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讲座预告】“彩陶巅峰——纪念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系列公共考古讲座第五讲|中国四个地区早期青铜矿冶遗址考察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2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主讲人:李延祥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付永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15:00-17: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266-758-204(线上)

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  办:史前考古研究室、公共考古中心、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

协  办:西北工作队

讲座摘要:

  本次讲座在介绍青铜冶金的基本知识,回顾世界青铜冶金考古基本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讲解近20年来对中原、长江中下游、西北、东北地区青铜矿冶遗址调查与研究成果,并提出四个地区具有不同的青铜产业格局,中原地区与礼制密切结合的采冶铸分离、以陶范铸造为特点的青铜器生产格局,是中原在青铜时代成为东亚文明高地的物质基础,中原对青铜原料的需求导致商周王朝向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拓展,是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的重要推动因素。

个人简介:

  李延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业文化遗产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金属史分会主任。1985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从1985年9月起,师从柯俊院士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是中国冶金考古和冶金史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近年来为执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项目,系统地开展了晋南、辽西、河西地区早期青铜矿业遗址的考察和研究,为考古学、科技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通告栏

【讲座预告】“彩陶巅峰——纪念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系列公共考古讲座第五讲|中国四个地区早期青铜矿冶遗址考察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28

主讲人:李延祥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付永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15:00-17: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266-758-204(线上)

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  办:史前考古研究室、公共考古中心、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

协  办:西北工作队

讲座摘要:

  本次讲座在介绍青铜冶金的基本知识,回顾世界青铜冶金考古基本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讲解近20年来对中原、长江中下游、西北、东北地区青铜矿冶遗址调查与研究成果,并提出四个地区具有不同的青铜产业格局,中原地区与礼制密切结合的采冶铸分离、以陶范铸造为特点的青铜器生产格局,是中原在青铜时代成为东亚文明高地的物质基础,中原对青铜原料的需求导致商周王朝向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拓展,是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的重要推动因素。

个人简介:

  李延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业文化遗产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金属史分会主任。1985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从1985年9月起,师从柯俊院士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是中国冶金考古和冶金史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近年来为执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项目,系统地开展了晋南、辽西、河西地区早期青铜矿业遗址的考察和研究,为考古学、科技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