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讲座预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年学术交流系列“考古青年说”(十五)(十六)

发布时间:2024-05-20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主讲人:郭婧

  点评人:李裕群研究员,何利群研究员

  主持人:李晴

  时 间:2024年5月21日(周二),14:00-15:30

  地 点:中国历史研究院东裙楼一层阅微厅

  内容提要:

  近几十年来,川青藏地区发现大量吐蕃佛教摩崖石刻及相关遗迹,其中石刻佛塔作为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宗教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收集、整理这些石刻佛塔,深入分析石刻佛塔的形式特点、题材起源与演变过程,并探讨其内在原因。同时,对比周边地区石刻佛塔,研究吐蕃佛教在高原丝绸之路体系下的传播与发展。此外,鉴于吐蕃时期佛塔实物资料的稀缺性,本研究创新性地借助石刻佛塔这一间接证据,通过对各地石刻佛塔资料的深入整合与细致研究,尝试还原和解析西藏佛塔从早期印度佛塔到现代藏传佛教佛塔的发展轨迹,对西藏佛塔的起源与流变进行深入探究。

  主讲人简介:

  郭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2023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青藏考古。

  主讲人:黄盼

  点评人:李裕群研究员,何利群研究员

  主持人:李晴

  时 间:2024年5月21日(周二),15:30-17:00

  地 点:中国历史研究院东裙楼一层阅微厅

  内容提要:

  一座功能完整的佛寺一般包括僧人的居住区及宗教活动区。石窟寺是一种特殊的佛寺,寺院之中均包括开凿于山体的洞窟。以云冈石窟为代表,中原北方地区的石窟与印度、中国西北地区不同,以塔庙窟、佛殿窟为主,少见与僧房窟、储藏窟等不同形制洞窟的组合。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仅石窟本体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佛寺,故石窟附近往往存在相关地面寺院建筑。石窟作为一种石质遗存较难毁坏,而与之相伴的木构建筑会随着时间损毁或重建,以石窟为中心的寺院景观在不断发生变化。云冈石窟周边存在不少地面建筑遗迹,经考古发掘出土较多瓦。陶制瓦件制作周期短,在短时间内可进行大量生产,并且造价低廉,建筑废弃后较少再次利用,是探讨建筑遗址年代时较为实用的对象。本研究基于云冈石窟出土瓦当的编年,探讨山顶寺院营造的先后顺序,并基于寺院整体性这一视角,结合文献记载,对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寺院景观进行复原。

  主讲人简介:

  黄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毕业于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博士后。现任职于石窟寺考古研究室,研究方向为佛教考古。目前主要负责响堂山石窟考古发掘项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通告栏

【讲座预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年学术交流系列“考古青年说”(十五)(十六)

发布时间:2024-05-20

  主讲人:郭婧

  点评人:李裕群研究员,何利群研究员

  主持人:李晴

  时 间:2024年5月21日(周二),14:00-15:30

  地 点:中国历史研究院东裙楼一层阅微厅

  内容提要:

  近几十年来,川青藏地区发现大量吐蕃佛教摩崖石刻及相关遗迹,其中石刻佛塔作为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宗教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收集、整理这些石刻佛塔,深入分析石刻佛塔的形式特点、题材起源与演变过程,并探讨其内在原因。同时,对比周边地区石刻佛塔,研究吐蕃佛教在高原丝绸之路体系下的传播与发展。此外,鉴于吐蕃时期佛塔实物资料的稀缺性,本研究创新性地借助石刻佛塔这一间接证据,通过对各地石刻佛塔资料的深入整合与细致研究,尝试还原和解析西藏佛塔从早期印度佛塔到现代藏传佛教佛塔的发展轨迹,对西藏佛塔的起源与流变进行深入探究。

  主讲人简介:

  郭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2023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青藏考古。

  主讲人:黄盼

  点评人:李裕群研究员,何利群研究员

  主持人:李晴

  时 间:2024年5月21日(周二),15:30-17:00

  地 点:中国历史研究院东裙楼一层阅微厅

  内容提要:

  一座功能完整的佛寺一般包括僧人的居住区及宗教活动区。石窟寺是一种特殊的佛寺,寺院之中均包括开凿于山体的洞窟。以云冈石窟为代表,中原北方地区的石窟与印度、中国西北地区不同,以塔庙窟、佛殿窟为主,少见与僧房窟、储藏窟等不同形制洞窟的组合。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仅石窟本体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佛寺,故石窟附近往往存在相关地面寺院建筑。石窟作为一种石质遗存较难毁坏,而与之相伴的木构建筑会随着时间损毁或重建,以石窟为中心的寺院景观在不断发生变化。云冈石窟周边存在不少地面建筑遗迹,经考古发掘出土较多瓦。陶制瓦件制作周期短,在短时间内可进行大量生产,并且造价低廉,建筑废弃后较少再次利用,是探讨建筑遗址年代时较为实用的对象。本研究基于云冈石窟出土瓦当的编年,探讨山顶寺院营造的先后顺序,并基于寺院整体性这一视角,结合文献记载,对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寺院景观进行复原。

  主讲人简介:

  黄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毕业于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博士后。现任职于石窟寺考古研究室,研究方向为佛教考古。目前主要负责响堂山石窟考古发掘项目。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