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相思与期许:张光直的商丘考古梦

发布时间:2017-11-03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侯卫东
  “豫东考古与夏商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上午在商丘博物馆开幕,会议的缘起是纪念商丘宋城发现二十周年及《豫东考古报告》的出版发行。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教授1989年吁请在商丘地区开展田野考古工作,以考古学的方法在商丘寻找早商文化、先商文化和商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合作的中美商丘考古项目1990年启动,1997年主要田野工作结束,中方领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长寿,美方领队为张光直。春秋时期宋国都城就是中美商丘考古队发现的,商丘考古项目的成果结集为《豫东考古报告》(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张光直先生2001年已经作古,中美商丘考古队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先生在这次会议上的演讲为《离别与相思》,饱含对张光直先生及其发起的商丘考古项目的无限深情,令人想起很多往事。2002年笔者读大学二年级时开始阅读张光直作品集,用两年时间读了张光直先生的大部分著作,如果说“我是读着张光直的书成长的”,绝没有自高身价的意思。2012年冬季笔者博士中期考试的题目有一个是《张光直发起的商丘考古项目述评》,当时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准备这个题目,后来反复修改增删,以《商丘区域考古研究述评》为题发表(《华夏考古》2016年4期)。这篇文章的初稿请唐际根先生审阅指教,想不到唐先生曾以同样的主题发表过演讲,博士导师出的题目竟与硕士导师的题目撞了,这样的巧合也算是缘分了。2017年年初开始,重读张光直作品集,拟写“张光直作品选读”系列札记,对张光直先生的著作和学术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增崇敬之情。十余年来,听很多师长讲述张光直先生的故事,常常心向往之。

  从张光直先生的著作和生平事迹中可知,在商丘寻找早商文化、先商文化和商城是他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中美商丘考古队队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荆志淳先生说,商丘考古项目是张光直先生一生的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田野考古项目,张先生为此花了许多心思和精力;发现宋城时,张先生在病重的情况下依然来到商丘。中美商丘考古队队员、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系教授慕容杰先生说,商丘考古项目为张光直先生的一生之梦,张先生晚年重病在身时依然通过电话了解商丘的考古发现。张光直先生平生最关注的是商文明,他最重要的学术成就也是对商文明的研究,商丘与早商、先商和商城的关系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张光直先生实现了在商丘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梦想,宋城的发现也让他看到了寻找商城的希望,却因他重病缠身及经费不继等问题而中断了田野考古工作。虽然终其一生未在商丘找到商城,但张光直先生的商丘考古梦并没有破灭,而是更加坚信商丘存在“商城”。

  中美商丘考古项目是中国考古学史上浓重的一笔,在1990年代就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性和学术贡献日益彰显,笔者在《商丘区域考古研究述评》中有详细论述。荆志淳先生指出,张光直先生在商丘考古项目中强调方法论,调查后决定采用沉积学和土壤地貌学的基本原理,目的是了解商丘地区的地貌变化及古代地貌,弄清应该在哪个地层中找商代早期及更早的遗址,宋城的发现说明他推崇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唐际根先生提出,商丘考古项目主要有三大贡献:一是建立了本地汉代以前的地貌,本地早期大型聚落一定建在平地上而非岗坡上;二是建立了本地仰韶时期到晚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三是宋城的发现填补了东周考古的重要空白。中美商丘考古队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天麟先生指出,从柘城山台寺的考古材料可以看出商丘的龙山文化有本地特点,许多文化传统不一定是从山东来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先生认为中美商丘考古项目对中国考古学尤其是田野考古影响重大,从项目设计到田野工作都贯穿了张光直先生的田野考古理念,最突出的为多学科考古;张先生在北京大学讲学时专门讲授了聚落考古问题,此前中国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聚落考古,聚落考古思想对中国考古产生了重大影响。中美商丘考古项目训练了很多考古学家,多学科考古和聚落考古的思想对中国考古学影响深远,很多学者感念张光直先生及其发起的商丘考古项目,无尽“相思”在心头。

  中美商丘考古项目的田野工作结束近二十年了,考古报告的出版再度引起学界对商丘考古的热议,当年的老队员们对商丘的“商城”充满期许,实际上也是张光直商丘考古梦仍未了的体现。高天麟先生提出,宋城西墙南端最下面的夯土中包含的陶片比山东龙山文化晚、比殷墟时期早,通过宋城的发掘有希望找到商城。荆志淳先生充满信心地指出,商代考古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关注早期城市的形成机制和性质,宋城最底下的地层最早可能为二里头时期、最晚为商代,宋城很可能是在此前的城址上建立起来的,在商丘有可能找到更早的城市。唐际根先生提出,豫东考古基本解决了商文化和岳石文化的交替关系。慕容杰先生认为,如果能够找到合适地点发掘到10米至12米深,有可能找到早商文化的直接线索;资金和技术已不再是问题,缺的只是合适时机(曹凯、桂娟、孙清清:《中美首个联合田野考古项目20年后发布成果》,新华社客户端2017年9月23日发布)。言谈举止间可以想见中美商丘考古队当年面临的重重困难,重启商丘考古项目也成了他们现在共同的心愿,在商丘能找到“商城”或相当于早商、先商时期的城市是他们共同的信念。(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11月3日7版)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相思与期许:张光直的商丘考古梦

