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齐乌云

发布时间:2013-11-1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外文名:Wuyun Qi

民族:蒙古族

学位:博士

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考古研究所

 

【主要代表作】
    1.《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第四纪研究》2006年Vol.26,No.4,P580-588。 2.《岱海湖心沉积物分析及其600年来环境演变》,《地理学报》1998年第53卷增刊,P76-82。 3.《北京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特征时段环境变化对土壤水力侵蚀的影响》,《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7年第5卷第2期,P146-154。 4.《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自然环境演变》,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Vol.20,No.6,P24-28。 6.《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P108-112。 7.《山东沭河上游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研究》,《华夏考古》2004年第2期,P41?47。 8.《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考古》2002年第7期,P70-79。 9.《山东沭河上游史前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考古》2006年第12期。 10.《基于GIS的北京地区未来10年土壤水力侵蚀演化趋势探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18卷第4期,P96-100。 11.《岱海湖盆未来10年环境演变趋势探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12卷第1期,P44-51。 12.《汉长安城秦汉时期几个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合著:《汉长安城桂宫1996-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1月。 13.《Spore-pollen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in the vicinity of lakes,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Project Report on an Oasis-region》,Japan,2003,Vol.3,No.2,P23-32。 14.《Lake Level change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lakes 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China》,《PAGES poster》,2005。 15.《湖底堆积物の分析から?た?河下流における西夏?代の-及び自然环境》,《Project Report on an Oasis-region》,Japan,2006,Vol.6,No.2,P25-32。 16.《中国山东省の沭河上流における史前文化代の人と境》,见宇野隆夫编:《世界の史空间をむGISを用いた文化・文明研究》,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出版,2006年,P235-248。

【学术简历】
    齐乌云,女,1967年生,博士。1990年获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学士学位,199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古地理古环境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地貌与第四纪地质专业理学博士学位。自199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从事第四纪地质学与考古学的结合研究工作,进行了环境考古研究。2000年评为副研究员,2008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在日本综合地球环境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在绿洲地区水量变化与人类活动方面进行了合作研究,在花粉测年所需的花粉提取和冰心花粉分析方面做了诸多尝试。现为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全球变化、环境考古方面的研究,负责或参加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主要的工作有:1)开展了湖泊沉积物的高分辨率短尺度环境演变研究,寻找其环境变化周期,并利用多层预报方法,有效地预测了未来的气候演化趋势。2)利用GIS、SPSS软件,建立了土壤水力侵蚀遥感信息模型,复原了全新世最温暖湿润时期及小冰期时期的土壤水力侵蚀,有效地预测了研究区域未来10年的土壤水力侵蚀趋势,这为当地的水土流失灾害预报提供了依据。3)首次利用遗址及墓葬出土人骨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动植物遗存分析、植硅石分析、木炭种属鉴定等综合研究方法,在山东沭河上游地区较深入地探讨了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经济形态的演变规律。4)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冰心花粉提取方法探索,为冰心的高分辨率环境复原研究提供了生物依据。5)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改进了以加速器年代测定为目的的花粉提取方法,为缺乏年代样品的地层,提供了可靠的花粉年代样品。6)首次在中国较系统地利用GIS、多元统计分析等手段,建立了研究区域的数据库及考古遗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古代人类居住场所的选择与水系、地形等自然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及考古遗址预测模型,并有效地预测了遗址分布概率,把环境考古学的定量研究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在环境考古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2006年获“中国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

【研究专长】
    环境考古、孢粉分析、环境演变、地貌第四纪地质

【近期研究方向】
    环境考古

【近期学术活动】
    曾参加过国家自然基金“北京五千年来自然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机制”、“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课题,社科基金“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黄河中下游环境演变与文化演进之间的关系”课题,正在参加科技部文明探源工程环境考古子课题。曾负责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青海东部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社科青年基金“山东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研究”,中日合作项目“绿洲地区水量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正在负责主持国家文物局项目“居延地区历史时期环境考古研究”。

【获奖情况】
    2006年获"中国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参加撰写的《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一书,200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环境考古学大会优秀专著奖。

