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十二)

发布时间:2017-08-2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考古所科研处

 
讲座题目:中国青铜器和其他材质文物中的铅料  Lead in Chinese bronzes and other materials
主讲人:马克·波拉德  教授  牛津大学
讲座时间: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14:00—16:30
讲座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

内容提要:
  铅料的使用一直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著标志之一,在二里头时期就可以见到其在青铜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牛津大学FLAME项目揭示出中国在青铜时代初期便已使用铅料,并且这一现象贯穿整个中国青铜时代,在欧亚大陆上显得格外突出。本次讲座旨在展现FLAME项目组目前所获得的青铜器在泛欧亚大陆上出现和使用的大致情况。

  在二里岗和安阳时期所出现的高放射成因铅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结合青铜器和其他材质文物的化学组成与铅同位素分析,我们可以对铅料的使用进行进一步阐释。在追踪铅同位素和铅含量随时代地域变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归纳和展现不同种类的铅料在中国青铜时代供应体系的动态图景。

Abstract:
Lead is one of the defining features of Chinese bronze production, being used with tin bronz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Erlitou production. Work on the Oxford based FLAME project has shown that China is unique in using lead so consistently at an early stage.  The paper will illustrate the pan-Eurasian profiles of bronze use that had been developed by the team.

The use of radiogenic lead is a particular feature of some stages of the Chinese bronze use in the Erligang and Anyang period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ead use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light of 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lead in other materials, By charting the diachronic and geographic changes of lead isotopes and lead concentrations, it is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and illustrate a dynamic picture of the supply of the different sorts of lead in China.

报告者简介:
  马克·波拉德,现任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部科研主任、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爱德华科技考古教授。2001年- 2004年,任布拉德福德大学副校长;2004年-2015年,任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主任;2015年至今,任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部科研主任,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爱德华科技考古教授。

荣誉头衔:
  皇家化学委员会委员,英国文物研究委员会委员,英国波斯研究协会会员,东方陶瓷研究协会会员,科技考古协会会员等。
 
  欢迎所内外考古同仁及学生参加。请参加讲座的所外人员提前联系报名,或通过中国考古网公众微信、微博平台留言进行预约。下一期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十三)将邀请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和大家分享、交流,敬请关注。
 
联系人:张旭、曹蕊  
联系电话:65234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八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通告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十二)

发布时间:2017-08-21


 
讲座题目:中国青铜器和其他材质文物中的铅料  Lead in Chinese bronzes and other materials
主讲人:马克·波拉德  教授  牛津大学
讲座时间: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14:00—16:30
讲座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

内容提要:
  铅料的使用一直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著标志之一,在二里头时期就可以见到其在青铜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牛津大学FLAME项目揭示出中国在青铜时代初期便已使用铅料,并且这一现象贯穿整个中国青铜时代,在欧亚大陆上显得格外突出。本次讲座旨在展现FLAME项目组目前所获得的青铜器在泛欧亚大陆上出现和使用的大致情况。

  在二里岗和安阳时期所出现的高放射成因铅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结合青铜器和其他材质文物的化学组成与铅同位素分析,我们可以对铅料的使用进行进一步阐释。在追踪铅同位素和铅含量随时代地域变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归纳和展现不同种类的铅料在中国青铜时代供应体系的动态图景。

Abstract:
Lead is one of the defining features of Chinese bronze production, being used with tin bronz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Erlitou production. Work on the Oxford based FLAME project has shown that China is unique in using lead so consistently at an early stage.  The paper will illustrate the pan-Eurasian profiles of bronze use that had been developed by the team.

The use of radiogenic lead is a particular feature of some stages of the Chinese bronze use in the Erligang and Anyang period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ead use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light of 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lead in other materials, By charting the diachronic and geographic changes of lead isotopes and lead concentrations, it is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and illustrate a dynamic picture of the supply of the different sorts of lead in China.

报告者简介:
  马克·波拉德,现任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部科研主任、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爱德华科技考古教授。2001年- 2004年,任布拉德福德大学副校长;2004年-2015年,任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主任;2015年至今,任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部科研主任,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爱德华科技考古教授。

荣誉头衔:
  皇家化学委员会委员,英国文物研究委员会委员,英国波斯研究协会会员,东方陶瓷研究协会会员,科技考古协会会员等。
 
  欢迎所内外考古同仁及学生参加。请参加讲座的所外人员提前联系报名,或通过中国考古网公众微信、微博平台留言进行预约。下一期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十三)将邀请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和大家分享、交流,敬请关注。
 
联系人:张旭、曹蕊  
联系电话:65234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八日

作者:考古所科研处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