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什么是考古学的真实?

发布时间:2020-04-13文章出处:“穴居的猎人”微信号作者:陈胜前

  「考古学以研究物质遗存见长,但最终研究的还是人。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的认识深受其所在社会背景关联的影响,所以,有关真实的维度上还需要考虑社会背景关联。」

  什么是考古学的真实?

  考古学的目的是要探索人类真实的过去,它之所以能够区分于神话、传说、宗教、或是八卦,就在于考古学能够得到更可靠的有关过去的知识。过去一两百年考古学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神话、传说、宗教纷纷退出知识的舞台,让位于考古学。但是,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当考古学的参照对象不再是神话传说和宗教的时候,考古学的真实属性受到了挑战。

  过去的两个世纪是现代性主导的时代,在这个知识体系中,真实是一种绝对的存在,无论人们能否认识到,都不能加以否认。随着后现代时代的到来,真实的绝对性开始丧失。真实首先为语言所解构,因为真实必定存在于语言之中,而语言是历史的,是情境性的。在我们生活的当下,网络的普及让信息的传递具有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我们的体验是,真实似乎越来越难以获得,我们越来越不知道真实为何物。后现代思潮配合网络技术让真实越来越相对化,以至于美国《时代》周刊上曾有“truthful trueness”(真的真实)的表达。这其中似乎暗含着一种认识,真实是有层次的。的确如此,这里想指出的是,真实不是一种绝对的状态,而是一个认识的过程。由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所谓真实的层次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考古学的性质,也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古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走向考古学的真实。

  考古材料是古人生活的物质遗留,这是研究者所能看到、摸到的东西,这种真实是人通过知觉获得的,又称为经验事实(或称经验的真实)。知觉是人了解世界最基本的手段,由此获得的经验事实是人了解世界的基础,是最可信赖的东西,我们通常用它来检验自己的认识。但是经验事实是局限的,一个个体能够知觉到的存在非常有限。把经验事实传递给他人,还必须通过语言的转述,涉及传递者的语言表达、语境、以及接受者的理解。其实经验事实的本身也是语言,知觉必须化为语言才能存储。不过知觉中有些信息是无法传递的,如个体的体验感受。在这个意义上说,经验事实只有个体意义,而不具有集体性。为了避免个体体验的影响,我们常说的经验事实是排除个体体验在外的、具有共性的存在(所谓的排除是假定的,实际是不可能的)。经验事实属于常识范畴,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层面上理解考古学的真实。也正是因为无法传递的体验,造成研究者除非亲身接触过材料,否则单纯阅读考古报告,还是难以理解。

  学术研究终究要超越常识的范畴。超越经验事实的第一个层次就是逻辑。数学是典型的代表,它是纯粹逻辑关系的运算,与经验事实没有必然的关系。逻辑的真实还包括形式逻辑,这里有概念、命题、基本的推理规则等。考古学研究需要运用概念、建立命题、进行推理,由此产生了超越经验事实的逻辑意义上的真实。考古学若没有概念、命题与推理等逻辑层面的真实,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一门学科。这里我们以考古学上常用的“考古学文化”概念为例来说明,考古学文化是研究者设定的理论概念,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共同特征的遗存。所谓“一定时空范围”、“共同特征”是研究者基于自身判断的设定,用以指代古代曾经存在过社会群体的时空边界与社会认同的规范。这个概念是考古学家为了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社会时所用的理论工具,在逻辑意义上它是真实的,但在经验层面上,由于我们无法回到古代去,所以难以验证。这里我们需要明白,逻辑意义上的真实并不等于经验意义上的真实。通过逻辑,我们可以让研究超越经验世界、超越常识。

