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苹

发布时间:2009-08-2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王苹


工作单位:考古研究所

民族:汉族

学历:大学

职称:所聘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考古研究所

 

    王苹 女,1972年8月9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1996-2007年任教于北京工贸技师学院,主授绘画、设计专业课程,学习和任教期间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美术设计奖项:绘画及设计综合作品获日本平山郁夫奖;《阳光少年》获中国黎黎杯青少年服装设计大赛优秀奖;《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入选日本幕张大赏;《绿野仙踪》获中国新人奖第四名;《晚安,香港》获全国设计院校大赛教师类一等奖。1998年1月赴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交流;2005年3月赴韩国汉城大学、梨花大学参观学习交流。2008年起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
 
主要工作
    致力于考古绘图和美术考古研究,并参与电脑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培训与实践。
    一、考古绘图
    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的插图绘制工作;承担我所期刊《考古》、《考古学报》、《中国考古学》英文版等图稿的重绘、修改工作;负责我所、研究室以及外单位委托我所的各项绘图任务。主要完成了我所甘青队、内蒙一队的部分出土陶器的绘图,对之字纹的压印方法进行了探讨;完成《东北新石器时代》、《东北和北方青铜时代》、《名家论玉》等书的插图重绘、修改工作。
    二、考古及相关研究
    对兴隆洼和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进行了实验考古研究,制作各类纹饰标本100余件,负责撰写《兴隆洼文化陶器施纹工艺》,已撰写初稿约1万字;开展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目前已完成鄂伦春族服饰的资料收集工作。
    三、其他方面
    参加第四届世界东亚考古大会前期筹备设计及《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的培训与实践工作。
 
个人感言

    考古绘图不仅要求绘图者有考古学知识、美术基础和制图学理论方法,而且要求绘图者有较高的分析力和观察力。我要以充沛的工作精力投入到考古学研究的表达领域之一的考古绘图方面上,利用人工绘制和电脑处理相结合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考古绘图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使考古绘图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

 

(更新于2013年2月20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人员信息库

王苹

发布时间:2009-08-28


工作单位:考古研究所

民族:汉族

学历:大学

职称:所聘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考古研究所

 

    王苹 女,1972年8月9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1996-2007年任教于北京工贸技师学院,主授绘画、设计专业课程,学习和任教期间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美术设计奖项:绘画及设计综合作品获日本平山郁夫奖;《阳光少年》获中国黎黎杯青少年服装设计大赛优秀奖;《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入选日本幕张大赏;《绿野仙踪》获中国新人奖第四名;《晚安,香港》获全国设计院校大赛教师类一等奖。1998年1月赴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交流;2005年3月赴韩国汉城大学、梨花大学参观学习交流。2008年起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
 
主要工作
    致力于考古绘图和美术考古研究,并参与电脑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培训与实践。
    一、考古绘图
    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的插图绘制工作;承担我所期刊《考古》、《考古学报》、《中国考古学》英文版等图稿的重绘、修改工作;负责我所、研究室以及外单位委托我所的各项绘图任务。主要完成了我所甘青队、内蒙一队的部分出土陶器的绘图,对之字纹的压印方法进行了探讨;完成《东北新石器时代》、《东北和北方青铜时代》、《名家论玉》等书的插图重绘、修改工作。
    二、考古及相关研究
    对兴隆洼和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进行了实验考古研究,制作各类纹饰标本100余件,负责撰写《兴隆洼文化陶器施纹工艺》,已撰写初稿约1万字;开展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目前已完成鄂伦春族服饰的资料收集工作。
    三、其他方面
    参加第四届世界东亚考古大会前期筹备设计及《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的培训与实践工作。
 
个人感言

    考古绘图不仅要求绘图者有考古学知识、美术基础和制图学理论方法,而且要求绘图者有较高的分析力和观察力。我要以充沛的工作精力投入到考古学研究的表达领域之一的考古绘图方面上,利用人工绘制和电脑处理相结合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考古绘图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使考古绘图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

 

(更新于2013年2月20日)

作者:王苹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