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讲座预告】“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系列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4-01-1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研究,增强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世界古代文明核心地区和“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开展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提升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现举办“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系列学术讲座。

  本次系列学术讲座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承办。

  本次系列学术讲座共五讲,采取腾讯视频线上会议形式进行,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联系人:王一杰、宁点点

  电 话:010-87420953、010-87420955

2024年1月17日

第一讲

  讲座题目:西亚暨两河流域:农业起源到城邦国家

  主 讲 人:杨建华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教授

  主 持 人: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1月28日(周日)15:00~17:00

  腾讯会议:599-636-090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杨建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术专长为西亚两河流域史前考古、中国北方青铜时代与欧亚草原考古,著有《两河流域史前时代》和《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分别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等多个国家级项目。

  内容提要:

  西亚是世界范围内农业起源与村落普及过程研究最为详尽的地区,而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这个文明最典型的物质遗存都是泥土为载体:塔庙、泥板文书和印章。本讲座将梳理西亚地区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的过程,并着重分析大量房屋和聚落布局所反映的社会复杂化的过程,从考古学的视角阐述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组织的不断变化。这些研究对于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讲

  讲座题目:神王国度——古埃及文明述略

  主 讲 人:贾笑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主 持 人: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1月29日(周一)19:00~21:00

  腾讯会议:431-546-656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贾笑冰,历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世界文明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

  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最辉煌的人类古代文明之一。从距今6400年前后的巴达里文化开始,古埃及社会复杂化发端,经过涅加达文化三个阶段的发展,到涅加达文化第三期末,形成了统一的古埃及王权国家,进入了古埃及文明的法老时代。

  法老时代的埃及文明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完善发达的文字系统、万神殿式的宗教、以金字塔为代表的巨型纪念性建筑、以卡尔纳克神庙建筑群为代表的仪式性建筑、发达的航海与国际贸易体系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此发达的古埃及文明,经过晚期阶段次第发生的希腊化、罗马化,最终在公元七世纪彻底阿拉伯化,成为了“断裂的文明”,其原因值得深入思考。

第三讲

  讲座题目:伊朗东北部所见中国和西亚陶瓷交流

  主 讲 人:张良仁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主 持 人:刘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2月2日(周五)19:00~21:00

  腾讯会议:999-211-856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张良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西北、俄罗斯和伊朗青铜时代考古。曾获得美国Wenner-Gren基金,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西亚古代陶瓷交流:贸易、模仿和创新”。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Ancient Metallurgy and Society(古代冶金和社会)和个人论文集《东学西问》。

  内容提要:

  2016和2018年,南京大学考古队在伊朗东北部发掘纳德利土丘期间,发现了一批酷似中国青花瓷的喀伽王朝时期(1779-1925)陶片。这些陶片经科技分析后,可知其为古代伊朗窑工利用本地原料仿烧中国青花瓷的产品。由此可以窥见,自9世纪中国陶瓷外销西亚以后,西亚陶工开始仿烧中国陶瓷,为此研发了砂玻和锡釉等新材料。

第四讲

  讲座题目:中亚考古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主 讲 人:王建新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教授

  主 持 人:朱岩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2月3日(周六)15:00~17:00

  腾讯会议:329-622-864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王建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秦汉考古、东北亚考古、中亚考古、游牧文化考古、佛教考古、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内容提要:

  一、中亚地区在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交往互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欧亚大陆游牧经济的起源与农牧关系的不同模式;

  三、古代月氏与贵霜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四、东方视角下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展望;

  五、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五讲

  讲座题目:中国史前艺术和信仰:与中美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的视角

  主 讲 人: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主 持 人:何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2月4日(周日)15:00~17:00

  腾讯会议:670-203-326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综合研究”首席专家,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中华文明起源进程的整体性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在中美地区首个考古项目“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发掘和中美地区文明综合研究”负责人。发表《仪式圣地的兴衰》《中国史前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的形成》《“最初的中国”的考古学认定》等专著和论文。

  内容提要:

  中国史前艺术萌芽于距今8000多年的浙江上山文化彩陶,距今7000多年的湖南高庙文化白陶图像,刻画了对宇宙秩序的瑰丽想象,掀起第一次艺术浪潮。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图像以鱼为主题,表达对生命孕育的思考。距今5000多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阶段,各地史前社会竞相发展,“古国”灿若满天星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以鱼鸟转化为主题,影响广泛;玉器成为社会上层宣示对宇宙知识和通神能力掌控的重要载体。距今5100-4300年,良渚文化建立早期国家,玉器成为制度化的宗教权力的标识;仰韶文化的继承者马家窑文化,把彩陶艺术推向高峰。距今4000年前后,为孕育夏王朝的龙山时代,玉器和石雕艺术与宗教权力密切结合。中国史前艺术的发展,一直致力于信仰的表达,与中美地区古代文明艺术的发展有引人注目的相似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通告栏