  逻辑层面的真实只是一种规则意义上的真实,在神话、宗教主导的时代难以与经验事实有效结合,因为经验可能为臆想所影响。近代科学兴起过程中,加入了外在客观世界,形成科学意义上的真实。科学立足的思想基础是心物二元论,即作为主体的考古研究者与作为研究对象的物质遗存截然分开,不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狩猎采集社会通常流行“万物有灵”的观念,农业时代多一神教或多神教,如中国这种“敬鬼神而远之”的社会是个例外(毕竟也还是承认鬼神的存在)。科学的考古学排除宗教迷信对于人之认识的限制,人由此可以通过外物也就是物质遗存来探索自身的起源,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改变了人们只能通过神话、传说、宗教、或是有限文献来了解过去的方式。

  科学立足于逻辑、理性、客观与现实四条基本原则之上,是迄今为止人认识世界的最有效的手段。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认识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立足其上的技术革命则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真实同样不等于经验的真实,科学的真实是人运用科学的手段所建构起来的真实,虽然我们现在时常把科学绝对化,科学就等于正确,科学的真理就是绝对的真理。它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按照波普尔的说法,就是可以证伪(但不能证实)。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但是它可以避免迷信,它能够接受质疑。正是通过基于四条基本原则的、反复的批评与质疑,科学不断取得进步,但这不能改变科学的真实仍然属于建构的性质。考古学运用科学的一般方法论与众多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过去,由此形成了一些认识,这些认识是可证伪的,并不是绝对的存在,并不等于真实的过去。

  与科学的真实同时共存的还有艺术(这里所说的艺术也是与科学发展相对应的西方艺术)的真实,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成为垄断性的话语,艺术的真实常常被忽视,但艺术与科学宛如一只手的两面,两者相互补充。艺术的真实是一种直觉的、整体的、模糊的、想象的真实,它是非逻辑的。在科学家发现分形结构之前,艺术家波洛克在画作中已经开始尝试创造分形结构。艺术通常是时代的先锋,好的艺术家凭借良好的直觉能够摆脱纷繁芜杂的现象的干扰,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然后用创造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代中国艺术家如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周春芽等各有自己的艺术形式,但表现的内容本质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们所揭示的也正是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认识的。再比如《红楼梦》对中国没落封建时代的描绘,尽管是虚构的,但是有着历史记载所没有的整体感、直接性与真实性。从这个意义上,艺术家也是科学家,艺术也是揭示真实的手段。艺术是直觉的,因而也是体验的;它是整体的,正好弥补了科学分门别类研究导致的认识断裂;它是想象与非逻辑的,由此超越了逻辑理性对人的巨大约束。考古学研究的世界是人的世界,认识它既需要科学的手段,也离不开艺术的途径。过程与后过程考古学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两种认知形式的影响。

  考古学以研究物质遗存见长,但最终研究的还是人。生活中的人是有身份差别的,年龄、性别是基本的,还有宗教、阶级(阶层)、国家、民族、党派等。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救亡就是根本任务,这里民族认同至关重要。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的认识深受其所在社会背景关联的影响,所以,有关真实的维度上还需要考虑社会背景关联。自然科学通常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自然界的事物不会因为社会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人的社会是有差异的;而且因为人研究的是自身,如前面所说的社会身份差异是会影响到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与感知的。西方社会的人往往认为中国人都被洗脑,无法认识到自由民主的重要,反过来看,我们会发现西方社会的人被洗脑得非常厉害,以为只有他们的自由民主才是合理的。就同一事物,立场的差异会带来迥然不同的认识,而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都是真实的。当下社会如此,古代社会同样如此。考古学家从当代社会出发需寻找真实,必定是要受制于自身社会立场,他所探索的社会中同样有许多相关的领域需要探讨。以为自己可以完全不受任何立场的左右,绝对中立,是不可能的——上帝也做不到——宗教也是社会的产物。从这个角度上,考古学的真实必定也是社会的真实。

