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都城与陵墓研究——段鹏琦考古文集》自序

发布时间:2022-07-22文章出处:文物出版社作者:

  我1938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大家庭,家住段湾西镇。我兄弟姊妹七个,其中五个男孩,我排老三。父母都是农民,但很重视孩子们读书。我的两个哥哥皆因旧社会家里穷,掏不起学费,或上到初中而辍学、或考上初中而未报到,终究没有读完,就早早地养家糊口。托中国共产党的福,家乡解放,各行各业逐渐兴盛,突飞猛进,两个哥哥先后参加了工作,我个人也得到了学习和实现志向的机会。

  我在本村上完小学,到县城读初中、高中,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念考古专业,承蒙苏秉琦、吕遵谔、严文明、邹衡、俞伟超、宿白等先生的辛勤教诲,学到了考古和文物的基本知识。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后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由研究实习员逐级晋升为研究员。

  在考古研究所,除1963年至1964年夏赴山东黄县劳动实习、1965年年底至1966年夏到山西孙常公社郭李大队参加“四清运动”、1970年5月至1972年7月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先在息县,后迁至明港)劳动外,其余时间绝大多数用来搞业务。

  先是在辽宁沈阳参加青铜时代墓葬的发掘,后参加河北保定满城二号汉墓、北京元大都后英房大型住宅遗址和和义门瓮城门的发掘。而后,被派到河南汉魏洛阳城参加辟雍遗址、太学遗址和灵台遗址的发掘。还为河南偃师二里头开办的考古训练班讲课、并辅导学员实习——发掘二里头2号宫殿遗址。

  1982年被考古所任命为洛阳汉魏城工作队队长。其时,适逢配合基本建设任务加重,和队里计划内的考古工作产生矛盾。每当此时,为了保证两者都要抓,而且要抓得好,我们坚持了有关基本建设的项目优先完成的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1983年春,因配合首阳山电厂选址的需要,我们在偃师县城之西勘探,发现了偃师商城遗址。

  1987年在汉魏洛阳城内发掘一处东汉时期陵园遗址(保存下来的部分),获得了大冢连同广大墓园的一份完整资料。

  1988年5月,配合“207”国道建设中,在汉魏洛阳城北魏东外郭城范围内清理了一批墓葬和窑址。

  1991年6月,应洛阳古墓博物馆(后称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之邀并与之合作,清理了已遭盗掘的北魏宣武帝景陵,加深了对北魏帝陵的认识。

  1993年,在汉魏洛阳城北魏西外郭城内,清理了40多座东汉晚期墓葬。

  同一时期,我们在所做计划内的考古工作,约有以下诸项:

  1982年秋,在偃师南蔡庄、潘屯一带勘探,初步判明晋武帝峻阳陵和晋文帝崇阳陵的位置、形制和布局,并发掘了崇阳陵的两座陪葬墓。

  1984年春,在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四面各开探沟一条,了解遗址的保存情况,为发掘做准备。

  紧接着,在现存城墙上开挖探沟10余条,从而查明,在汉至晋代洛阳城址下,至少有三个规模不同、时代早晚各异的古城叠压在一起,它们分别始建或增筑于西周、东周和秦代。

  还在北面城墙上,发掘了一座始建于魏晋时期的马面遗址。

  是年秋,勘查发现汉魏洛阳城北魏外郭城西墙4000多米。第二年又发现北魏外郭城东城墙1000多米。20世纪60年代曾发现北魏外郭城北城墙1000余米。证实北魏外郭城确实存在,只是北魏南外郭城无城墙发现。

  在此期间,还对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后同)宋陵采石场进行了调查。

  1985年10—12月发掘汉魏洛阳城北魏建春门遗址。

  1989年,在汉魏洛阳城北魏东、西外郭城内发现三条东西向大道和“阳渠”渠道,南外郭城内各条大道也先后找到,至此,北魏外郭城的基本框架全部搞清。

  1993年,在汉魏洛阳城北魏西外郭城内清理属于北魏大市的部分遗址。

  1994年,我不再做队长,而以顾问身份,参加汉魏洛阳城北魏永宁寺遗址发掘(出土数十件彩色泥塑残块),揭露永宁寺西门的建筑遗址。

  自1985年至1996年在汉魏洛阳城北魏大市范围内多次发掘,出土许多中原地区少见的北朝瓷器和釉陶器。

  在每项工作完成后,大多及时写出了简报或报告,同时,也就一些有关问题,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其间,在1992、1993和1995年,曾三次参加访问团,赴日本参加“中日都城研究现状”的学术交流活动。

  1998年年底退休。返聘。

  近日,队内诸同事希望将我发表过的文章,收集出版。鉴于目前我的身体状况,全面改动已不可能,所以决定:一,已被作为专著出版者,不在收集范围之内;二,只收集分散发表在各种出版物上的;凡此类文章,均注明出处,基本上以原样示人,并按现行出版规范修改个别字、词,另有个别文章,有所删节。

