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会志·序

发布时间:2019-03-12文章出处:“赛博古”微信号作者:王巍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于2016年5月21~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来自中国、埃及、印度、洪都拉斯、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学者和媒体朋友近千人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以前所未有的盛大规模、颇具特色的办会理念和精心周密的组织安排取得了圆满成功,成为新世纪中国考古学界的一次盛会。    

  中国考古学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在夏鼐、苏秉琦、宿白、徐苹芳、张忠培等老一辈考古学家的主持下,每年召开考古学年会,就中国考古学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促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时年会讨论的内容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宋元明清,会期一般两到三天,讨论的内容比较宽泛,互动性和交流的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参加会议的人员多限于正式代表,人数往往六七十人,最多也只有百人左右,许多考古学者终其一生都没有参加过考古学会的年会。    

  中国考古学会2013年换届以来,特别是第六届理事会成立以来,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考古学会的优良传统,我们与时俱进,调整改革。按照研究领域先后成立了16个专业委员会,由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在各领域领导、组织学术研究的作用,使中国考古学会引领、组织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得到了大大加强。改变每年一次年会的做法,改为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中国考古学大会,大会由各专业委员会分别组织本领域的研究、本领域学者的论文发表和具体研讨,深化了各领域的考古学研究。同时,各专业委员会可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召开数次学术会议,及时有效地引导本领域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改变以往考古学年会参会代表限于国内大陆学者的局面,积极邀请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学者参与,充分表现了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加强与国外学术界交流的态势和愿望。设置了中国考古学终身成就奖、中国考古学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中国考古学会青年学者奖(金爵奖),同时各专业委员会也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了相关奖项。目前,中国考古学会设置的所有奖项在每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召开前评选一次。中国考古学会青年学者奖(金爵奖)的设置,旨在鼓励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使中国考古学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以前考古学会的年会多是闭门会议,偶尔会有一些媒体朋友参与。这次我们的会场面向社会开放,同时设置了十几场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考古讲座,让一流的考古学家讲述中国考古学,大大拉进来考古学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也是中国考古学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重要体现和行动。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之所以选择在河南召开,这是因为河南所在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夏商周王朝的王都所在地,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核心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开端,1928年开始的安阳殷墟的持续发掘掀起了河南考古的一个高潮,河南考古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所中断外,已经持续进行了70多年,基础雄厚、成果丰硕。此外河南省特别是郑州市的文物考古同行们,非常热心支持中国考古学会的事业,积极踊跃地申请成为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举办地。上述种种因素促使我们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的成功举办来之不易,回顾整个过程,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为国内外考古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参加此次大会的国外学者,既有来自北美洲、欧洲、东亚地区与中国学者交流密切的老朋友,也有来自非洲、南亚、中亚地区与中国学者交流逐渐增多的新面孔。中国学者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洪都拉斯、俄罗斯、蒙古国等国正在与国外同行开展联合考古发掘,即将赴印度、埃及等国开展新的考古发掘项目。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上,既有中国学者介绍在国内外从事考古发掘的收获,也有国外学者介绍本国考古发掘的成果,会议期间大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无论是共识还是分歧,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中国考古学大会这样一个日趋国际化平台的重要性。 

参观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第二,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为中国考古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机会。1921年仰韶村发掘,此后中国学者在安阳殷墟、北京周口店等地发掘,其成果逐渐为国外学者所了解。1949年以后,中国考古学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考古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发掘理念和发掘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中国考古学的发掘成果和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引起国外学术界的关注。2013年以来,每两年我们在上海举办一次“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在每届论坛的世界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的评选活动中,中国学者的考古发掘项目和研究成果均有入选。此次考古学大会上,中国学者的发掘项目和最新研究成果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         

  第三,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契机。中国考古学虽然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依然制约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如一些学者注重国内研究、忽视国外研究的情况依然存在;考古学依然是一门没有被社会大众了解和熟悉的学科;在一些地区,考古学与科学技术、遗产保护的结合仍然不够紧密。此次考古学大会上,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等专委会的分组讨论、公共考古讲座的举办等都引起了与会学者、相关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的成功举办,中国考古学将进入一个精益求精、科技创新与遗产保护并行的新时代。 

青年学者圆桌会议

  此次考古学大会的主题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目前,中国正处在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借助于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成功举办的东风,中国考古学在所有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不但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而且也会为世界考古学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王蕾 摘编自 中国考古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 编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会志》之“序”。内容有删节、调整。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会志·序

发布时间:2019-03-12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于2016年5月21~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来自中国、埃及、印度、洪都拉斯、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学者和媒体朋友近千人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以前所未有的盛大规模、颇具特色的办会理念和精心周密的组织安排取得了圆满成功,成为新世纪中国考古学界的一次盛会。    

  中国考古学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在夏鼐、苏秉琦、宿白、徐苹芳、张忠培等老一辈考古学家的主持下,每年召开考古学年会,就中国考古学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促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时年会讨论的内容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宋元明清,会期一般两到三天,讨论的内容比较宽泛,互动性和交流的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参加会议的人员多限于正式代表,人数往往六七十人,最多也只有百人左右,许多考古学者终其一生都没有参加过考古学会的年会。    

  中国考古学会2013年换届以来,特别是第六届理事会成立以来,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考古学会的优良传统,我们与时俱进,调整改革。按照研究领域先后成立了16个专业委员会,由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在各领域领导、组织学术研究的作用,使中国考古学会引领、组织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得到了大大加强。改变每年一次年会的做法,改为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中国考古学大会,大会由各专业委员会分别组织本领域的研究、本领域学者的论文发表和具体研讨,深化了各领域的考古学研究。同时,各专业委员会可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召开数次学术会议,及时有效地引导本领域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改变以往考古学年会参会代表限于国内大陆学者的局面,积极邀请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学者参与,充分表现了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加强与国外学术界交流的态势和愿望。设置了中国考古学终身成就奖、中国考古学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中国考古学会青年学者奖(金爵奖),同时各专业委员会也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了相关奖项。目前,中国考古学会设置的所有奖项在每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召开前评选一次。中国考古学会青年学者奖(金爵奖)的设置,旨在鼓励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使中国考古学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以前考古学会的年会多是闭门会议,偶尔会有一些媒体朋友参与。这次我们的会场面向社会开放,同时设置了十几场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考古讲座,让一流的考古学家讲述中国考古学,大大拉进来考古学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也是中国考古学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重要体现和行动。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之所以选择在河南召开,这是因为河南所在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夏商周王朝的王都所在地,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核心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开端,1928年开始的安阳殷墟的持续发掘掀起了河南考古的一个高潮,河南考古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所中断外,已经持续进行了70多年,基础雄厚、成果丰硕。此外河南省特别是郑州市的文物考古同行们,非常热心支持中国考古学会的事业,积极踊跃地申请成为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举办地。上述种种因素促使我们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的成功举办来之不易,回顾整个过程,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为国内外考古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参加此次大会的国外学者,既有来自北美洲、欧洲、东亚地区与中国学者交流密切的老朋友,也有来自非洲、南亚、中亚地区与中国学者交流逐渐增多的新面孔。中国学者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洪都拉斯、俄罗斯、蒙古国等国正在与国外同行开展联合考古发掘,即将赴印度、埃及等国开展新的考古发掘项目。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上,既有中国学者介绍在国内外从事考古发掘的收获,也有国外学者介绍本国考古发掘的成果,会议期间大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无论是共识还是分歧,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中国考古学大会这样一个日趋国际化平台的重要性。 

参观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第二,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为中国考古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机会。1921年仰韶村发掘,此后中国学者在安阳殷墟、北京周口店等地发掘,其成果逐渐为国外学者所了解。1949年以后,中国考古学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考古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发掘理念和发掘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中国考古学的发掘成果和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引起国外学术界的关注。2013年以来,每两年我们在上海举办一次“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在每届论坛的世界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的评选活动中,中国学者的考古发掘项目和研究成果均有入选。此次考古学大会上,中国学者的发掘项目和最新研究成果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         

  第三,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契机。中国考古学虽然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依然制约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如一些学者注重国内研究、忽视国外研究的情况依然存在;考古学依然是一门没有被社会大众了解和熟悉的学科;在一些地区,考古学与科学技术、遗产保护的结合仍然不够紧密。此次考古学大会上,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等专委会的分组讨论、公共考古讲座的举办等都引起了与会学者、相关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的成功举办,中国考古学将进入一个精益求精、科技创新与遗产保护并行的新时代。 

青年学者圆桌会议

  此次考古学大会的主题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目前,中国正处在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借助于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成功举办的东风,中国考古学在所有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不但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而且也会为世界考古学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王蕾 摘编自 中国考古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 编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会志》之“序”。内容有删节、调整。

责编:韩翰

作者:王巍

文章出处:“赛博古”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