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讲座预告】“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座(七至九讲)

发布时间:2021-09-1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中国考古网、河南省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座,共十五讲,采取线上形式进行,由新华网全程直播,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第七讲

  讲座题目:北冥有鱼: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新解读

  主讲人: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王晓毅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下午19:00-21:00

  腾讯会议:476 405 938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主讲人介绍: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课题“玛雅城邦科潘遗址发掘和中美地区文明综合研究”项目主持人,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和卢斯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文明起源、中美地区古代文明。出版《仪式圣地的兴衰》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近百篇。与讲座相关的论文包括《“最初的中国”的考古学认定》、《中国史前昆虫“蜕变”和“羽化”信仰新探》、《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鱼鸟组合图像》等。

  内容提要: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其绚丽的彩陶而闻名。对于庙底沟彩陶图像的内涵,有各种推测。鸟纹已经被正确识读,但对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还未取得共识;对于更复杂的组合图像,或被依据构图元素形态称作勾连纹等,或被解读为花瓣纹、旋目纹等。新的研究认为,庙底沟彩陶图像主题是鱼和鸟的转化。这样的主题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就已经出现,在庙底沟时期被以更抽象、也更绚丽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新解读,让我们得以进入庙底沟社会的精神世界,重新探讨庙底沟类型的起源、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及其在“最初的中国”这一文化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第八讲

  讲座题目:仰韶文化早期遗存——西安半坡遗址新认识

  主讲人:马明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主持人:刘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下午15:00-17:00

  腾讯会议:529 262 497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主讲人介绍:

  马明志,男,1975年出生,陕西西安市人。1998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毕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参加过秦始皇帝陵园、三峡库区、陕北吴堡后寨子峁史前城址及杨官寨等遗址的发掘工作,主持了汉中龙岗寺、延安芦山峁等新石器遗址的发掘工作。参与出版《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唐嗣虢王李邕墓发掘报告》、《华县泉护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1997)》等科研报告编写。发表史前时期考古论文二十余篇。

  内容提要: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的半坡村,残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对半坡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石兴邦先生主持了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10000平方米,发现房屋遗迹40多座,墓葬200多座,还有大量陶窑、窖穴等遗迹。出土遗物上万件,主体遗存的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距今约7000—6000年。陶器以尖底瓶、尖底罐、瓶、钵、盆、夹砂绳纹罐、瓮等器类为主体,流行红底黑彩陶器,彩陶图案以人面鱼纹、鱼纹、蛙纹为标识。半坡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聚落考古的理念大规模揭露的史前聚落遗址。半坡遗址发现了环绕村落的内、外两重环壕,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环壕内有成群分布的多组房屋,所有房址呈现向心式布局。半坡遗址的成人墓地位于村落的大围沟外,并且分为多处相对独立的墓地。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明确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内涵,为仰韶文化分期和区域文化框架的构建提供了科学资料,半坡的聚落形态是探索仰韶时代早期社会状况的宝贵载体。

  第九讲

  讲座题目:仰韶中期的聚落、社会与文明——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发现为例

  主讲人:杨利平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持人: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下午15:00-17:00

  腾讯会议:843 100 319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主讲人介绍:

  杨利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在陕北、关中等地从事或主持多项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重要成员参加了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2013年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课题的子项目:“以杨官寨遗址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聚落形态研究”。主持发掘的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首次确认庙底沟文化时期大型墓地,先后入围或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奖三等奖”(2016-2017年)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考古简讯、简报、论文三十余篇。

  内容提要:

  杨官寨遗址总面积超80万平方米,是关中地区仰韶中晚期规模最大的聚落之一。经历年发掘,在遗址中心和东北部,先后发现目前已知的庙底沟文化最大的环壕聚落、环壕西门址、大型墓地和中央水资源利用系统,填补了相关领域考古发现的空白,首次从整体上构建了仰韶中期一处典型遗址的聚落布局。

  杨官寨遗址大型环壕规模巨大,构建了聚落的整体防御,其超大的体量也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调配的集中体现。西门址是目前发现的唯一门址,是聚落的主要出入通道,两侧环壕的堆积中出土大量有意摆放的完整陶器,可能是举办某种特殊仪式的场所。以偏洞室墓葬为主的墓地规模空前,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大型公共墓地的首次发现,反映了庙底沟时期社会管理机制的成熟。遗址内还发现了成体系的水资源疏导、利用迹象,是目前为止关中地区乃至中国境内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水利系统。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为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认知仰韶中期的生业形态、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依据。遗址内出土数千件文物,包括人面像陶器、陶祖、精美的彩陶、石壁等罕见的文物。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探索早期中国的城市起源、文明起源、文化认同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欢迎所内外考古同仁及师生参加。

  策 划:刘国祥 毋慧芳

  联系人:宁点点 17610692525

          郭苏惠 18511970863

          贾一凡 1372187339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21年9月16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通告栏

