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河西石窟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一、8月6日 星期日
时 间:全天
地 点:张掖宾馆1号楼一楼大厅
二、8月7日 星期一
(一)开幕式
时 间:08:30-10:30
地 点:张掖宾馆会议中心中会议室
(1)候场预备
(2)领导、专家致辞
(3)合影留念
(二)主旨演讲
时 间:10:30-12:00
地 点:张掖宾馆会议中心中会议室
①报告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裕群研究员
②报告人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炳林先生
③报告人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霍巍先生
(三)学术研讨第一场
时 间:14:00-18:00
地 点:第一组 张掖宾馆会议中心1号小会议室
第二组 张掖宾馆会议中心2号小会议室
第三组 张掖宾馆1号楼1号小会议室
第四组 张掖宾馆1号楼2号小会议室
第一组主持人:李裕群 杜斗城
1.《中国早期帝释与梵天为胁侍的尊像组合》
李玉珉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25分钟 14:00-14:25
2.《河西石窟的三维重建》
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5分钟 14:25-14:50
3.《凉州佛塔耀东西——武威新出土佛塔》
吴 荭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5分钟 14:50-15:15
4.《从北凉石塔七佛与弥勒组合造像题材看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传承演变》
张先堂 敦煌研究院
25分钟 15:15-15:40
5.《张掖石窟寺考古调查与初步研究》
姚桂兰 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25分钟 15:40-16:05
茶歇
15分钟 16:05-16:20
6.《张掖金塔寺石窟考古报告的整理编写》
夏立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5分钟 16:20-16:45
7.《古代张掖地区凉州瑞像信仰》
张善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25分钟 16:45-17:10
8.《马蹄寺石窟群藏传佛教遗迹——浮雕舍利塔》
王卫东 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25分钟 17:10-17:35
9.《酒泉文殊山石窟的分区与洞窟组合关系》
李 甜 甘肃政法学院
25分钟 17:35-18:00
第二组主持人:霍巍 孙华
1.《佛教造像组合二题》
李崇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5分钟 14:00-14:25
2.《云冈石窟的金刚力士》
王雁卿 云冈研究院
25分钟 14:25-14:50
3.《河西新疆石窟汉风“未生怨”壁画与麦积山石窟》
夏朗云 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25分钟 14:50-15:15
4.《中古时期四川地区的丈六佛造像及其渊源》
董华锋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5分钟 15:15-15:40
5.《会饮与示疾:炳灵寺第169窟维摩变相渊源考》
唐 宇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5分钟 15:40-16:05
茶歇
15分钟 16:05-16:20
6.《河西地区石窟所见“非对称的造像组合”》
马歌阳 早稻田大学
25分钟 16:20-16:45
7.《四川地区新发现的弥勒经变造像研究》
张媛媛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5分钟 16:45-17:10
8.《克孜尔石窟“鹿野苑初转法轮”与“降伏三迦叶”说法图研究》
杨文博 兰州大学
25分钟 17:10-17:35
9.《祖尔万乘天鹅——摩尼教大明尊信仰图像释证》
盖佳择 淮阴师范学院
25分钟 17:35-18:00
第三组主持人:魏迎春 张铭
1.《〈大般涅槃经〉在河西的传译及其对南朝的影响》
杜斗城 兰州大学
25分钟 14:00-14:25
2.《五凉时期中西文明交流史迹钩沉》
贾小军 河西学院
25分钟 14:25-14:50
3.《丝绸之路中的龙门石窟——以龙门石窟粟特遗存为立足点》
夏秀玲 龙门石窟研究院
25分钟 14:50-15:15
4.《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的乐舞形象——以河西中小型石窟为中心》
王凌云 龙门石窟研究院
25分钟 15:15-15:40
5.《金塔寺石窟菩萨形象溯源》
孙 雨 龙门石窟研究院
25分钟 15:40-16:05
茶歇
15分钟 16:05-16:20
6.《龙门石窟“千秋”图像考——兼论河西莫高窟“千秋”来源问题》
王 炎 龙门石窟研究院
25分钟 16:20-16:45
7.《莫高窟第154窟〈法华经·火宅喻〉舞蹈图像粟特属性试析》
朱希帆 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
25分钟 16:45-17:10
8.《敦煌莫高窟新辨识的施身闻偈本生故事画及隋代布色符号》
樊雪崧 敦煌研究院 殷博 敦煌研究院
25分钟 17:10-17:35
9.《法隆寺玉虫厨子与隋仁寿舍利崇拜的关系》
杨效俊 陕西历史博物馆
25分钟 17:35-18:00
第四组主持人:陈国科 贺云翱
1.《洞窟空间经营与图像样式演绎一一云冈第6窟造像题材补论》
刘建军 云冈研究院
25分钟 14:00-14:25
2.《敦煌弥勒经变剃度图澡豆考》
朱晓兰 陕西师范大学
25分钟 14:25-14:50
3.《四川泸县明代玉蟾山摩崖造像的调查与研究》
雷玉华 西南民族大学 侯文嫣 西南民族大学
25分钟 14:50-15:15
4.《由洞窟停废谈北石窟寺165窟的营建》
张雪芬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滔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25分钟 15:15-15:40
5.《山西省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的发掘与初步研究概述》
白曙璋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5分钟 15:40-16:05
茶歇
15分钟 16:05-16:20
6.《玉门境内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和新发现》
王 璞 玉门市博物馆
25分钟 16:20-16:45
7.《论南北朝至初唐时期汉地的须弥山图》
易丹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5分钟 16:45-17:10