发布时间:2017-11-03

  “豫东考古与夏商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上午在商丘博物馆开幕,会议的缘起是纪念商丘宋城发现二十周年及《豫东考古报告》的出版发行。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教授1989年吁请在商丘地区开展田野考古工作,以考古学的方法在商丘寻找早商文化、先商文化和商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合作的中美商丘考古项目1990年启动,1997年主要田野工作结束,中方领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长寿,美方领队为张光直。春秋时期宋国都城就是中美商丘考古队发现的,商丘考古项目的成果结集为《豫东考古报告》(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张光直先生2001年已经作古,中美商丘考古队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先生在这次会议上的演讲为《离别与相思》,饱含对张光直先生及其发起的商丘考古项目的无限深情,令人想起很多往事。2002年笔者读大学二年级时开始阅读张光直作品集,用两年时间读了张光直先生的大部分著作,如果说“我是读着张光直的书成长的”,绝没有自高身价的意思。2012年冬季笔者博士中期考试的题目有一个是《张光直发起的商丘考古项目述评》,当时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准备这个题目,后来反复修改增删,以《商丘区域考古研究述评》为题发表(《华夏考古》2016年4期)。这篇文章的初稿请唐际根先生审阅指教,想不到唐先生曾以同样的主题发表过演讲,博士导师出的题目竟与硕士导师的题目撞了,这样的巧合也算是缘分了。2017年年初开始,重读张光直作品集,拟写“张光直作品选读”系列札记,对张光直先生的著作和学术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增崇敬之情。十余年来,听很多师长讲述张光直先生的故事,常常心向往之。

  从张光直先生的著作和生平事迹中可知,在商丘寻找早商文化、先商文化和商城是他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中美商丘考古队队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荆志淳先生说,商丘考古项目是张光直先生一生的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田野考古项目,张先生为此花了许多心思和精力;发现宋城时,张先生在病重的情况下依然来到商丘。中美商丘考古队队员、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系教授慕容杰先生说,商丘考古项目为张光直先生的一生之梦,张先生晚年重病在身时依然通过电话了解商丘的考古发现。张光直先生平生最关注的是商文明,他最重要的学术成就也是对商文明的研究,商丘与早商、先商和商城的关系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张光直先生实现了在商丘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梦想,宋城的发现也让他看到了寻找商城的希望,却因他重病缠身及经费不继等问题而中断了田野考古工作。虽然终其一生未在商丘找到商城,但张光直先生的商丘考古梦并没有破灭,而是更加坚信商丘存在“商城”。

  中美商丘考古项目是中国考古学史上浓重的一笔,在1990年代就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性和学术贡献日益彰显,笔者在《商丘区域考古研究述评》中有详细论述。荆志淳先生指出,张光直先生在商丘考古项目中强调方法论,调查后决定采用沉积学和土壤地貌学的基本原理,目的是了解商丘地区的地貌变化及古代地貌,弄清应该在哪个地层中找商代早期及更早的遗址,宋城的发现说明他推崇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唐际根先生提出,商丘考古项目主要有三大贡献:一是建立了本地汉代以前的地貌,本地早期大型聚落一定建在平地上而非岗坡上;二是建立了本地仰韶时期到晚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三是宋城的发现填补了东周考古的重要空白。中美商丘考古队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天麟先生指出,从柘城山台寺的考古材料可以看出商丘的龙山文化有本地特点,许多文化传统不一定是从山东来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先生认为中美商丘考古项目对中国考古学尤其是田野考古影响重大,从项目设计到田野工作都贯穿了张光直先生的田野考古理念,最突出的为多学科考古;张先生在北京大学讲学时专门讲授了聚落考古问题,此前中国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聚落考古,聚落考古思想对中国考古产生了重大影响。中美商丘考古项目训练了很多考古学家,多学科考古和聚落考古的思想对中国考古学影响深远,很多学者感念张光直先生及其发起的商丘考古项目,无尽“相思”在心头。

  中美商丘考古项目的田野工作结束近二十年了,考古报告的出版再度引起学界对商丘考古的热议,当年的老队员们对商丘的“商城”充满期许,实际上也是张光直商丘考古梦仍未了的体现。高天麟先生提出,宋城西墙南端最下面的夯土中包含的陶片比山东龙山文化晚、比殷墟时期早,通过宋城的发掘有希望找到商城。荆志淳先生充满信心地指出,商代考古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关注早期城市的形成机制和性质,宋城最底下的地层最早可能为二里头时期、最晚为商代,宋城很可能是在此前的城址上建立起来的,在商丘有可能找到更早的城市。唐际根先生提出,豫东考古基本解决了商文化和岳石文化的交替关系。慕容杰先生认为,如果能够找到合适地点发掘到10米至12米深,有可能找到早商文化的直接线索;资金和技术已不再是问题,缺的只是合适时机(曹凯、桂娟、孙清清:《中美首个联合田野考古项目20年后发布成果》,新华社客户端2017年9月23日发布)。言谈举止间可以想见中美商丘考古队当年面临的重重困难,重启商丘考古项目也成了他们现在共同的心愿,在商丘能找到“商城”或相当于早商、先商时期的城市是他们共同的信念。(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11月3日7版)

责编:韩翰

作者:侯卫东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