  人不仅仅是社会的,还是历史的,尤其是人的文化,它是不断积淀而成的,每一代都可能会贡献新的内容,后代往往比前代拥有更丰富、更深入的认识。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可能会犯错误,还存在难以超越的历史局限性。因为未来总是有不确定性的,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因此他在行动时能够考虑的更多是当时的情况,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后来者在认识过程中,可能超越前人的局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认识维度,即历史的维度,也就是时间的维度。“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我们考察事物的一个重要角度,把时间放得足够长,我们更可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与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实是历史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历史的真实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真实,它可以立足于上述所有真实的基础上,不论有多少经验、逻辑、科学、艺术、还是社会的检验,最终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如果真有终极的审判者的话,时间就是这个审判者。考古学是一个以时间维度见长的学科,考古学研究人类的全部历史,从人类起源到现在(工业考古、当代物质文化研究就是研究现在的考古学);与此同时,考古学还会考察人与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究天人之际”,前者则是“通古今之变”。

  什么是考古学的真实呢?它是上述所谓真实的叠加!当然,历史学的真实也可以如此说,那么,考古学的真实是否就等于历史学的真实呢?它们之间至少有几点不同,一是考古学的时间深度更大,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所占比连0.1%都不到;二是考古学沟通了人与物,极大拓展了研究领域,能够接受真实的检验更广;三是考古材料是人类活动的直接遗留,只受遗址形成过程的影响,而不像文献只是某些作者从特定立场的记载,真实程度更高。所以,相比而言,在真实的程度上,考古学的真实更可能超越历史学的真实。不过,考古学更多在史前领域发挥作用,与历史学各司其职,历史考古算是两者交集。当前许多人还是把历史考古当成历史学补充,从真实性揭示的角度来说,我们似乎可以反过来,把历史学当成历史考古的基础。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考古学就可能实现对真实性最大程度的揭示,考古学可以实现对各个层次真实性的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我们不能把真实性当成绝对的存在,如果一定要加一个绝对性的话,那么它就存在于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而人类本身的存在是社会的、历史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基础,我们才敢于提出,考古学的真实有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它也意味着考古学的研究方向需要融合上述已知的认识真实的方法与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实现考古学的真实。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什么是考古学的真实?

发布时间:2020-04-13

  「考古学以研究物质遗存见长,但最终研究的还是人。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的认识深受其所在社会背景关联的影响,所以,有关真实的维度上还需要考虑社会背景关联。」

  什么是考古学的真实?

  考古学的目的是要探索人类真实的过去,它之所以能够区分于神话、传说、宗教、或是八卦,就在于考古学能够得到更可靠的有关过去的知识。过去一两百年考古学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神话、传说、宗教纷纷退出知识的舞台,让位于考古学。但是,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当考古学的参照对象不再是神话传说和宗教的时候,考古学的真实属性受到了挑战。

  过去的两个世纪是现代性主导的时代,在这个知识体系中,真实是一种绝对的存在,无论人们能否认识到,都不能加以否认。随着后现代时代的到来,真实的绝对性开始丧失。真实首先为语言所解构,因为真实必定存在于语言之中,而语言是历史的,是情境性的。在我们生活的当下,网络的普及让信息的传递具有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我们的体验是,真实似乎越来越难以获得,我们越来越不知道真实为何物。后现代思潮配合网络技术让真实越来越相对化,以至于美国《时代》周刊上曾有“truthful trueness”(真的真实)的表达。这其中似乎暗含着一种认识,真实是有层次的。的确如此,这里想指出的是,真实不是一种绝对的状态,而是一个认识的过程。由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所谓真实的层次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考古学的性质,也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古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走向考古学的真实。

