继转发的热帖。在此凑个热闹,粗略介绍国外考古绘图训练的一些状况,主要是想谈谈本人对考古绘图的认识。
   
  什么是考古绘图,这个问题恐怕是没有统一答案的。从绘图对象分,有不同材质的各种文物;有不同时代的各类遗迹;还有学生看都未必能看明白了的地层剖面。从绘图尺度上说,大到古代建筑石窟寺;小到需要放大绘制的玉器纹饰;甚至得算上植物种子、地层微结构。从绘图手段讲,三角板、铅笔、米格纸的传统方法仍在沿用;各种计算机成图软件和三维扫描技术也层出不穷;碰上圈内有名的“老法师”,真弧、转印纸、CA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兵器”。真要把这些内容都放到一门课上讲,不说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恐怕也没有老师敢说自己教得了。
   
  那么国外是如何教学生“考古绘图”的呢。笔者有在日本、英国参与教学实践的经历,也为此认真采访了美国、波兰等地同行。有趣的事实是,“如何教”这件事并不存在国家地区间的差异,更多是每个院校不同的选择。有专门开设考古绘图课的;也有把这个教学内容放到不同课程里面的;甚至有完全不教,任凭学生在实习中各自修行的例子。究其原因,恐怕跟不同的培养目标有关系。想培养通才全才的地方,考古绘图就是一门必修课。认为本科教育只是基础兴趣的培养,专门技能需在进一步深造中习得,有这样的理念就会把相关训练拆分到各自的研究课程里面,比如选个罗马考古就包括学画罗马陶罐子。更多的情况是折中的,通常在田野考古学或者博物馆实习课中安排三到四课时的绘图内容,要求不过是画一两件文物有个感性认识,甚至在日本很多高校,会去百元店买些成本不高的小盘子来练练手。也有一种折中方法,是把所有的记录手段放在一门课里,教一些器物绘图,一些遗迹测绘,一些航片识读,甚至一些摄影和拓片。无论何种课程设计,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任何国家的学生真的能通过课堂教学来掌握“考古绘图”这项专业技能——这恐怕是各国教授的一致结论。进一步的共识,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
   
  然而说到实践,国外跟我们的情况就差别挺大。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会占用本科阶段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来统一进行田野训练和室内整理(陶器),因此我们也是在检验所有本科学考古的孩子“考古绘图”的基本技能。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有如此高比例的技工参与具体的田野记录和器物绘图工作,因此学生毕业工作后更没有练手的机会,常常被批评还不如技工画得好。国外大多数情况则是,愿意将来去考古公司工作的,会跑不同的发掘项目,在田野中习得更多绘图的规则和技巧;愿意去博物馆的,则申请去做藏品实习生,跟志愿者一起进行器物绘图的训练;而其他各类所谓“考古学科学”的研究者,则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从此与“考古绘图”无关。也因此,当我跟国外学者提出“考古绘图”训练匮乏的问题时,很多人并没有国内同行这么多的感慨。放在考古学科发展的前景下看,“考古绘图”变得不那么基础和重要了吗?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一、随着考古学科内部的专业化,已经不是所有的考古专业都会涉及“考古绘图”;二、随着从业人员的增长和内部分工,大多数研究者不再需要自己进行考古绘图;三、随着公众考古和数字化的发展,考古绘图不再是唯一的或者最主要的成果发布形式。
   
  既然如此,在学校我们应该教什么才不算白教呢?我建议,不妨先把考古绘图分个不同层次再接着说。
   
  第一层次,考古绘图是一种语言。语言最基本的作用是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考古绘图就是考古学者用来记录和表达特定对象的语言。同时,它又不是唯一的语言,准确的运用拓片、照片往往可以让“一切尽在不言中”。从这个层次上认识,在本科阶段,需要教的首先是如何读懂这种语言,其次是掌握这种语言的基础和标准,而不是奢求人人写出一篇美文。能画出一模一样漂亮的罐子,不再是考古绘图基础教学的目标;理解考古绘图作为记录手段的作用,能评判图画的对不对,这会是本科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层次,考古绘图就是考古学研究。语言不仅有交流的功能,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考古绘图就是考古学者研究过程中的有效工具。这即是我们常说的“看见什么画什么”。从这个层次讲,又没有统一的考古绘图标准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深度和角度反映在研究者的绘图中。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建议根据不同的研究专业加强相关的绘图训练,这不仅仅指让研究玉器铜器的画画器物纹饰,包括做文物保护的画画保存状况,做古代工艺的画画垫片范缝,做田野调查的画画古地貌复原。当研究生们都能掌握好考古绘图这种工具,将之视为研究过程的利器,我们就不会抱怨带学生出去参观时拿出纸笔的少,拿出相机刷刷就过的现象了。
   
  第三层次,考古绘图是一种艺术。正如人类可以用语言描绘音乐一样,考古学家可以用绘图来表现文物建筑之美,有些美往往是实物上看不清楚,照片上不够明显,遗址上不能直接看到的。文化遗产的公众属性给了当代考古学家发挥的余地,考古绘图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点上还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学生看到漂亮的线图,惊叹之余或要求开素描课、或要求拜师学艺,殊不知这门艺术是建立在特殊的语言和研究基础上,哪是练练素描就画的出来的。到这个层次,已无教学可言,均看个人修为。
 
  总之,如果能在教学中拉开上述考古绘图的层次性,拆分不同学习阶段对考古绘图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或许能更好地解决要不要开绘图课,以及绘图课应该教什么的问题。从私心上,只有开拓和鼓励考古绘图的层次性,才不至于在学科发展的前景中,使它失去最基本的位置。
 
   (全文来源:《中国文物报》2014年10月24日5版)

 

 

作者:秦岭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