【讲座预告】“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座(七至九讲)

发布时间:2021-09-1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中国考古网、河南省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座,共十五讲,采取线上形式进行,由新华网全程直播,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第七讲

  讲座题目:北冥有鱼: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新解读

  主讲人: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王晓毅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下午19:00-21:00

  腾讯会议:476 405 938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主讲人介绍: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课题“玛雅城邦科潘遗址发掘和中美地区文明综合研究”项目主持人,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和卢斯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文明起源、中美地区古代文明。出版《仪式圣地的兴衰》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近百篇。与讲座相关的论文包括《“最初的中国”的考古学认定》、《中国史前昆虫“蜕变”和“羽化”信仰新探》、《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鱼鸟组合图像》等。

  内容提要: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其绚丽的彩陶而闻名。对于庙底沟彩陶图像的内涵,有各种推测。鸟纹已经被正确识读,但对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还未取得共识;对于更复杂的组合图像,或被依据构图元素形态称作勾连纹等,或被解读为花瓣纹、旋目纹等。新的研究认为,庙底沟彩陶图像主题是鱼和鸟的转化。这样的主题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就已经出现,在庙底沟时期被以更抽象、也更绚丽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新解读,让我们得以进入庙底沟社会的精神世界,重新探讨庙底沟类型的起源、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及其在“最初的中国”这一文化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第八讲

  讲座题目:仰韶文化早期遗存——西安半坡遗址新认识

  主讲人:马明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主持人:刘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下午15:00-17:00

  腾讯会议:529 262 497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主讲人介绍:

  马明志,男,1975年出生,陕西西安市人。1998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毕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参加过秦始皇帝陵园、三峡库区、陕北吴堡后寨子峁史前城址及杨官寨等遗址的发掘工作,主持了汉中龙岗寺、延安芦山峁等新石器遗址的发掘工作。参与出版《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唐嗣虢王李邕墓发掘报告》、《华县泉护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1997)》等科研报告编写。发表史前时期考古论文二十余篇。

  内容提要: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的半坡村,残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对半坡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石兴邦先生主持了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10000平方米,发现房屋遗迹40多座,墓葬200多座,还有大量陶窑、窖穴等遗迹。出土遗物上万件,主体遗存的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距今约7000—6000年。陶器以尖底瓶、尖底罐、瓶、钵、盆、夹砂绳纹罐、瓮等器类为主体,流行红底黑彩陶器,彩陶图案以人面鱼纹、鱼纹、蛙纹为标识。半坡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聚落考古的理念大规模揭露的史前聚落遗址。半坡遗址发现了环绕村落的内、外两重环壕,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环壕内有成群分布的多组房屋,所有房址呈现向心式布局。半坡遗址的成人墓地位于村落的大围沟外,并且分为多处相对独立的墓地。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明确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内涵,为仰韶文化分期和区域文化框架的构建提供了科学资料,半坡的聚落形态是探索仰韶时代早期社会状况的宝贵载体。

  第九讲

  讲座题目:仰韶中期的聚落、社会与文明——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发现为例

  主讲人:杨利平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持人: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下午15:00-17:00

  腾讯会议:843 100 319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主讲人介绍:

  杨利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在陕北、关中等地从事或主持多项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重要成员参加了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2013年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课题的子项目:“以杨官寨遗址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聚落形态研究”。主持发掘的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首次确认庙底沟文化时期大型墓地,先后入围或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奖三等奖”(2016-2017年)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考古简讯、简报、论文三十余篇。

  内容提要:

  杨官寨遗址总面积超80万平方米,是关中地区仰韶中晚期规模最大的聚落之一。经历年发掘,在遗址中心和东北部,先后发现目前已知的庙底沟文化最大的环壕聚落、环壕西门址、大型墓地和中央水资源利用系统,填补了相关领域考古发现的空白,首次从整体上构建了仰韶中期一处典型遗址的聚落布局。

  杨官寨遗址大型环壕规模巨大,构建了聚落的整体防御,其超大的体量也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调配的集中体现。西门址是目前发现的唯一门址,是聚落的主要出入通道,两侧环壕的堆积中出土大量有意摆放的完整陶器,可能是举办某种特殊仪式的场所。以偏洞室墓葬为主的墓地规模空前,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大型公共墓地的首次发现,反映了庙底沟时期社会管理机制的成熟。遗址内还发现了成体系的水资源疏导、利用迹象,是目前为止关中地区乃至中国境内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水利系统。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为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认知仰韶中期的生业形态、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依据。遗址内出土数千件文物,包括人面像陶器、陶祖、精美的彩陶、石壁等罕见的文物。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探索早期中国的城市起源、文明起源、文化认同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欢迎所内外考古同仁及师生参加。

  策 划:刘国祥 毋慧芳

  联系人:宁点点 17610692525

          郭苏惠 18511970863

          贾一凡 1372187339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21年9月16日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