  考古材料是古人生活的物质遗留,这是研究者所能看到、摸到的东西,这种真实是人通过知觉获得的,又称为经验事实(或称经验的真实)。知觉是人了解世界最基本的手段,由此获得的经验事实是人了解世界的基础,是最可信赖的东西,我们通常用它来检验自己的认识。但是经验事实是局限的,一个个体能够知觉到的存在非常有限。把经验事实传递给他人,还必须通过语言的转述,涉及传递者的语言表达、语境、以及接受者的理解。其实经验事实的本身也是语言,知觉必须化为语言才能存储。不过知觉中有些信息是无法传递的,如个体的体验感受。在这个意义上说,经验事实只有个体意义,而不具有集体性。为了避免个体体验的影响,我们常说的经验事实是排除个体体验在外的、具有共性的存在(所谓的排除是假定的,实际是不可能的)。经验事实属于常识范畴,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层面上理解考古学的真实。也正是因为无法传递的体验,造成研究者除非亲身接触过材料,否则单纯阅读考古报告,还是难以理解。

  学术研究终究要超越常识的范畴。超越经验事实的第一个层次就是逻辑。数学是典型的代表,它是纯粹逻辑关系的运算,与经验事实没有必然的关系。逻辑的真实还包括形式逻辑,这里有概念、命题、基本的推理规则等。考古学研究需要运用概念、建立命题、进行推理,由此产生了超越经验事实的逻辑意义上的真实。考古学若没有概念、命题与推理等逻辑层面的真实,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一门学科。这里我们以考古学上常用的“考古学文化”概念为例来说明,考古学文化是研究者设定的理论概念,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共同特征的遗存。所谓“一定时空范围”、“共同特征”是研究者基于自身判断的设定,用以指代古代曾经存在过社会群体的时空边界与社会认同的规范。这个概念是考古学家为了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社会时所用的理论工具,在逻辑意义上它是真实的,但在经验层面上,由于我们无法回到古代去,所以难以验证。这里我们需要明白,逻辑意义上的真实并不等于经验意义上的真实。通过逻辑,我们可以让研究超越经验世界、超越常识。

  逻辑层面的真实只是一种规则意义上的真实,在神话、宗教主导的时代难以与经验事实有效结合,因为经验可能为臆想所影响。近代科学兴起过程中,加入了外在客观世界,形成科学意义上的真实。科学立足的思想基础是心物二元论,即作为主体的考古研究者与作为研究对象的物质遗存截然分开,不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狩猎采集社会通常流行“万物有灵”的观念,农业时代多一神教或多神教,如中国这种“敬鬼神而远之”的社会是个例外(毕竟也还是承认鬼神的存在)。科学的考古学排除宗教迷信对于人之认识的限制,人由此可以通过外物也就是物质遗存来探索自身的起源,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改变了人们只能通过神话、传说、宗教、或是有限文献来了解过去的方式。

  科学立足于逻辑、理性、客观与现实四条基本原则之上,是迄今为止人认识世界的最有效的手段。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认识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立足其上的技术革命则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真实同样不等于经验的真实,科学的真实是人运用科学的手段所建构起来的真实,虽然我们现在时常把科学绝对化,科学就等于正确,科学的真理就是绝对的真理。它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按照波普尔的说法,就是可以证伪(但不能证实)。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但是它可以避免迷信,它能够接受质疑。正是通过基于四条基本原则的、反复的批评与质疑,科学不断取得进步,但这不能改变科学的真实仍然属于建构的性质。考古学运用科学的一般方法论与众多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过去,由此形成了一些认识,这些认识是可证伪的,并不是绝对的存在,并不等于真实的过去。

  与科学的真实同时共存的还有艺术(这里所说的艺术也是与科学发展相对应的西方艺术)的真实,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成为垄断性的话语,艺术的真实常常被忽视,但艺术与科学宛如一只手的两面,两者相互补充。艺术的真实是一种直觉的、整体的、模糊的、想象的真实,它是非逻辑的。在科学家发现分形结构之前,艺术家波洛克在画作中已经开始尝试创造分形结构。艺术通常是时代的先锋,好的艺术家凭借良好的直觉能够摆脱纷繁芜杂的现象的干扰,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然后用创造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代中国艺术家如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周春芽等各有自己的艺术形式,但表现的内容本质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们所揭示的也正是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认识的。再比如《红楼梦》对中国没落封建时代的描绘,尽管是虚构的,但是有着历史记载所没有的整体感、直接性与真实性。从这个意义上,艺术家也是科学家,艺术也是揭示真实的手段。艺术是直觉的,因而也是体验的;它是整体的,正好弥补了科学分门别类研究导致的认识断裂;它是想象与非逻辑的,由此超越了逻辑理性对人的巨大约束。考古学研究的世界是人的世界,认识它既需要科学的手段,也离不开艺术的途径。过程与后过程考古学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两种认知形式的影响。