【联系方式】
    单位电话:86414715    电子邮箱:qiwuyun@sohu.com

相关成果   
序号 年度 名称
1. 2004  山东沭河上游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研究
2. 2005  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
3. 2003  考古研究中孢粉样品的采样方法
4. 2001  孢粉分析与环境考古
5. 2002  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
6. 2001  山东乳山市翁家埠遗址孢粉分析研究
7. 2003  黑河尾闾湖泊附近表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8. 2003  北京地区土壤水力侵蚀评估
9. 1995  生机勃勃的地球——地球上的动物与植物
10. 1998  岱海游乐场孔孢粉分析及其2500年来古气候演化
11. 1998  岱海湖盆未来10年环境演变趋势探讨
12. 1998  岱海湖心沉积物分析及其600年来环境演变
13. 1997  北京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特征时段环境变化对土壤水力侵蚀的影响
14. 2006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
15. 1999  胶东半岛自然环境及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史
16. 2003  Spore-pollen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in the vicinity of lakes,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
17. 2003  Reconstruction of paleoenvironment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and Juyan Lake area—migration of river course and Juyan lakes
18. 2005  A Study on Human-Land Relationship of the Prehistoric Culture in the Upper Shu River Valley,Shandong,China
19. 2006  从山东沭河上游史前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
20. 2005  内蒙古大山前遗址孢粉分析所反映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
21. 2002  胶东半岛贝丘遗址孢粉的定性、定量对比分析
22. 2005  Paleoenvironment and Migration of rivers,dalta and lakes in the lowest reaches of Heihe River
23. 2005  中国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24. 2007  汉长安城秦汉时期几个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
25. 2007  Change of desert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the last 3000 years in the lowest reaches of Heihe River, China
26. 2006  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7. 2006  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人地关系研究
28. 1999  胶东半岛现代自然环境特征
29. 1998  依据长野县出土人骨的碳、氮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含量恢复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
30. 2006  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孢粉分析研究
31. 2000  动物考古学的方法
32. 1993  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
33. 2006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
34. 1996  北京地区未来10年环境演变趋势探讨
35. 2004  基于GIS的北京地区未来10年土壤水力侵蚀演化趋势探讨
36. 2004  山东教场铺遗址的孢粉分析与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37. 2005  Lake Level change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lakes 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China
38. 1996  内蒙岱海游乐场孔沉积物分析及其3000年来环境演变
39. 1995  岱海湖心孢粉分析及其600年来古气候演化
40. 2007  黑河下游花粉分析所揭示的历史时期湖面变动及其原因
41. 2006  黑河尾闾湖泊地区汉代以来环境考古研究
42. 2002  Shell Mounds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A Study in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43. 2007  珪藻化石群集に基づく黒河下流域の環境変遷史
44. 20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Tail-lakes Related to the Migration of the Lower-reaches Channels,Heihe,Inner Mongolia,China
45. 2006  中国山東省の沭河上流における史前文化時代の人と環境
46. 2007  湖底堆積物の分析から見た黒河下流における西夏時代の農業及び自然環境
47. 2007  古居延澤の旧湖岸線と遺跡分布
48. 1999  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的自然环境演变 
 

 

代表作阅读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人员信息库

齐乌云

发布时间:2013-11-14

 

外文名:Wuyun Qi

民族:蒙古族

学位:博士

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考古研究所

 

【主要代表作】
    1.《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第四纪研究》2006年Vol.26,No.4,P580-588。 2.《岱海湖心沉积物分析及其600年来环境演变》,《地理学报》1998年第53卷增刊,P76-82。 3.《北京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特征时段环境变化对土壤水力侵蚀的影响》,《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7年第5卷第2期,P146-154。 4.《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自然环境演变》,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Vol.20,No.6,P24-28。 6.《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P108-112。 7.《山东沭河上游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研究》,《华夏考古》2004年第2期,P41?47。 8.《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考古》2002年第7期,P70-79。 9.《山东沭河上游史前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考古》2006年第12期。 10.《基于GIS的北京地区未来10年土壤水力侵蚀演化趋势探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18卷第4期,P96-100。 11.《岱海湖盆未来10年环境演变趋势探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12卷第1期,P44-51。 12.《汉长安城秦汉时期几个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合著:《汉长安城桂宫1996-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1月。 13.《Spore-pollen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in the vicinity of lakes,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Project Report on an Oasis-region》,Japan,2003,Vol.3,No.2,P23-32。 14.《Lake Level change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lakes 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China》,《PAGES poster》,2005。 15.《湖底堆积物の分析から?た?河下流における西夏?代の-及び自然环境》,《Project Report on an Oasis-region》,Japan,2006,Vol.6,No.2,P25-32。 16.《中国山东省の沭河上流における史前文化代の人と境》,见宇野隆夫编:《世界の史空间をむGISを用いた文化・文明研究》,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出版,2006年,P235-248。