8.《最早的“观经”图像——张掖民乐县童子寺第1窟“九品往生”图像的断代及初识》
丁得天 敦煌研究院
25分钟 17:10-17:35
9.《唐代弟子像法服的“横披式”上衣——以佛教石窟造像及壁画为例》
张含悦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5分钟 17:35-18:00
三、8月8日 星期二
(一)学术研讨第二场
时 间:08:00-11:45
地 点:第五组 张掖宾馆会议中心1号小会议室
第六组 张掖宾馆会议中心2号小会议室
第七组 张掖宾馆1号楼1号小会议室
第八组 张掖宾馆1号楼2号小会议室
第五组主持人:刘建国 张先堂
1.《印度僧院里的禅修、禅堂》
山部能宜 早稻田大学
25分钟 8:00-8:25
2.《犍陀罗新发现——从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的考古发现谈起》
郭凤妍 台湾佛光大学
25分钟 8:25-8:50
3.《降魔图像——从印度到敦煌的途径与变化》
张丽香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25分钟 8:50-9:15
4.《马蹄寺石窟与克孜尔石窟》
苗利辉 龟兹研究院
25分钟 9:15-9:40
5.《龟兹石窟寺的部派问题》
赵 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5分钟 9:40-10:05
6.《从须达拏故事画看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进程》
张景峰 兰州大学
25分钟 10:05-10:30
7.《雅尔湖4号窟后室壁画释读》
李笑笑 闽南理工学院
25分钟 10:30-10:55
8.《日本药师寺金堂药师三尊像与相关唐代佛教造像研究》
姚 瑶 东南大学
25分钟 10:55-11:20
9.《柬埔寨吴哥城癞王台研究——兼谈柬埔寨佛教的特质与内涵》
黄雯兰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5分钟 11:20-11:45
第六组主持人:张勇 米德昉
1.《以六朝都城建康为中心的“六朝佛教考古”概说》
贺云翱 南京大学
25分钟 8:00-8:25
2.《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题记整理与研究》
王剑平 广元石窟研究所 舒灵扬 广元石窟研究所
25分钟 8:25-8:50
3.《麦积山石窟第126窟调查与研究》
孙晓峰 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25分钟 8:50-9:15
4.《杭州飞来峰元代造像量度研究》
陈晶鑫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25分钟 9:15-9:40
5.《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大像、大像龛与大像窟》
凤飞(英国)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25分钟 9:40-10:05
6.《交融与流变:喀什三仙洞、莫尔佛塔寺考察及相关问题》
邵强军 兰州大学
25分钟 10:05-10:30
7.《对金塔寺与天梯山开凿关系的再思考》
黎静波 四川文化产业学院文博学院、成都明昌博物馆
康世奇 泸县文物保护中心
25分钟 10:30-10:55
8.《甘肃永昌庙湾子石刻塔群调查》
李勇杰 金昌市博物馆
25分钟 10:55-11:20
9.《〈云冈日记:战争时期的佛教石窟调查〉中所见的石窟寺田野调查法及相关认识》
康敬亭 首都师范大学
25分钟 11:20-11:45
第七组主持人:吴正科 张春长
1.《张掖地区史前考古主要收获 》
陈国科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5分钟 8:00-8:25
2.《敦煌石窟游人题记反映的佛教信仰——以清代以来游人题记为中心》
杨秀清 敦煌研究院
25分钟 8:25-8:50
3.《新时代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李 玮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25分钟 8:50-9:15
4.《用数字技术擘画文化遗产科技保护——以“数字敦煌”为例》
丁小胜 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所
25分钟 9:15-9:40
5.《艺术VS学术——敦煌艺术先行者的学术视野与方法建构(1941-1943)》
冯丽娟 河西学院
25分钟 9:40-10:05
6.《吐蕃时期张掖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张延清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25分钟 10:05-10:30
7.《河西走廊石窟遗产文旅融合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武克军 西北师范大学
25分钟 10:30-10:55
8.《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以敦煌文化为中心的考察》
李并成 西北师范大学
25分钟 10:55-11:20
9.《从碑刻看明清时期黑河中游张掖水利秩序的构建》
谢继忠 河西学院
25分钟 11:20-11:45
第八组主持人:郑炳林 周广荣
1.《论玄奘建大慈恩寺塔形制及其影响》
高继习 山东大学
25分钟 8:00-8:25
2.《敦煌永安寺僧人借粮纠纷案审理研究》
陈大为 上海师范大学
25分钟 8:25-8:50
3.《甘州史小玉敦煌莫高窟漫题辑考——兼谈史小玉并非元末之画工》
李 国 敦煌研究院
25分钟 8:50-9:15
4.《“拂庐”再考——以青海郭里木棺板画为中心》
于 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25分钟 9:15-9:40
5.《〈敕赐景会寺重建碑记〉校录及相关问题考证》
吴浩军 河西学院
25分钟 9:40-10:05
6.《 陇南石窟与佛教史》
王百岁 陇南师范学院
25分钟 10:05-10:30
7.《敦煌莫高窟第249窟“龙车凤辇图式”溯源再论》
神 帅 兰州大学
25分钟 10:30-10:55
8.《敦煌归义军时期邈真画的构图形式探析》
黄孟鋆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25分钟 10:55-11:20
9.《关于文殊山古佛洞西夏涅槃图绘制时间稽考的几重证据》
何卯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5分钟 11:20-11:45
(二)闭幕式
时 间:11:45-12:00
地 点:张掖宾馆会议中心中会议室
①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崇峰教授学术总结。
②张掖市副市长安维国致闭幕辞。
(三)学术调研
时 间:13:00-18:00
内 容:参会人员分组调研马蹄寺石窟群。
四、8月9日 星期三
嘉宾离会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