【讲座预告】“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系列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4-01-1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研究,增强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世界古代文明核心地区和“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开展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提升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现举办“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系列学术讲座。

  本次系列学术讲座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承办。

  本次系列学术讲座共五讲,采取腾讯视频线上会议形式进行,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联系人:王一杰、宁点点

  电 话:010-87420953、010-87420955

2024年1月17日

第一讲

  讲座题目:西亚暨两河流域:农业起源到城邦国家

  主 讲 人:杨建华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教授

  主 持 人: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1月28日(周日)15:00~17:00

  腾讯会议:599-636-090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杨建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术专长为西亚两河流域史前考古、中国北方青铜时代与欧亚草原考古,著有《两河流域史前时代》和《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分别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等多个国家级项目。

  内容提要:

  西亚是世界范围内农业起源与村落普及过程研究最为详尽的地区,而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这个文明最典型的物质遗存都是泥土为载体:塔庙、泥板文书和印章。本讲座将梳理西亚地区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的过程,并着重分析大量房屋和聚落布局所反映的社会复杂化的过程,从考古学的视角阐述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组织的不断变化。这些研究对于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讲

  讲座题目:神王国度——古埃及文明述略

  主 讲 人:贾笑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主 持 人: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1月29日(周一)19:00~21:00

  腾讯会议:431-546-656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贾笑冰,历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世界文明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

  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最辉煌的人类古代文明之一。从距今6400年前后的巴达里文化开始,古埃及社会复杂化发端,经过涅加达文化三个阶段的发展,到涅加达文化第三期末,形成了统一的古埃及王权国家,进入了古埃及文明的法老时代。

  法老时代的埃及文明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完善发达的文字系统、万神殿式的宗教、以金字塔为代表的巨型纪念性建筑、以卡尔纳克神庙建筑群为代表的仪式性建筑、发达的航海与国际贸易体系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此发达的古埃及文明,经过晚期阶段次第发生的希腊化、罗马化,最终在公元七世纪彻底阿拉伯化,成为了“断裂的文明”,其原因值得深入思考。

第三讲

  讲座题目:伊朗东北部所见中国和西亚陶瓷交流

  主 讲 人:张良仁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主 持 人:刘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2月2日(周五)19:00~21:00

  腾讯会议:999-211-856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张良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西北、俄罗斯和伊朗青铜时代考古。曾获得美国Wenner-Gren基金,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西亚古代陶瓷交流:贸易、模仿和创新”。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Ancient Metallurgy and Society(古代冶金和社会)和个人论文集《东学西问》。

  内容提要:

  2016和2018年,南京大学考古队在伊朗东北部发掘纳德利土丘期间,发现了一批酷似中国青花瓷的喀伽王朝时期(1779-1925)陶片。这些陶片经科技分析后,可知其为古代伊朗窑工利用本地原料仿烧中国青花瓷的产品。由此可以窥见,自9世纪中国陶瓷外销西亚以后,西亚陶工开始仿烧中国陶瓷,为此研发了砂玻和锡釉等新材料。

第四讲

  讲座题目:中亚考古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主 讲 人:王建新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教授

  主 持 人:朱岩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2月3日(周六)15:00~17:00

  腾讯会议:329-622-864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王建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秦汉考古、东北亚考古、中亚考古、游牧文化考古、佛教考古、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内容提要:

  一、中亚地区在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交往互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欧亚大陆游牧经济的起源与农牧关系的不同模式;

  三、古代月氏与贵霜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四、东方视角下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展望;

  五、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五讲

  讲座题目:中国史前艺术和信仰:与中美地区古代文明比较的视角

  主 讲 人: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主 持 人:何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4年2月4日(周日)15:00~17:00

  腾讯会议:670-203-326

  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世界考古研究室、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公共考古中心

  主讲人介绍: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综合研究”首席专家,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中华文明起源进程的整体性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在中美地区首个考古项目“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发掘和中美地区文明综合研究”负责人。发表《仪式圣地的兴衰》《中国史前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的形成》《“最初的中国”的考古学认定》等专著和论文。

  内容提要:

  中国史前艺术萌芽于距今8000多年的浙江上山文化彩陶,距今7000多年的湖南高庙文化白陶图像,刻画了对宇宙秩序的瑰丽想象,掀起第一次艺术浪潮。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图像以鱼为主题,表达对生命孕育的思考。距今5000多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阶段,各地史前社会竞相发展,“古国”灿若满天星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以鱼鸟转化为主题,影响广泛;玉器成为社会上层宣示对宇宙知识和通神能力掌控的重要载体。距今5100-4300年,良渚文化建立早期国家,玉器成为制度化的宗教权力的标识;仰韶文化的继承者马家窑文化,把彩陶艺术推向高峰。距今4000年前后,为孕育夏王朝的龙山时代,玉器和石雕艺术与宗教权力密切结合。中国史前艺术的发展,一直致力于信仰的表达,与中美地区古代文明艺术的发展有引人注目的相似性。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