  考古学以研究物质遗存见长,但最终研究的还是人。生活中的人是有身份差别的,年龄、性别是基本的,还有宗教、阶级(阶层)、国家、民族、党派等。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救亡就是根本任务,这里民族认同至关重要。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的认识深受其所在社会背景关联的影响,所以,有关真实的维度上还需要考虑社会背景关联。自然科学通常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自然界的事物不会因为社会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人的社会是有差异的;而且因为人研究的是自身,如前面所说的社会身份差异是会影响到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与感知的。西方社会的人往往认为中国人都被洗脑,无法认识到自由民主的重要,反过来看,我们会发现西方社会的人被洗脑得非常厉害,以为只有他们的自由民主才是合理的。就同一事物,立场的差异会带来迥然不同的认识,而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都是真实的。当下社会如此,古代社会同样如此。考古学家从当代社会出发需寻找真实,必定是要受制于自身社会立场,他所探索的社会中同样有许多相关的领域需要探讨。以为自己可以完全不受任何立场的左右,绝对中立,是不可能的——上帝也做不到——宗教也是社会的产物。从这个角度上,考古学的真实必定也是社会的真实。

  人不仅仅是社会的,还是历史的,尤其是人的文化,它是不断积淀而成的,每一代都可能会贡献新的内容,后代往往比前代拥有更丰富、更深入的认识。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可能会犯错误,还存在难以超越的历史局限性。因为未来总是有不确定性的,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因此他在行动时能够考虑的更多是当时的情况,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后来者在认识过程中,可能超越前人的局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认识维度,即历史的维度,也就是时间的维度。“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我们考察事物的一个重要角度,把时间放得足够长,我们更可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与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实是历史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历史的真实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真实,它可以立足于上述所有真实的基础上,不论有多少经验、逻辑、科学、艺术、还是社会的检验,最终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如果真有终极的审判者的话,时间就是这个审判者。考古学是一个以时间维度见长的学科,考古学研究人类的全部历史,从人类起源到现在(工业考古、当代物质文化研究就是研究现在的考古学);与此同时,考古学还会考察人与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究天人之际”,前者则是“通古今之变”。

  什么是考古学的真实呢?它是上述所谓真实的叠加!当然,历史学的真实也可以如此说,那么,考古学的真实是否就等于历史学的真实呢?它们之间至少有几点不同,一是考古学的时间深度更大,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所占比连0.1%都不到;二是考古学沟通了人与物,极大拓展了研究领域,能够接受真实的检验更广;三是考古材料是人类活动的直接遗留,只受遗址形成过程的影响,而不像文献只是某些作者从特定立场的记载,真实程度更高。所以,相比而言,在真实的程度上,考古学的真实更可能超越历史学的真实。不过,考古学更多在史前领域发挥作用,与历史学各司其职,历史考古算是两者交集。当前许多人还是把历史考古当成历史学补充,从真实性揭示的角度来说,我们似乎可以反过来,把历史学当成历史考古的基础。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考古学就可能实现对真实性最大程度的揭示,考古学可以实现对各个层次真实性的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我们不能把真实性当成绝对的存在,如果一定要加一个绝对性的话,那么它就存在于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而人类本身的存在是社会的、历史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基础,我们才敢于提出,考古学的真实有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它也意味着考古学的研究方向需要融合上述已知的认识真实的方法与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实现考古学的真实。

责编:韩翰

作者:陈胜前

文章出处:“穴居的猎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