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马克思主义中国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探索”系列公共考古讲座 | 第六讲 长江中下游史前治水与早期文明的形成
主讲人: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主持人:刘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理论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5年9月22日 9:30-11:30
讲座地点:中国历史研究院西裙楼二层作铭厅(线下)
#腾讯会议:471-298-010
(线上听会需登录腾讯会议报名)
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 办:考古学理论研究室、公共考古中心、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
个人简介:
刘建国,男,1966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地学信息工程专业工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考古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考古现场多视角三维重建、中国史前治水文明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运用多种空间信息技术,研究古代人地关系特征,探索水系分布、集水盆地大小与古代聚落分布的密切关系,揭示史前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能力,探讨我国史前治水文明发展与演进模式,出版研究专著4部,发表研究论文等80余篇。
内容提要:
本次讲座运用多种田野考古与空间信息方面的资料,结合无人机拍摄、遗址三维重建与空间模拟等技术,结合田野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和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史前聚落遗址的高分辨率数字表面模型,探讨史前聚落遗址的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提出长江中游的油子岭文化晚期、下游的松泽文化时期,史前先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环境,整治农田,兴修水利工程,积极应对洪涝与干旱灾害,确保拥有持续稳定的农业收成,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推动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促进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史前文明的形成、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