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都博物馆

发布时间:2006-03-23文章出处:作者: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面向21世纪的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新世纪北京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198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当时的馆址位于国子监孔庙内,环境幽雅宁静。

      数十年来,首都博物馆广泛征集各类文物,馆藏文物已达二十五万件,其中包括:青铜、陶瓷、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玺印、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间工艺品等,藏品中还不乏享誉海内外的孤品与珍品。

      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

      为了容纳更多的藏品,以及服务更多的参观游客。199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建造首都博物馆新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新馆的设计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的思想,使文物收藏、展览、修复、研究、教育、交流融为一体。内设: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地下车库等。新馆以完善的功能,先进的设施,跻身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的设计源自于“博物馆是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的理念,将传统的材料与现代的材料并置,来表达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生出文物发掘的意象;悬挑的大屋顶无疑在影射中国传统的出檐,而悬挂式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广场的起坡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烘托出了宏伟的巨构。简洁的矩形平面与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协调,非对称的形体呼应街道转角空间。青铜、木材、砖石等传统的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历史。不锈钢顶棚、玻璃幕墙和先进的建造技术表现新北京的现代。阳光大厅,四季竹院,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封闭、沉闷的感觉,为市民营造了开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将景观空间引入了博物馆,室外下沉竹园延伸至室内。园林与文物展厅之间的时空交错,表现出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

      建设用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设计重视博物馆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图以清晰的、简明的、富于逻辑的方法处理好各功能区间的关系。主要的功能区分为:展陈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地下停车库、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藏品库区、设备区。

      文物安全的环境监控:首都博物馆采用恒湿不恒温的先进、独特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获得较好的对人舒适度。

      礼仪与公众活动:举行礼仪活动时,仪式前大厅多媒体投影屏幕会放映相关的标语和背景信息。仪式中大厅各处具有均匀清晰的音响。大厅具备新闻摄影电源和发稿信息终端,能够根据会议、礼仪的进程自动地联合控制相关的灯光、窗帘、音响、投影等设备。室外广场的大屏幕可同时转播仪式实况,并自行进行实况拍摄和录音。仪式结束后半小时内立即可提供相应的多媒体光盘。

      观众现场服务:在博物馆各大门内、大厅均安装参观导览系统,让公众自由地浏览、查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参观信息。售票验票系统出售本馆的全价、优惠价等各种参观券,能够自动识别参观券的真伪、面额,并允许观众当天即使中途临时出馆、仍可返回继续参观。


      信息化服务:信息技术将以往历史的音视频数据数字化所建立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可让观众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电话拨号自由地点播想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

      多功能报告厅:通过数字化网络、电台、电视网(有线/无线)和现场视频直播、数据网络交互式播发、后期电子出版物制作,实现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的相结合。互联网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浏览本馆局域网的方式实时地参与现场学术讨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文博单位

首都博物馆

发布时间:2006-03-23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面向21世纪的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新世纪北京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198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当时的馆址位于国子监孔庙内,环境幽雅宁静。

      数十年来,首都博物馆广泛征集各类文物,馆藏文物已达二十五万件,其中包括:青铜、陶瓷、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玺印、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间工艺品等,藏品中还不乏享誉海内外的孤品与珍品。

      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

      为了容纳更多的藏品,以及服务更多的参观游客。199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建造首都博物馆新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新馆的设计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的思想,使文物收藏、展览、修复、研究、教育、交流融为一体。内设: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地下车库等。新馆以完善的功能,先进的设施,跻身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的设计源自于“博物馆是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的理念,将传统的材料与现代的材料并置,来表达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生出文物发掘的意象;悬挑的大屋顶无疑在影射中国传统的出檐,而悬挂式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广场的起坡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烘托出了宏伟的巨构。简洁的矩形平面与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协调,非对称的形体呼应街道转角空间。青铜、木材、砖石等传统的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历史。不锈钢顶棚、玻璃幕墙和先进的建造技术表现新北京的现代。阳光大厅,四季竹院,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封闭、沉闷的感觉,为市民营造了开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将景观空间引入了博物馆,室外下沉竹园延伸至室内。园林与文物展厅之间的时空交错,表现出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

      建设用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设计重视博物馆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图以清晰的、简明的、富于逻辑的方法处理好各功能区间的关系。主要的功能区分为:展陈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地下停车库、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藏品库区、设备区。

      文物安全的环境监控:首都博物馆采用恒湿不恒温的先进、独特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获得较好的对人舒适度。

      礼仪与公众活动:举行礼仪活动时,仪式前大厅多媒体投影屏幕会放映相关的标语和背景信息。仪式中大厅各处具有均匀清晰的音响。大厅具备新闻摄影电源和发稿信息终端,能够根据会议、礼仪的进程自动地联合控制相关的灯光、窗帘、音响、投影等设备。室外广场的大屏幕可同时转播仪式实况,并自行进行实况拍摄和录音。仪式结束后半小时内立即可提供相应的多媒体光盘。

      观众现场服务:在博物馆各大门内、大厅均安装参观导览系统,让公众自由地浏览、查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参观信息。售票验票系统出售本馆的全价、优惠价等各种参观券,能够自动识别参观券的真伪、面额,并允许观众当天即使中途临时出馆、仍可返回继续参观。


      信息化服务:信息技术将以往历史的音视频数据数字化所建立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可让观众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电话拨号自由地点播想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

      多功能报告厅:通过数字化网络、电台、电视网(有线/无线)和现场视频直播、数据网络交互式播发、后期电子出版物制作,实现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的相结合。互联网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浏览本馆局域网的方式实时地参与现场学术讨论。

作者:

文章出处: