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金印国家群的时代——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中文版序

发布时间:2019-05-2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我很高兴广大的中国读者,能够藉由《金印国家群的时代——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中文版的出版,认识并理解开拓了与中国正式交流的古代日本(倭)人所拥有的智慧和付出的努力,以及古代日本与汉代中国的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日本向中国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如在奈良时代(8世纪),日本积极推进中国化的进程,仿效中国长安城建设日本平城京;以唐律为基础制定大宝律令;引入中国首都与地方相互连通的驿站制度;仿效“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开创日本的货币经济制度;编纂《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国史;以唐服为基础制定日本的官服制度等。那时的日本可以说是一个“迷你中国”。

  最早的“中国化”始于弥生时代(约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初期),以水稻耕作技术的传入为开端。水稻耕作技术虽然是经由更早中国化的朝鲜半岛间接传入日本的,但是在初夏时对水田进行整治、到了秋季在金色的稻田里收获成熟稻谷的场景,则是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世界共同的景观。进行稻作生产和接受米食习俗,就是日本中国化的开始。

  稻作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分化,社会出现了阶层,不久阶层演变成阶级,出现了首长阶级。随着西汉昭帝时废除了马弩关制,铁制武器和西汉铜镜等中国物品大量传入日本。首长们不仅佩带着从中国输入的铁制武器,将琉璃璧、西汉铜镜等作为其权威的象征,他们还进一步认识到不学习汉字和汉文就无法与中国进行交流,于是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汉字和汉文。随着与中国的交流日渐繁盛,首长们最终接受了汉王朝所授予的如“汉委奴国王”金印之类的印绶而成为其麾下的一员,而汉王朝则通过印绶的授予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以汉为宗主国的册封体制。这就是本书所说的“金印国家群”。

  弥生时代约600年,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各约200年,基本上与中国的战国、西汉和东汉时期相对应。弥生时代正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划分为三期,并成为后来奈良时代全面中国化的先驱。

  在此之前的绳纹时代,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中国文化经由朝鲜半岛间接传入了日本。由于当时的日本视野所及和对海外世界的认识仅限于朝鲜半岛,因此在接受水稻耕作技术体系和铁制农具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源于隔着朝鲜半岛、与日本并不相邻的中国,但实际上日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惠泽。

  到了弥生时代中期,日本与西汉之间开始有了直接的交流,这也促成了日本急速的变化与发展。虽然目前尚无资料可以证明,但是很可能在西汉的朝廷上,日本使者会有使用流畅的汉语与来自中亚及东南亚的使者进行对话的机会,或者说至少当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日本的视野也由此从朝鲜半岛扩展至东亚,由东亚扩展到所有的金印国家群。这使我们不禁联想到派出遣唐使去学习、吸收唐代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奈良时代,以及积极吸取欧美知识而尝试近代化的明治维新时代。

  长期以来,日本不断地、积极地吸取先进文化,从而带来自身的发展变化,本书所描述的就是日本开始吸取先进文化时的原始风貌,以及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影响。期待中国的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最初原点有所认识与理解。

  原书刊行于1995年,其后虽然也有若干资料上的补充,但是并没有更改本书的论点。中文版的刊行由吉林大学滕铭予教授进行了恰切的翻译而得以实现。滕教授修正了一些原书的误字、脱字问题,并多次与作者商榷书中较难理解的地方和引用文献的内容,完成了较日语原版更为精确的中文版本。

  谨对滕铭予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高仓洋彰

  2018年1月24日

  (中文译者:金绳初美)

(本文电子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提供)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金印国家群的时代——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中文版序

发布时间:2019-05-29

  我很高兴广大的中国读者,能够藉由《金印国家群的时代——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中文版的出版,认识并理解开拓了与中国正式交流的古代日本(倭)人所拥有的智慧和付出的努力,以及古代日本与汉代中国的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日本向中国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如在奈良时代(8世纪),日本积极推进中国化的进程,仿效中国长安城建设日本平城京;以唐律为基础制定大宝律令;引入中国首都与地方相互连通的驿站制度;仿效“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开创日本的货币经济制度;编纂《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国史;以唐服为基础制定日本的官服制度等。那时的日本可以说是一个“迷你中国”。

  最早的“中国化”始于弥生时代(约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初期),以水稻耕作技术的传入为开端。水稻耕作技术虽然是经由更早中国化的朝鲜半岛间接传入日本的,但是在初夏时对水田进行整治、到了秋季在金色的稻田里收获成熟稻谷的场景,则是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世界共同的景观。进行稻作生产和接受米食习俗,就是日本中国化的开始。

  稻作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分化,社会出现了阶层,不久阶层演变成阶级,出现了首长阶级。随着西汉昭帝时废除了马弩关制,铁制武器和西汉铜镜等中国物品大量传入日本。首长们不仅佩带着从中国输入的铁制武器,将琉璃璧、西汉铜镜等作为其权威的象征,他们还进一步认识到不学习汉字和汉文就无法与中国进行交流,于是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汉字和汉文。随着与中国的交流日渐繁盛,首长们最终接受了汉王朝所授予的如“汉委奴国王”金印之类的印绶而成为其麾下的一员,而汉王朝则通过印绶的授予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以汉为宗主国的册封体制。这就是本书所说的“金印国家群”。

  弥生时代约600年,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各约200年,基本上与中国的战国、西汉和东汉时期相对应。弥生时代正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划分为三期,并成为后来奈良时代全面中国化的先驱。

  在此之前的绳纹时代,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中国文化经由朝鲜半岛间接传入了日本。由于当时的日本视野所及和对海外世界的认识仅限于朝鲜半岛,因此在接受水稻耕作技术体系和铁制农具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源于隔着朝鲜半岛、与日本并不相邻的中国,但实际上日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惠泽。

  到了弥生时代中期,日本与西汉之间开始有了直接的交流,这也促成了日本急速的变化与发展。虽然目前尚无资料可以证明,但是很可能在西汉的朝廷上,日本使者会有使用流畅的汉语与来自中亚及东南亚的使者进行对话的机会,或者说至少当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日本的视野也由此从朝鲜半岛扩展至东亚,由东亚扩展到所有的金印国家群。这使我们不禁联想到派出遣唐使去学习、吸收唐代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奈良时代,以及积极吸取欧美知识而尝试近代化的明治维新时代。

  长期以来,日本不断地、积极地吸取先进文化,从而带来自身的发展变化,本书所描述的就是日本开始吸取先进文化时的原始风貌,以及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影响。期待中国的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最初原点有所认识与理解。

  原书刊行于1995年,其后虽然也有若干资料上的补充,但是并没有更改本书的论点。中文版的刊行由吉林大学滕铭予教授进行了恰切的翻译而得以实现。滕教授修正了一些原书的误字、脱字问题,并多次与作者商榷书中较难理解的地方和引用文献的内容,完成了较日语原版更为精确的中文版本。

  谨对滕铭予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高仓洋彰

  2018年1月24日

  (中文译者:金绳初美)

(本文电子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提供)

责编:荼荼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