【学术简历】
    齐乌云,女,1967年生,博士。1990年获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学士学位,199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古地理古环境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地貌与第四纪地质专业理学博士学位。自199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从事第四纪地质学与考古学的结合研究工作,进行了环境考古研究。2000年评为副研究员,2008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在日本综合地球环境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在绿洲地区水量变化与人类活动方面进行了合作研究,在花粉测年所需的花粉提取和冰心花粉分析方面做了诸多尝试。现为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全球变化、环境考古方面的研究,负责或参加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主要的工作有:1)开展了湖泊沉积物的高分辨率短尺度环境演变研究,寻找其环境变化周期,并利用多层预报方法,有效地预测了未来的气候演化趋势。2)利用GIS、SPSS软件,建立了土壤水力侵蚀遥感信息模型,复原了全新世最温暖湿润时期及小冰期时期的土壤水力侵蚀,有效地预测了研究区域未来10年的土壤水力侵蚀趋势,这为当地的水土流失灾害预报提供了依据。3)首次利用遗址及墓葬出土人骨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动植物遗存分析、植硅石分析、木炭种属鉴定等综合研究方法,在山东沭河上游地区较深入地探讨了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经济形态的演变规律。4)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冰心花粉提取方法探索,为冰心的高分辨率环境复原研究提供了生物依据。5)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改进了以加速器年代测定为目的的花粉提取方法,为缺乏年代样品的地层,提供了可靠的花粉年代样品。6)首次在中国较系统地利用GIS、多元统计分析等手段,建立了研究区域的数据库及考古遗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古代人类居住场所的选择与水系、地形等自然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及考古遗址预测模型,并有效地预测了遗址分布概率,把环境考古学的定量研究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在环境考古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2006年获“中国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

【研究专长】
    环境考古、孢粉分析、环境演变、地貌第四纪地质

【近期研究方向】
    环境考古

【近期学术活动】
    曾参加过国家自然基金“北京五千年来自然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机制”、“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课题,社科基金“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黄河中下游环境演变与文化演进之间的关系”课题,正在参加科技部文明探源工程环境考古子课题。曾负责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青海东部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社科青年基金“山东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研究”,中日合作项目“绿洲地区水量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正在负责主持国家文物局项目“居延地区历史时期环境考古研究”。

【获奖情况】
    2006年获"中国第四纪青年科学家奖",参加撰写的《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一书,200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环境考古学大会优秀专著奖。

【联系方式】
    单位电话:86414715    电子邮箱:qiwuyun@sohu.com

相关成果   
序号 年度 名称
1. 2004  山东沭河上游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研究
2. 2005  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
3. 2003  考古研究中孢粉样品的采样方法
4. 2001  孢粉分析与环境考古
5. 2002  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
6. 2001  山东乳山市翁家埠遗址孢粉分析研究
7. 2003  黑河尾闾湖泊附近表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8. 2003  北京地区土壤水力侵蚀评估
9. 1995  生机勃勃的地球——地球上的动物与植物
10. 1998  岱海游乐场孔孢粉分析及其2500年来古气候演化
11. 1998  岱海湖盆未来10年环境演变趋势探讨
12. 1998  岱海湖心沉积物分析及其600年来环境演变
13. 1997  北京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特征时段环境变化对土壤水力侵蚀的影响
14. 2006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
15. 1999  胶东半岛自然环境及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史
16. 2003  Spore-pollen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in the vicinity of lakes,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
17. 2003  Reconstruction of paleoenvironment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and Juyan Lake area—migration of river course and Juyan lakes
18. 2005  A Study on Human-Land Relationship of the Prehistoric Culture in the Upper Shu River Valley,Shandong,China
19. 2006  从山东沭河上游史前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
20. 2005  内蒙古大山前遗址孢粉分析所反映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
21. 2002  胶东半岛贝丘遗址孢粉的定性、定量对比分析
22. 2005  Paleoenvironment and Migration of rivers,dalta and lakes in the lowest reaches of Heihe River
23. 2005  中国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24. 2007  汉长安城秦汉时期几个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
25. 2007  Change of desert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the last 3000 years in the lowest reaches of Heihe River, China
26. 2006  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7. 2006  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人地关系研究
28. 1999  胶东半岛现代自然环境特征
29. 1998  依据长野县出土人骨的碳、氮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含量恢复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
30. 2006  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孢粉分析研究
31. 2000  动物考古学的方法
32. 1993  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
33. 2006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对文化演进的影响
34. 1996  北京地区未来10年环境演变趋势探讨
35. 2004  基于GIS的北京地区未来10年土壤水力侵蚀演化趋势探讨
36. 2004  山东教场铺遗址的孢粉分析与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37. 2005  Lake Level change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lakes at the end of Heihe River, China
38. 1996  内蒙岱海游乐场孔沉积物分析及其3000年来环境演变
39. 1995  岱海湖心孢粉分析及其600年来古气候演化
40. 2007  黑河下游花粉分析所揭示的历史时期湖面变动及其原因
41. 2006  黑河尾闾湖泊地区汉代以来环境考古研究
42. 2002  Shell Mounds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A Study in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43. 2007  珪藻化石群集に基づく黒河下流域の環境変遷史
44. 20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Tail-lakes Related to the Migration of the Lower-reaches Channels,Heihe,Inner Mongolia,China
45. 2006  中国山東省の沭河上流における史前文化時代の人と環境
46. 2007  湖底堆積物の分析から見た黒河下流における西夏時代の農業及び自然環境
47. 2007  古居延澤の旧湖岸線と遺跡分布
48. 1999  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的自然环境演变 
 

 

代表作阅读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