  向对以往我的文章提出过批评的同志,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段鹏琦

  2020年10月18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随笔

《都城与陵墓研究——段鹏琦考古文集》自序

发布时间:2022-07-22

  我1938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大家庭,家住段湾西镇。我兄弟姊妹七个,其中五个男孩,我排老三。父母都是农民,但很重视孩子们读书。我的两个哥哥皆因旧社会家里穷,掏不起学费,或上到初中而辍学、或考上初中而未报到,终究没有读完,就早早地养家糊口。托中国共产党的福,家乡解放,各行各业逐渐兴盛,突飞猛进,两个哥哥先后参加了工作,我个人也得到了学习和实现志向的机会。

  我在本村上完小学,到县城读初中、高中,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念考古专业,承蒙苏秉琦、吕遵谔、严文明、邹衡、俞伟超、宿白等先生的辛勤教诲,学到了考古和文物的基本知识。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后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由研究实习员逐级晋升为研究员。

  在考古研究所,除1963年至1964年夏赴山东黄县劳动实习、1965年年底至1966年夏到山西孙常公社郭李大队参加“四清运动”、1970年5月至1972年7月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先在息县,后迁至明港)劳动外,其余时间绝大多数用来搞业务。

  先是在辽宁沈阳参加青铜时代墓葬的发掘,后参加河北保定满城二号汉墓、北京元大都后英房大型住宅遗址和和义门瓮城门的发掘。而后,被派到河南汉魏洛阳城参加辟雍遗址、太学遗址和灵台遗址的发掘。还为河南偃师二里头开办的考古训练班讲课、并辅导学员实习——发掘二里头2号宫殿遗址。

  1982年被考古所任命为洛阳汉魏城工作队队长。其时,适逢配合基本建设任务加重,和队里计划内的考古工作产生矛盾。每当此时,为了保证两者都要抓,而且要抓得好,我们坚持了有关基本建设的项目优先完成的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1983年春,因配合首阳山电厂选址的需要,我们在偃师县城之西勘探,发现了偃师商城遗址。

  1987年在汉魏洛阳城内发掘一处东汉时期陵园遗址(保存下来的部分),获得了大冢连同广大墓园的一份完整资料。

  1988年5月,配合“207”国道建设中,在汉魏洛阳城北魏东外郭城范围内清理了一批墓葬和窑址。

  1991年6月,应洛阳古墓博物馆(后称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之邀并与之合作,清理了已遭盗掘的北魏宣武帝景陵,加深了对北魏帝陵的认识。

  1993年,在汉魏洛阳城北魏西外郭城内,清理了40多座东汉晚期墓葬。

  同一时期,我们在所做计划内的考古工作,约有以下诸项:

  1982年秋,在偃师南蔡庄、潘屯一带勘探,初步判明晋武帝峻阳陵和晋文帝崇阳陵的位置、形制和布局,并发掘了崇阳陵的两座陪葬墓。

  1984年春,在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四面各开探沟一条,了解遗址的保存情况,为发掘做准备。

  紧接着,在现存城墙上开挖探沟10余条,从而查明,在汉至晋代洛阳城址下,至少有三个规模不同、时代早晚各异的古城叠压在一起,它们分别始建或增筑于西周、东周和秦代。

  还在北面城墙上,发掘了一座始建于魏晋时期的马面遗址。

  是年秋,勘查发现汉魏洛阳城北魏外郭城西墙4000多米。第二年又发现北魏外郭城东城墙1000多米。20世纪60年代曾发现北魏外郭城北城墙1000余米。证实北魏外郭城确实存在,只是北魏南外郭城无城墙发现。

  在此期间,还对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后同)宋陵采石场进行了调查。

  1985年10—12月发掘汉魏洛阳城北魏建春门遗址。

  1989年,在汉魏洛阳城北魏东、西外郭城内发现三条东西向大道和“阳渠”渠道,南外郭城内各条大道也先后找到,至此,北魏外郭城的基本框架全部搞清。

  1993年,在汉魏洛阳城北魏西外郭城内清理属于北魏大市的部分遗址。

  1994年,我不再做队长,而以顾问身份,参加汉魏洛阳城北魏永宁寺遗址发掘(出土数十件彩色泥塑残块),揭露永宁寺西门的建筑遗址。

  自1985年至1996年在汉魏洛阳城北魏大市范围内多次发掘,出土许多中原地区少见的北朝瓷器和釉陶器。

  在每项工作完成后,大多及时写出了简报或报告,同时,也就一些有关问题,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其间,在1992、1993和1995年,曾三次参加访问团,赴日本参加“中日都城研究现状”的学术交流活动。

  1998年年底退休。返聘。

  近日,队内诸同事希望将我发表过的文章,收集出版。鉴于目前我的身体状况,全面改动已不可能,所以决定:一,已被作为专著出版者,不在收集范围之内;二,只收集分散发表在各种出版物上的;凡此类文章,均注明出处,基本上以原样示人,并按现行出版规范修改个别字、词,另有个别文章,有所删节。

  向对以往我的文章提出过批评的同志,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段鹏琦

  2020年10月18日

作者:

文章出处: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